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慈濟撤案退步 原來是台灣永續的向前
2015/03/16 20:44:55瀏覽297|回應0|推薦0

慈濟撤案退步 原來是台灣永續的向前 / 孫振義

 

據傳,布袋和尚有首禪詩:「手把青秧插滿田,低頭望見水中天,六根清淨方為道,退步原來是向前」。筆者聽聞慈濟主動撤回慈濟內湖園區土地變更案後,願以此詩相贈、互為勉勵。

 

根據都市計畫法第二十四條規定,土地權利關係人為促進其土地利用,得配合當地分區發展計畫,自行擬定或變更細部計畫,並應附具事業及財務計畫,申請當地直轄市、縣(市)(局)政府或鄉、鎮、縣轄市公所依定辦理細部計畫之擬定、審議、公開展覽及發布實施。換言之,在正常的情況下,任何土地權利關係人均有權「申請」變更土地使用分區。至於准駁,端視委員會審理決定。

 

然而,比較有爭議的是,慈濟內湖園區目前的土地為「保護區」。根據都市計畫法第三十三條規定,都市計畫地區,得視地理形勢、使用現況或軍事安全上之需要,保留農業地區或設置保護區,並限制其建築使用。據此,針對保護區的土地變更,公部門與審議委員均會以較嚴謹的態度對待之。在正反雙方僵持不下的情況下,此案歷經十年仍不得善終。

 

欲將已被破壞的「保護區」變更為「社會福利特定專用區」,這是人性;訴求讓已被破壞的「保護區」恢復為「保護區」,那也是人性。但在兩相爭執多年後,今日的撤案,看似為弱者慈濟的妥協,實則為強者慈濟的退讓,欣慰之餘,令人想起中國安徽桐城「六尺巷」的故事。

 

清朝的禮部尚書張英為清朝名臣張廷玉的父親,其因身居要職而權傾一時。某日接到家人來信,述說重修府邸院牆時與鄰居吳氏發生土地侵佔爭執,希望張英叫當地官府幫忙撐腰。

 

張英收到信之後,作詩一首回覆:「千里修書只為牆,讓他三尺又何妨。長城萬里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張英家人收到信之後,依著張英的主意,就把院牆向後退讓三尺。殊不知,鄰居吳氏知道後,禮尚往來地也將院牆向後退讓三尺,兩家之間便空出六尺巷道,「六尺巷」因而得名,流為佳話!這便是「退讓」的大器與智慧!

 

除了六尺巷外,「讓地」另有一佳例。4分之1國土低於海平面的荷蘭,早年廣築高堤、向河借地,導致約60%的人口住在水患潛勢區。在19931995年的二場洪水中,在25萬人被迫撤離家園後,激發出政府施行「還地於河」政策的決定。

 

此計畫中,企圖以多項遷移圩田區居民的工程,還給河川更多洩洪空間。政府透過十多年與水災潛勢區居民的溝通,最終讓居民認知到,以自己的犧牲,換來鹿特丹周邊地區100萬人的安全,是種驕傲與貢獻,進而願意配合遷移,這不是正是「大愛」的表現!

 

土地是台灣的根、環境是台灣的本,這是眾所皆知的道理。今日喜見慈濟主動撤回內湖園區變更案,願意不再執著於高強度使用土地的舊思維,真的很棒!

 

然而,若是慈濟能夠更積極地運用生態設計思維,設法在兼具自身空間需求的條件下,於基地內大量地創造自然綠地、生物棲地、生態水池與雨水滯洪池,一改今日的「破壞地」為「保護地」,讓陽光、空氣、水與生物,都能重新在內湖園區內流動、活動。筆者相信有這塊實至名歸的「保護區」與「慈濟」共同守護下,大湖畔的「生態園區」,將來一定能是台灣最驕傲的規畫範例!

***************

棄圩田大遷居 荷蘭還地於河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1014000423-260102

( 時事評論政治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justinsun&aid=21549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