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看問題/不罰不做事 造成一堆官僚
2010/02/05 19:55:28瀏覽577|回應0|推薦2
看問題/不罰不做事 造成一堆官僚
【聯合報╱記者 蔡惠萍】
2010.02.05 02:51 am
依法行政,是法治國家的準則;但民眾看到更多公務員以依法行政,作為不積極作為的藉口。一個尚未實施的汽燃費手續費代收政策,像汽油彈爆炸一般,不但讓公路總局長「陣亡」,也讓交通部灰頭土臉。鬧出這樣的大風波,說穿了,就是典型的公務員「依法行政」下的結果。
當初公總在重新招標的過程,參考新的公庫法精神,原本超商一周只要結兩次帳,變成天天轉帳,因此要求漲價,兩方都認定對方會接受自己的條件,沒想到郵局殺出以七元手續費標走。但超商不願接受七元的條件,風波就此而生。
但仔細檢視每一個環節,公路總局沒有人違法,因為他們都是依「法」行政,卻造成民眾的不便與負擔。
很多人批評,公務員最愛把「依法行政」掛嘴上,但有沒有人思考:是什麼樣的環境或制度,讓公務員進行任何政策時,必須把「保己」放在「便民」前面?關鍵恐怕在監察體系。
公務體系中流傳一句話,監察院「不罰不做事、只罰做錯事」,最後形塑現在公務機關的心態,你能怪事事「依法行政」的公務員嗎?
再者,行政院長吳敦義提醒各部會「順民者昌、失民者亡」,要求施政作為要有同理心。不過,便民與施政是兩件事,便民是站在使用者角度思考、簡化流程;但汽燃費事件除了把事務官調職外,更要從法制面檢討,把根源找出來。
政策是不是該「順民」才做?前瞻性的政策通常得不到大部分人的支持。前總統蔣經國決定解嚴時,民調超過六成反對。但執政者須有勇氣推動對的政策,而不是走到民意的後面。
吳敦義倡導庶民意識,從便民切入,值得肯定;但討好的政策易做,長治久安的施政難為,要參考民意,也要能引導民意,否則找民調專家來當院長就行了。

----------------------------

結論下的武斷,失之偏頗,吳敦義可以找民調專家來當幕僚,未必要找民調專家來當院長把自己換掉。

時代已經不同了,幾年前在IT業熱得發紫的資料採礦,如今已經開花結果,前有蘋果橘子經濟學的作者李維特,能從十幾年前的墮胎合法化,用統計數據相關系數的分析,證明是紐約市治案突然改善的主要原因。而不是心理學家瞎掰的破窗理論(也有點影響啦)。

後來又有個寫「超級數據分析」的伊恩.艾瑞斯,說只要給這些超級數據達人,該年的日照日數,和雨量,就能套入回歸公式,推論葡萄酒甜不甜,他們還能推論球員未來的發展,比球探還神準。GOOGLE和亞馬遜,也正利用超級數據分析神算人們的行為,從而制定必勝的商業決策。

未來,說不定真的要讓新一代的民調專家來治國(那些常上電視的假民調專家不算),就算沒能治國,學點統計也是好的,起碼不會被人家用統計數字呼巄。
( 時事評論政治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jun5238&aid=37547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