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初探文湖線系統整合問題
2010/02/04 08:20:57瀏覽1348|回應1|推薦2
我多年前曾於兩家上市卷商負責網路下單
所以對統一系統很有感慨:
一家規模較小,有了網路下單,還要整合語音下單,我建議了統一都包給同一家(一次買兩個系統,價錢還可打折),公司的網路加上語音下單,只有三個人,我,一個企畫,一個客服。系統有問題,就打給系統商線上解決,網路下單語音刪單,或語音下單網路查詢都界接良好。後來我至一家大卷商,網路下單部門養七個人,語音下單也養四個人,兩套不同系統,彼此不能互通,網路下單還買了兩台IBM深藍主機,系統商私下告訴我,他們開發系統時也沒測過(太貴了,實驗室買不起)。每天開盤就當機,收盤後開檢討會議往往開到八九點,隔天再當。統一系統,就是這麼回事。

如果有人是要靠別人不懂,才能獲得職位,業務或利益。
那麼他會故意把系統搞得極其複雜。
(這樣大家了解為什麼銀行系統,都是IBM的了吧。)

有網友說:馬特拉倒了,所以只能給龐巴迪來做。剛GOOGLE一下,馬特拉沒倒,市府還是要賠人家錢,馬特拉賣給西門子,所以還是有兩個系統,龐巴迪和西門子(馬特拉的系統)阿扁的案子,都曉得要後案並前案,統一由前案的法官來審,才能有系統的一致性。反而是馬市長蓋的文湖線,剛好反過來,連木柵線系統也要被龐巴迪統一去,虧馬總統是哈佛法學博士!
馬特拉沒有為木柵線保固,但是在貓纜和文湖線之前,馬總統自己說:台北捷運可靠度世界第一。木柵線的馬特拉系統不需保固,就已經世界第一了,竟然要被統一給龐巴迪這個可靠度世界倒數第一的系統?
而系統營運商既然只能找龐巴迪,當然要由龐巴迪完全執政,完全負責,馬市長為何邏輯錯亂,主從顛倒,堅持土建綁機電是正確的決定?台灣符合資格的土建,沒有十家也有八家吧,所以機電可以管理土建,蓋不好就換人,土建要如何控管機電,不能控管,又要如何統包,統包不是只拿錢,還要負全責的哩。

馬總統又說:對於文湖線的爭議,一個是採取中運量高架方式,另個是土建綁機電。土建綁機電外界認為有待改進之處,當初因為考慮到當年木柵線與市政府各種糾紛,弄得不愉快與難看因為這樣的時空背景下做出的決定。
不認識的魔鬼,比認識的魔鬼可怕!可惜馬總統不知道。另外,做決策如果只憑一己好惡或當時心情做決定,跟盲人騎瞎馬有何兩樣?真是嚇死人了。中運量不是龐巴迪,就是馬特拉,這叫寡占,台北市被馬特拉欺負,可惜沒學到教訓,正常情況下,沒辦法確保龐巴迪不是另一個馬特拉,就應該續用馬特拉,而不是製造出兩個馬特拉。高運量全世界有很多系統商會做,競爭之下必能用到便宜好用服務好的系統。所以最大的責任在決定用中運量,讓魑魅魍倆宵小顧問有上下其手的可趁之機,打蛇打七寸,誰決定用中運量,誰就是始作俑者!

以下是網友提供的資料
---------------------------
* 1994年1月8日:市長黃大洲表示內湖線仍應採用中運量系統。
* 2000年5月10日:市政會議通過行政院原本核定的內湖線興建計畫,依舊決定採用中運量系統。
* 2000年6月20日:市議會仍有反對意見,市政府決定發送宣導手冊給內湖民眾(說明採用中/高運量系統、以高架/地下方式興建的利弊得失),並辦理民調。
* 2000年8月15日:捷運局公佈民調,67.2%內湖民眾支持採用中運量系統。
* 2001年1月9日:市議會臨時會以27票贊成,17票反對,通過採用中運量系統,以高架化方式興建內湖線一案。
---------------------------

國民黨的議員都支持,民進黨全反對,沒啥好奇怪。但是(說明採用中/高運量系統、以高架/地下方式興建的利弊得失)如果馬市政會議已經決定,這個說明會怎麼說,可想而知,說不定就是龐巴迪個某顧問寫的說明。這個說明,一定不會這樣寫:
「全世界中運量沒甚麼人用,因為用中運量高架的居民都後悔死了。只有馬特拉和龐巴迪這兩個系統。」

用這種說明來做出的民調不用分析,觀看來龍去脈,就知道是臭的,市政會議已經通過中運量,搞不好要發包給誰都喬好了,捷運局的說明會怎麼寫?內湖民眾以前沒看過人家蓋中運量高架,只能憑這份說明回答民調,結果會是甚麼?這裡還不討論問卷設計,問卷的方法和抽樣等問題。市府的說明,如果沒有依照系統商會不會跟馬特拉一樣,不是拿翹,就是倒掉。也沒說明要用後來的龐巴迪整合已經被我們自己拉動了的馬特拉,(捷運穩定度連著多年世界第一)。那就是玩假的,看都不用看。再者,捷運局和市府不是第一次搞捷運,有這麼多成功和失敗的經驗,平常又常去世界各國考察人家城市捷運系統的優劣,取得人家對捷運採高/中運量的決策過程,採用高/中運量之後居民的反應狀況。列入說明裡,根本就是失職。合理懷疑那些官員都是假考察之名,出國去玩的。


馬特拉已經倒了,馬特拉蓋木柵線初期還拿翹,賺去一堆錢不保固,還打官司向市府求償十幾億。所以只能用龐巴迪,沒別的選擇,而且木柵線的系統也全部要改成龐巴迪,龐巴迪之前也沒經驗整合馬特拉的系統,拿台北市當白老鼠,練功夫,如果練不好,請各位多包涵。就當再搞一個馬特拉就好了。就算整合的再爛,也好過不動貓纜。

綜上所述,馬市長決定文湖線採中運量高架用龐巴迪,是早就確定的事。後來的市議會和民調,都是做為日後推諉卸責的藉口。因為賴給市議會,當年市議員死的死,逃的逃,抓不到人來賠錢。賴給民調,賴給百姓,更是馬的拿手好戲。馬市長從出生到現在,沒人教他甚麼叫負責,就讓他胡亂做決策。我用了兩篇長篇大論,指出馬決策最大的問題:
http://blog.udn.com/jun5238/3736246
另一篇
http://blog.udn.com/jun5238/3736364
這篇比較深,因為是抄書的,要多用點精神看,但是保證一針見血,馬市長當年如果先看了我的文章,貓纜會動,文湖線也不用挨罵,老百姓不用掉眼淚(喔,老百姓沒掉,馬總統先掉了)。我文章寫得太晚,是我害了馬總統,罰我今天不吃拿來拜系統求穩定用的乖乖兩包。也請馬總統乖乖被調查,別再說些五四三的,大號出氣筒的,好人沒好報的。要學會做對決策,從先學會負責開始。
( 時事評論政治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jun5238&aid=3749798

 回應文章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謝謝
2010/02/04 11:53
等一下我慢慢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