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楊照:當補教業者變成權威
2010/02/01 09:18:31瀏覽656|回應0|推薦3
楊照:當補教業者變成權威
【聯合報╱楊照】
2010.02.01 02:20 am
楊照
剛進行完的今年學測,國文科考卷考得特別難,有很長的文章讓考生看不懂。這是這兩天看新聞的人,一致留下的印象。
可是評斷國文科很難的,到底是誰?再仔細看一下新聞內容,從電子媒體到平面報紙,記者訪問、引用最重要的對象,是補教業者。補教業者最關心考試、最了解考試、對考試最敏感(因為牽涉到直接利益啊!),所以第一時間問他們最方便,最快、最容易得到明確的意見。
有考試,相應有了蓬勃發展應付考試的補教業,接著每次考完試,就由補教業者充當權威,透過新聞媒體來對社會評價考試出題的品質,再由這種印象回頭影響下次、下下次考試出題的方向與方式,或者由補教業者整理經驗改變教學生應付考試的撇步,如此環節扣搭,在台灣已經明確建立起來了。
然而,這樣的環節架構中,讓人不忍問、卻又不能不問的是:那教育呢?教育在哪裡?教育的目標,教育的成效在哪裡?考試本來是教育過程中的手段,一來藉競爭刺激鼓勵受教者努力學習,二來用以檢別學習成就與學習潛力,但是現在這種討論考試的態度,口中眼中根本沒有教育了,彷彿考試本身成了目的,所以才會讓補教業者變成了權威,而且幾乎是唯一的權威,他們從事的、關心的,本來就只有考試,沒有教育,他們是靠考試,而不是靠教育賺錢的。
從教育角度,關心學生人格與能力發展的觀點,到哪裡去了?補教業者認為題目太難,我們就統統都該接受作為天經地義的結論嗎?我自己仔細看完了這次的國文考題,我的感覺,跟補教業者的意見,大相逕庭。
考題難不難,牽涉到評量的標準,更牽涉到對學生答題思考的期待。考卷上的引文被視為太長太難,反映的其實是我們對於十八歲青年們的閱讀能力期待大有問題。考題考的,幾乎都只是要同學瀏覽後取得大意,不需字字句句斟酌,才不過一兩百字的段落,沒辦法在一兩分鐘內領略吸收?顯然是因為考生只會一個字一個字謹慎研究,只會背誦記憶自己過去讀過的東西,缺乏真正的閱讀,接觸陌生文本而能快速獲得知識與感應的能力。而這種缺憾,不正就是補教業囂張盛行所帶來的惡果嗎?
國家社會將來需要的人才,是會考試的人,還是擁有閱讀學習能力的人?補教業者希望考題都在有限範圍考很容易準備演練過的答案,討厭測試真正閱讀領悟能力的考試方法,如果我們就盲目接受補教業看法為考試的目標,那多悲慘!
(作者為新新聞副社長兼總主筆)

-----------------------------------
國家社會將來需要的人才,是會考試的人,還是擁有閱讀學習能力的人?
這個問題可難說得很,一般的假設,會考試的人,大概就是擁有閱讀學習能力的人,也是國家社會將來需要的人才。考試只是一種抽樣的方法。如果要用擁有閱讀學習能力的人來抽樣,恐怕這樣的抽樣設計很難設計的出來,如果要符合不偏性,和公正性有效性的話。

先前有個人本基金會,還有個李遠哲,搞出很多實驗性的教學方法,建構式數學,一綱多本,多元入學,九年一貫。這些都是假教育之名,想要消滅考試,考試業,或是補教業,可惜最後終歸失敗。因為考試是最經濟有效,不論升學或就業,為國舉才的統計抽樣方法,只要一天要選擇,就一天消滅不掉。

但是,在消滅考試的過程中,更多無辜年輕學子,浪費青春和寶貴生命,做為人家做教育實驗的白老鼠。建構式數學,講求計算過程,最後答案來不及寫照樣會被當掉。教建構式數學的老師,一邊上研發出建構式數學教授開的教學課,一邊拿來教學生,老師和學生都囫圇吞棗,能教出甚麼國家的未來希望?
九年一貫,一綱多本,結果國小數學的某些單元,以為將來國中要教,國中以為國小已經有教,高中和國中的也是,最後搞得升國中和升高中的暑假,都要在學校補上所謂的銜接課程,豈不荒謬?

一綱多本,搞得教科書商拼老命送教材教具考卷,搶得學校選書的機會,然後把本來五科可以合成一本的參考書,變成一科五本,有基礎的參考書,進階的,專業的,不一而足,真是有夠多本呵,而且每年都會把課程單元做微調,好讓哥哥的不能給弟弟用,姐姐的不能給妹妹用。好一個圖利書商的藉口啊。

於是乎,還是回歸考試好了,最好是用聯考,省得有心人士上下其手,吹皺一池春水,至於那些假專家,假學者,繼續唱著你們的高調,不要再別人的孩子死不完,再害到人就好!
( 時事評論政治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jun5238&aid=37398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