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2/10/28 23:29:10瀏覽1014|回應4|推薦42 | |
時光飛逝,一轉眼「九二共識」已經20年! 當年「海基」與「海協」兩會為了解決兩岸事務性問題,針對「一個中國」原則的「內涵」上,各自都退讓的情形下,得出了雙方都用「口述方式」來各表的共識,其「共識」不是「一個中國」的「內涵」,因為雙方都不同意對方的解釋,但相互尊重接受對方的解釋,這個海基會副董兼秘書長高孔廉所說的「相互尊重接受對方解釋」才是「共識」所在,也就是「一中各表」。 「九二共識」讓國共雙方在2008年後,大幅地改善兩岸緊張的關係,降低了雙方在政治上的敵意,在經貿與文化合作交流上都得到分裂60多年以來巨大的成果,可說彌足珍貴,目前雙方彼此珍惜,都希望得之不易的互信能繼續下去,不管對方是誰當家。 雖然成果豐碩,可是一碰到政治談判的層面上,「九二共識」就無法繼續成為雙方突破歧見的法寶,原因就在前言所講的「相互尊重接受對方解釋」的地方出了問題,說穿了中共只做到了「相互尊重」但沒有「接受」我方一中的解釋,這就是模糊與弔詭的地方,常常被政媒說得不清不楚,這也很合理,就因為不同意對方的看法,才採取「尊重」的方式,「接受」的是「一中內涵歧見」,而不是「各表」,這點倒是很有「民主」精神,雖不同意但絕對尊重,可是雙方都不會「接受」你講的! 花了前面的解釋,相信很清楚了,我們不會接受「一個中國」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大陸也不可能同意「一個中國」是「中華民國」,這裡更清楚顯示出當年對「一個中國」的歧見就是在講「政治」層面的事情,不是在講什麼文化的、民族的「廣義中國」,國共兩黨都很實際,談判桌上,誰跟你講什麼文化民族這些表像之詞,有爭論的就是怎麼看待對彼此「政權」的接受態度! 當大家對「九二共識」有更清楚的認識之後,在面對中共對台發表的許多言論或作法,就容易看清問題本質,而不會輕易受到對方似是而非的言語的攪和,甚至一些政媒與論學者的評論也都能輕易破除其不切實際,拐彎抹角,閃爍不定的謬論,例如「一中原則」根本不是共識,國共兩黨根本不是在這裡有歧見,「一中原則」是基底,是一個「互信」出發點,原本就不用談的;歧見是在「內涵」,這個內涵就是講「政權、政府」,不是什麼「中華民族」+「中華文化」= 「中國」這種掩飾之詞,說到底「中共」就是「尊重一中各表」,而不是「接受一中各表」,接受的話,就成了「兩個中國」、「一邊一國」了 ! 「九二共識」已到盡頭,但國共雙方都不會放棄,至少在沒突破之前,繼續沿用對大家都好,要再進一步的話,如簽暑類似和平協議等等高度政治含義的協議都不可能,因為那將涉及「主權」的認知,採對方「底線」,至於一堆我方學者紅統派力促在「九二共識」的基礎下,進入政治談判的深水區,我們只能說:「別傻了」! 「一中原則」不是談判的前提,那是「廢話」,中共如何看待與處裡「中華民國」才是關鍵,急於促進兩岸統一的我方人士,問問自己「中華民國」你擺在哪?! 而民進黨謝長廷連「一中原則」壓根兒都沒有,對岸招待你是禮貌,可別「大頭」了,中共絕不會理你! |
|
( 時事評論|政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