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5/01/30 10:35:27瀏覽1931|回應0|推薦0 | |
對太極拳若干質疑問題之回答(104/01/30)鄭無極 1太極拳門派及衍生之拳式眾多,動作名稱也頗多差異,然能否練出真正的太極拳功夫關鍵處為何? 答:太極拳修煉,以武術的角度言,主在練出「上身鬆靈、下盤沉穩」的彈簧結構體,而主要的最佳工具就是「盤拳走架」,而其中的動作招式是否符合攻防的要求,或名稱與動作是否相稱,其實並不特別重要;重點是要有助身體「鬆沉」的演化,即立身是否中正(不可前傾後仰或左歪右斜,否則腰會僵住)、雙腳是否隨時腳分虛實(行拳雙重,腰難鬆)、手不可自動往前伸或往後縮,完全要由雙腳的重心移動和腰胯的旋轉帶動(習慣性動手,應用時將難以發揮力由地起的整體彈簧勁)、行拳時是否落胯(一般毛病容易立胯,會直接影響到腰的鬆柔)、手臂是否抬起過肩或用力太多(突肩,不利肩膀的鬆垂,進而影響氣沉丹田以及爾後的走化與蓄發勁之發揮;全身要盡量放鬆放軟,尤其手掌只要不是抓球狀,就是拙力太多,就不利重心與內氣的鬆沉)等,凡有相違背的,就要用心修正,功夫下得深,時日一久,自然就能感知到功力的精進。 2太極拳須要站樁或靜坐嗎?站樁及靜坐是否與輕靈圓活之要求相衝突? 答:太極拳是動功,站樁和靜坐算是靜功,所以應該相輔相成會更見成效,不過,習練的時機和其作用應有所瞭解,方不致事倍功半;如站樁,有分單腳樁和雙腳樁,單腳樁主在練功力,次則修意識,而雙腳樁則相反,因此習練的時間點自然有所不同,而落胯的高低自然也所區別;另外,單腳樁還可分靜樁和動樁,訓練的部位和效果有些不同,可相互配合訓練,相信對功力提升會有加乘的效果;而所謂功力就是指下盤的沉穩度,即功力愈高壓地感愈重,自然有助爆發力(速度與威力)的提升。至於靜坐,乃是內氣的統合工作,體悟的功夫,靜定功夫愈深,內部能量整合愈強,這是在動功(行拳)打好基礎,雜念日漸減少時應結合雙腳樁進行的修煉,也是太極拳功夫能否更上層樓的關鍵。 3太極拳顛覆一般對武術的印象,打起來慢吞吞又軟趴趴,到底是否真具有實戰之能力?另之前曾學過其他武術,是否會影響對太極拳的學習? 答:慢才能鬆,鬆才能沉,然後才能逐漸蓄積下盤的功力,增長雙腳壓地的重量,即蹬地力,而蹬地力是爆發力(速度與威力)的保證,一旦腳能接勁,自然也就具備實戰的能力,這就是所謂「柔久剛自在其中」的道理,只是一般人耐心與信心不夠,半途而廢,或轉變習練方式,或改練其他武術,以致始終未能登堂入室罷了。至於之前曾習練其他武術,應不致影響太極拳的修煉,只是應暫時放下對其他武術的學習,全神貫注在太極拳的鑽研上,相信功夫到家,自能領會「太極功夫學得好,對其他武術或運動自然也有加乘的作用」。 4盤拳走架時對每一招式是否應明瞭其作用,並帶著攻防想像去引導之? 答:拳架乃累積下盤功夫的最佳工具,以個人經驗言,並不贊成教導學員深入去瞭解每一招式的用法,不過可偶而說明之,以提升學者的興趣;至於以攻防想像去引導拳架的進行,其實大可不必,以免混淆了各階段意念的開發運用,也會束縛了心的自由流動,影響隨機應變的自由發揮。 5「金庸談太極」一文中曾說:「太極拳就是隨時保持自身的動態平衡,進而設法破壞對方的平衡」,請說明之! 答:太極拳是道德經弱道哲學的展現,主在提昇心性修為和蓄積下盤的功力,以開發本身內在的潛能;如果有人來犯,以息事寧人為要,絕不主動叫罵甚或出擊,倘若無法勸離,也盡量避免硬頂直攻,而是通過螺旋(圓周)運動、見力棄力及順勢借力之手法,使其知難而退,盡量避免傷人,以免徒增事端,影響本身的修煉。 對太極拳若干質疑問題之回答二(104/01/30)鄭無極 1太極拳都說是老人拳,我想等小孩大了或生活工作壓力減輕甚或退休後再學,可以嗎? 答:太極拳雖說動作鬆軟無力、慢吞吞,卻是健康與功夫能夠增長的保證,但要說是老人拳,則顯然是外行人誤解了,畢竟太極行拳時要求「腳分虛實」和「不動手~由腰胯帶動」,倘無一定的健康狀況和用心,恐怕不易練成;何況年歲漸長,體力和記性一定會逐漸走下坡,愈晚學習,困難度愈高;再者,各種老人慢性病屆時也會襲捲而來,心煩意亂之餘,恐怕非有堅強毅力無法畢竟其功;因此,愈早起步,相信成效會愈佳,尤其它是慢熟的拳種,非有一定時日的積累,否則對健康也緩不濟急啊! 2同樣是學練鄭子37式拳架,為何三五年後功力會出現懸殊差別? 答:學練太極拳,除了心理和環境因素的影響之外,天資和用心程度也會左右功力的進展,當然對拳架的重視程度與要求重點更是關鍵;倘若您學會拳架之後三天捕魚、兩天曬網,只要求不忘記即可,那自然很難進步,別說因運動量不足而無助健康,更因無法深入身體細胞組織成動力定型,以致未能進入練氣狀態,無法修補身體的殘缺,達到治病的效果(建議每日早晚至少練拳三遍);再者,行拳走架未恪守基準八法的要求,尤其是頂頭懸(收下額)、鬆肩(不突肩)、立身中正(不左歪右斜或前傾後仰)和腳分虛實(不犯雙重)等規則,應時時自我檢視反省,另外最好能敞開心胸、跳脫門派之見多請教,相信只要功夫下得深,就不會老在門外徘徊而不自知了。 3目前太極拳組織或社區團體教練的拳架或器械眾多,真不知如何抉擇? 答:倘若您想充實生活或提高學習的動力,甚至以後想當教練教人或帶隊表演比賽協助推廣,多學點其實無可厚非;不過,如果您想追求武術的境界或突顯養生治病的效果,個人建議只學一套拳架(招式以超過50式為準)和推手即可,至於器械因太極劍的應用與拳術雷同,因此可透過太極劍的學習體會<腰胯帶動四肢>的要領,至於其他棍、棒、刀、桿、扇等之學習,鑑於「多則濫」,而且容易混淆對拳架的專注度,甚至突增拙力,不利勁道的生成,因此,除非有特別考量,否則不建議學太多。 4太極拳可以養生我相信,但是是否可治病,我持懷疑態度,至於可改變急躁個性,我認為不太可能? 答:一般而言,不管是任何運動,只要每天早晚能持之以恆適度操練(以30分到一小時和緩運動為佳),相信都能起到養生治病的效果。所謂<病>就是經絡阻塞,營養和氧氣輸送不到,以至造成細胞大量死亡而言;而太極拳之可以治病就在於它能打通全身經絡,促進氣血循環和新陳代謝,排除壞死細胞和再生大量新細胞,當然這過程會如同疾病發作般衍生不舒服的症狀反應,不過它是<好轉反應>,只是一般人不了解以致恐慌畏懼而停練,進而也就阻斷修補疾病之機罷了。至於太極拳是否可修心養性,個人以為:「信之則有,不信則無」,從行拳走架(動功)講究<鬆靜慢勻>,到<動靜兼修>的修煉過程觀之,長期薰陶的結果,個性上自然會變得比較平穩些,但累世的不良惡習,則須通過閱覽一些宗教書籍,進而靠自省與真心實踐,方能修正轉變;何況太極拳是氣功拳,講究內功修為,而內功的高低決定在心性的修為,亦即若未在心性修為上下深功夫,即使歷經數十年之苦煉也難有大成就;因此,自我的認知很重要,觀念一偏差,想要獲得健康甚或真功夫,無異是癡人說夢。 5自從學練太極拳一段時間後,我發現只要違反養生法則,身體就會出現不舒服之症狀,何以故? 答:太極拳學練一段時間後(約三年左右),氣血循環改善了,體內廢物逐漸排除淨化些了,身體也鬆柔許多之後,凡有違反養生之道的作息或飲食,或是出拙力的激烈運動,都會讓身體出現從未有過的不舒服反應;如喝一口啤酒就會頭暈、晚睡些隔天就會肩頸僵硬、吃到不潔食物馬上就會拉肚子、一進冷氣房就會打哆嗦(冷顫)或天氣稍變未即時加衣就會感冒、肉類吃多些就作嘔、打一場桌球隔天全身酸痛等等,都是在警示你,身體素質已不同以往,凡未恪遵「養生之道」和「太極法則」的作為,身體馬上就會反應,希望你能停止摧殘自己,好好愛惜這得之不易的肉體,進而借由身體的修煉來奠定靜功修煉之基,期能提昇心靈(意識)的層次,開發內在無窮的潛能。 |
|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