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回憶錄88 在美國的兩年生活
2021/09/23 19:39:28瀏覽589|回應0|推薦3

1.-2. 華府的櫻花季

九月拔蘋果

老二過6歲生日

參觀自然博物館參觀FBI聯邦調查局

參觀FBI聯邦調查局

參觀造幣廠

美國維琴尼亞州的百年古鎮威廉斯堡

孩子在社區的空地堆雪,玩滑冰

鄰居董彭家人和我家孩子

德明中文學校校長沈葆為我們餞行

 老二萬振儀一年級同學。他名字在第三行

遊覽迪斯奈附近的卡納維爾角太空中心

應邀參加丁代表夫婦在官邸的聖誕晚會

 16. 萬太太帶領華裔青年菁英拜會國會議員。請問有人認得出這位議員是誰嗎?是參議員嗎?


初到美國,一切新開始,很多事情需要「馬上辦」。很幸運,我在北協的同事章文樑在Rockville的家,是個好社區的townhouse(連棟別墅)。他很慷慨地提供了家裡的地下室供我暫時借住大約十天。

 

美國社會的優點是「高效率」。我在十天之內,以八千美元買了新車TOYATA的最小車款Tercel。在台灣辦了國際駕照,馬上就可以開車上路,然後我在一個月內考到了汽車駕照。我以每月900美元租定了一間位在Rockville區的一個叫做Bethesda Park大社區內的兩房公寓。兩週後我開著車去機場接太太和孩子,把行李搬進新家。太太孩子都很滿意。接下來,我和太太為孩子註冊入學住家附近的Garret Park小學。後來得知,難怪代表處同仁多半居住在此區。因為此區被認為全美「富裕」地區之一。治安,學區都相當好。

 

在美國生活,兩件必需品:汽車和錢。汽車,我有了。錢?有點吃緊。外交部給我們進修學員生活費每月1000美元,支付房租後,只剩100元。我在台灣的薪水,因為進修,只發給本薪台幣三萬出頭,折合美金約一千元。這就是一家四口的每月生活費,相當拮据,必須省吃儉用。

 

不久後,華府的「中美協會」(Chinese American Society)需要人手協助處理業務。我太太在那裡找了一分兼差,她的職稱是Newsletter Editor。另外華府有所「德明中文學校」每個星期六有中文課,許多華人小孩在此學習中文。我的兩個孩子也來學習中文。校長沈葆女士得知萬太太留學英國,又熟悉中國藝術史,於是請萬太太開了一門「中國藝術史」,每週六,兩小時。萬太太很高興學有所用,也很高興兼差能稍微「補貼家用」。

 

我和家人每天一起吃早餐和晚餐。通常早餐比較匆忙,因為孩子要趕校車。校車每天固定時間在定點接送學區內的學童,不敢遲到。晚餐是一家人輕鬆歡聚的時間。大家談談一天學校發生的事情。晚餐通常是我主廚,因為孩子說我燒的菜比媽媽燒的好吃。孩子最愛吃的一道菜是「紅燒雞腿」。作法很簡單,就是超市買來的一整盒雞腿,大約十支,稍微油煎後,蔥兩根攔腰切兩段,加入鍋,加醬油,加約小半碗水,小火燜。可以加一顆八角,不要加鹽或糖。因為醬油經過小火熬燜,會散出鹹和甜的口感。水分收乾時,熄火,燜約三分即可起鍋。孩子們常吃,我常買,因為老美愛吃雞胸肉,雞腿,所謂的chicken drumstick,雞鼓棒,價廉物美,經濟實惠。假日的時候,會多燒一點菜,偶爾會請那時我認識的單身朋友,一起「打牙祭」。比方代表處的白敬仁秘書,在喬大作醫學交流研究的台大醫院心臟科陳明豐醫師(後來擔任台大醫院院長),都很喜歡我的廚藝。重新回到學生時代,感覺吃什麼都香。

 

社區內亞洲人不多。鄰居中,有一家姓董,來自大陸,和萬太太同姓,他家只有一個孩子叫董彭,英文名叫Paul。董彭非常喜歡往我們家跑,一來就不想回家。Paul和我家兩個孩子經常玩到難捨難分。他媽媽經常來我們家幾次催促,Paul才依依不捨地回家。Paul不想回家,因為他是獨子,沒有兄弟姐妹,沒伴很寂寞。

 

九月中下旬是蘋果收成時節,「採蘋果」是個有趣的活動。蘋果農家會開放讓民眾隨便採。收費二十美元,給每人一個牛皮紙袋子,打開後是個方形,任你裝滿。很多民眾,特別是亞裔,會把紙袋子裝滿到「爆炸」。農莊主人也不以為意。這是我們家很喜歡的秋季戶外交遊活動。

 

手頭不寬裕,一定要省吃儉用。例如多買雞腿,少買雞胸肉。孩子想打牙祭,就去麥當勞,或必勝客,或8.99美元吃到飽早午餐。另外還要學會逛二手店。美國有很多二手店,物件包括服飾,運動用品,廚房用品,家電,書籍,古董,玩具,琳瑯滿目。慢慢挑選,一定可以找到「物美價廉」物件。例如我買了一組二手高爾夫球具和推車,萬太太買了許多廚房用品。我們只住兩年,這些東西離開時通通要賣或送人。買二手貨,很划算。

 

在美國打爾夫,沒有桿弟(caddie),要自己背球具,或拖車拉球具。窮學生的省錢打球辦法,就是不打週末,只打平日。打假日大約25美元;打平日約15美元。進入九月下旬,天氣轉冷,球場還有「Winter Rate」冬季優惠價。有的球場,十美元,讓你打一整天。我常和吳榮泉打這類的便宜球場。有一次在冬季,打到手腳冰冷,鐵桿碰到水之後,隔一會再打球,在零下溫度的空氣中,鐵桿桿頭的水已經結冰了。

 

在華府最「物超所值」的活動就是「逛博物館」。我們常說的「華府」全名應該是「華盛頓特區」,美利堅合眾國聯邦政府首都所在地。首都有個機構叫「史密森尼學會」Smithsonian Institute。它所屬的十幾個博物館全部免費向全國民眾開放。我和許多美國家長一樣,經常帶著孩子逛博物館。其中最受歡迎的是自然史博物館,費爾美術館,美國歷史博物館,航空與太空博物館,郵政博物館,美國海軍博物館等等,都是開放給民眾免費參觀。另外還有聯邦調查局FBI博物館,美國MINT造幣廠和印鈔廠,這兩個都是定時導覽,民眾可以在開放時段,排在隊伍中,跟著導覽,一邊聽解說一邊參觀。

 

美國華府的櫻花節很美,很短。櫻花季節通常在三月到四月之間。櫻花節是紀念是1912年日本東京市長贈送美國三千株櫻花樹,作為友誼長存的象徵。這些櫻花樹被種植在華府的「潮汐湖」Tidal Basin週邊,每年三四月間櫻花燦爛綻放,非常美麗。這個櫻花節很容易讓人聯想到荷蘭在1945年贈送加拿大十萬株鬱金香苗,感謝加拿大在二戰期間庇護荷蘭女王,而後有加拿大每年五月的鬱金香節。華府四月的櫻花節和渥太華五月的鬱金香節,被視為北美洲春天最美麗的「花季」。

 

華府的冬天,偶爾會有連續大雪,造成交通紊亂,甚至學校停課,生活不便。但是對孩童們來說,能堆雪人,滑雪堆,是難得的歡樂時刻。我們就遇到了一次。

 

我從1992-93年擔任「喬治城大學台灣同學會」會長。因為喬大台灣留學生不多,大學部的學生年紀輕又比較忙,所以經常推選外交部的學員為會長。我的前任是外交學院的吳榮泉,後任是俄國研究的鍾日新。每年主要會務只有三件大事:12月校友聚會聯誼,6月校友聚會選會長,以及農曆新年參加在市區「中國城」舉行的慶祝遊行。在中國城的遊行活動敲鑼打鼓,很熱鬧。我們的隊伍人不多,十幾二十人,但是高舉的紅布條很醒目,因為它是名校。校友聚會時,常有幾位六十歲以上高齡校友來參加,其中一位我印象深刻的是自稱是「國父孫女」的女士,她有少許廣東腔。她幾十年前拿到喬大博士學位,論文題目是關於孫逸仙的研究。

 

身為同學會長,我有時應邀參加學術機構或基金會舉辦的研討會。我是觀察者,靜靜看大家討論,幾乎不發言。議題大多是亞洲,兩岸,人權等等。出席者有代表處的中高階同仁,諸如王豫元組長;美國研究中國學者;大陸學者;當時反對國民黨的海外學者,諸如張旭成,張富美;也有立場偏執政黨的學者趙春山;以及中性立場的林中斌,初露頭角的黃介正;另外還有獨立研究者周谷等人。當時中國大陸剛剛經歷「八九天安門」事件,國際形象很差,大陸學者幾乎一路挨批。當時完全沒有人料到後來的三十年「中國崛起」如此迅猛。

 

當時駐美國代表處代表是丁懋時。其他我有接觸的同仁包括徐祖慰,鄭天授,鄧申生,和王豫元幾位組長,武官李珽,外交部同仁王來生,章文樑,李澄然,李中偉,史亞萍,白敬仁等等。丁代表很關心我們幾個外交部的學員,特別安排了一次拜會和午宴與喬大校長等高階主管談雙方學術合作。在座的有代表處鄧申生組長,以及包括我的幾位學員。聖誕節到了,丁代表在官邸晚宴,我們學員和家屬都獲邀出席,我們家的孩子還接到丁夫人贈送的紅包。丁代表夫婦是很親切的長者。

 

在美國最偉大的一次「遠征」,就是從馬利蘭州開車去佛羅里達州的奧蘭多迪斯奈樂園。這路程單程約一千五百公里,為了開車安全,來回都中途投宿汽車旅館一晚。我們很幸運,在離迪斯奈樂園十幾分鐘車程的地方,很湊巧地看到有寫中文的旅館,中文叫做牛伯伯HOTEL(英文名字我忘了)投宿了這家旅館,很乾淨舒適,30美元一晚,非常划算。旅館主人是來自台灣的黃先生,他們夫婦兩人經營這家旅館,價廉物美,在迪斯奈樂園附近,很有競爭力,生意很好。

 

我們買了迪斯奈三天的優惠門票。連續三天從早到晚都在迪斯奈玩各種設施。第一次看到這麼超大型的遊樂場,對美國的迪斯奈這個企業很敬佩。我最印象深刻的幾件事:1. 停車場地極為廣大,一望無際,停車地點是以「幾點幾分到達,規定停車區塊」,這樣便於離開時,很快找到自己的車子。園內的交通車一次性疏散幾百名遊客,機動性很強,不會讓遊客等太久。2. 有一個叫做Typhoon Lagoon的玩水區,有「人造海嘯」,每隔幾分鐘會有大浪襲來,一大片人群,瞬間被海浪帶高,再瞬間落下,海浪過去之後,發現已經離位好幾公尺。很刺激。3. 雲霄飛車,這是個驚心動魄的活動。幾度上坡,幾度從高峰墜落,考驗心臟抗激能力。結束時,我和太太都嚇壞了。我回頭看坐在我後面的我家老二,更是嚇壞了。我兒子不見了!我的心,要跳出來了,難道兒子摔出去了?這時,兒子從座位底下冒出頭來,原來他也嚇壞了,閉上眼睛,縮成一團。他那年七歲,至今始終記得這個經驗。長大後,他自己也會笑說:「我那時怎麼那麼膽小」?

 

我們也參觀了附近著名的甘迺迪太空中心。看到了太空梭,太空艙,太空火箭,太空裝備等等,非常驚嘆美國的科技實力。

 

我「學成」,要「歸國」了。遇到外交部老前輩周谷先生。他當時約六十多歲,學問很紮實,我很尊敬他。他自稱會看相。他對我說:「你四十五歲會發」。我是不信這一套的,姑妄聽之吧。事實證明,周谷前輩把時間提早了一輪,十二年。我回台灣後,又經過一輪磨難,在五十七歲才「修成正果」發表擔任大使。

 

德明中文學校校長沈葆女士,和我太太兩年間成了好朋友。她說,多年來在華府看了許許多多朋友,回台北後,都高升了,很多後來又回到華府服務。他希望我們將來再回華府。

 

回顧華府學生生活,算是「多彩多姿」。從留校察看,到漸入佳境。騰出雙手後,接了學生會長,參與了一些「會長」能受邀的學術研討會,認識了一些後來在政壇活躍的人物。帶著家人,遊山玩水,和孩子「一起讀書」,享受了闔家共同成長的美好歲月。也就這樣拿到了學位。

 

記得出國前依慣例,我們幾位學員向五樓部次長辭行,有一位長官,跟我們說了將近一小時話,說他早年如何在美國拿到學位,他是每天十幾小時,每週七天,不停地唸書,還說讀書要有方法,暫時不告訴我們,要我們自己體會。回想起來,其實不需要「自苦若此」。「懸樑刺股」讀書,是一種方法;「馬照跑,舞照跳」依照自己節奏唸書,也是一種方法。方法很多,蘿蔔白菜,各有所愛。方法不同,一樣可以完成學業。對於這類「苦讀型」,我覺得可以「勿視其巍巍然」。你用懸樑刺股的方法,我也可以用「我的方法」做到。讀書,作學問,沒有定規。

 

圖片說明:

1.-2. 華府的櫻花季

3. 九月拔蘋果

4. 老二過6歲生日

5. 參觀自然博物館

6. 參觀FBI聯邦調查局

7.-8. 參觀造幣廠

9. 美國維琴尼亞州的百年古鎮威廉斯堡

10. 孩子在社區的空地堆雪,玩滑冰

11. 鄰居董彭家人和我家孩子

12. 德明中文學校校長沈葆為我們餞行

13. 老二萬振儀一年級同學。他名字在第三行

14. 遊覽迪斯奈附近的卡納維爾角太空中心

15. 應邀參加丁代表夫婦在官邸的聖誕晚會

16. 萬太太帶領華裔青年菁英拜會國會議員。請問有人認得出這位議員是誰嗎?是參議員嗎?

( 心情隨筆雜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jswan&aid=168291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