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惑鄉之人》書評—深圳《晶報》
2012/04/29 14:03:20瀏覽1826|回應0|推薦3

    

《惑鄉之人》的正讀與誤讀

◎高驤

〈原載於http://www.dailyss.com/content/2012-04/16/content_6655852.htm

 

     對《惑鄉之人》的最大誤讀,莫過於把這部作品當作同性戀小說來讀。 誠然,小說的兩位主角松尾森和小羅正可歸入人們所謂的同性戀者,他們之間演繹出的愛恨情仇也推動著小說情節的進展,然而,同性戀終非這部作品的根本關懷之所在。

     摒弃了误讀,那么,何谓正讀?首先,這是一位精明敘述者的敘述。 小说显示出,郭强生是一位有着强烈技巧意识的作家,不断輪番嘗試着種種叙事技巧,除了大胆借用同性恋的题材,故事也講得天马行空、縱横開闔、曲折離奇。在小說裡,日裔青年學者松尾健二在美國從事電影研究,為研究台灣電影與日本電影的關係來到台灣,觸碰並挖掘出家族的一段秘密。健二的爺爺松尾森是“灣生”日本人,父母是響應日本政府號召來台灣墾殖的日本社會下層,特別的出身成為他一生的宿命,一生念念不忘的小學課本中的“君之代少年,意味著他恆久的人生缺失。 二戰後松尾森回日本娶妻生子,在健二的父親很小時就棄家到台灣拍電影。 1973年他回到出生地附近的台灣東部小鎮,拍攝了電影《多情多恨》,國民黨老兵的兒子小羅被他“發現”成為電影演員,一生道路就此改變……隨著研究數據的匯集,健二不僅揭開了《多情多恨》的拍攝經過,更揭開了爺爺奇怪地迷戀台灣男性少年的人生秘密。

    在講述這個故事時,顯示了作者的機巧用心。故事的發生地被設置在一個台灣東部小鎮,時間主要截取了1941、1973、1984、2007四個年頭,四個中日青年的人生在這裡交叉、撞擊。作者把電影作為貫串整部小說的主線,電影本身也是一種敘述,拍攝電影《多情多恨》的過程,恰好講述了松尾森與小羅之間的“多情”、“多恨”,從而產生了複調式的敘述效果。

    正讀之二是這部小說的主題:第二代移民的記憶之惑及生命困惑。 小說的主角是四位青年,代表著四種不同的人生,除了作為襯託的台灣青年王敏郎,他在二戰中被日軍徵召喪命東南亞戰場,松尾森、小羅、健二都是移民二代,他們都遇到了移民二代的典型疑惑:故鄉在哪裡? 從出生地來看,松尾森出生在台灣而非母國日本,小羅出生在台灣而非塬籍大陸的東叁省,健二出生在美國而非日本,他們把自己出生的地方認作故鄉,然而,這一“故鄉”卻並不屬於他們。 松尾森是在本族人裡翻不了身,又無法融入台灣當地的孩子,15歲時他逃離家庭到台北打工,與台灣富戶林家少爺發展出一段不倫之戀。至於來台老兵之子小羅,“寂寞,是小羅對活著這檔事最初的印象",他的寂寞來自父親老羅,“提起剿匪他老羅都沒怕過,有比戰爭更可怕的事,那叫孤獨。”正是因為寂寞,小羅才會被松尾森誘騙與之發生了性關係,電影拍完了跟著松尾森到台北是悲劇的延續,終致患上不治之症自殺。健二的情形似乎好得多,他生活在21世紀的美國,在這個以現代文明國家自居的國度,留給亞裔移民的理想職業仍然只是會計師、律師、醫生等“狹小的一扇門”,他衝破父母的反對走上了電影研究的道路,終於發現,“亞洲電影這個題目在歐美是政治正確的必要點綴,他並不屬於那個以歐美電影為主的研究圈子”。 也許恰因如此,他極力表現出的自己,“是那個母語是英語、全然西化的松尾”,在台北街頭走了一圈他還是捨棄了日本料理,而走進了麥當勞餐廳。

    回到書名“惑鄉之人”,在作者看來,“這本書裡每個角色都是'惑鄉人'。因為歷史舞台帶來的身份認同錯亂,他們都迷惑著自己的故鄉究竟在何處。”身份認同問題,在今天這個移民時代更形突出,人們遊走四方尋找一處能夠落腳、生存下去的地方,第一代移民的艱辛不言而喻,但他們卻不會有“故鄉在哪裡?”的困惑,對於他們的第二代而言,精神上的困擾遠超過生活打拼的艱辛,回不去的父輩的故鄉與進入不了的現實的故鄉,糾結在一團,無人能解。

    正讀之叁還有作者的創作追求,希望藉此書寫台灣的一段歷史,哪怕是歷史的某個側影。 小說的時間跨度為70年,70年里風雲變幻的台灣社會不啻是一幕波瀾壯闊的歷史,郭強生與眾多台灣中堅作家一樣,都有希圖以文學展現這段歷史的雄心。 在小說《惑鄉之人》裡,作者以“惑”下筆,實際上開啟的是一段尋找的旅程,電影《多情多恨》就是尋找旅程的一部分。 這原本是一部不成功的日本片,1973年日本與台灣斷交,台灣原來敞開進口的日本片有了嚴格的配額限制,為了繞過進口的壁壘,台灣放映商與日本拍攝者便假合作拍攝之名行“投機”之實,饒有意思的是,到了21世紀,當年未完成的電影被重新加工配音剪接之後,竟然成為一部經典的台語片。歷史就是如此詭譎! 在探尋歷史來路的背後,作者表達了對於台灣社會當下的關切和思考。

     行文至此,列舉了對小說《惑鄉之人》的最大誤讀和叁種正讀,而所有這些不過是筆者的一己之讀。 畢竟,郭強生是一位創作意識極強的作家,通往他小說的管道有很多條,只要打開小說沉入進​​去,“所有的誤讀都是正讀”。

 

 

 

( 創作散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jshengk&aid=63986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