料羅灣 并序
宋、明時代,浯島先民,睹料羅東南一帶,依突出之礁岩層,據以建港。港外地形之緣,有弧形之沙灣,故以名焉!灣內無垠之白沙,晶瑩剔透,如玉似雪;湛藍之天空,映照碧波,彷彿花朵。時序之季,沙鷗翔集,鱗合仰流;令節之候,黃花往返,鳶飛魚躍。閒暇,登太武山鳥瞰之,輒明媚之風光,美不勝收。遠觀之,波濤洶湧;近視之,浪花拍岩。令人目不暇給,心曠而神怡矣。
昔料羅吾灣兮,烽火連連;今吾灣料羅兮,盛事綿綿。縣府團隊,於二○○三年迄二○○五年,逐年舉辦逾千人之「搶灘料羅灣海泳活動」,參與者不乏知聞人物,如拔頭籌之新莊市游泳教練陳榮進、及依年序為民進黨前主席許信良、台北市長馬英九、連江立委曹爾忠等,皆能撥冗蒞臨,共襄盛舉。
再者,莆田市湄州媽祖廟董事會,於媽祖誕辰一○四五周年之際,自莆田秀嶼港,運贈浯島一尊「媽祖」石雕像,現安座於「媽祖公園」。該雕像高九點九米,取其九九羽化升天之意,其由九十九塊白色花崗石組成,基座高三二三公分,以紀念其農曆生日,最低基座八公分,則取「發」之音義;媽祖,為海上女神,據全宋筆記及文獻史料所載,其為莆田湄州一林姓女子,稱默娘,自幼聰穎靈悟,識天文、懂醫理,急公好義、樂於助人,深受崇敬。
今媽祖既與浯島有緣,誠如縣長於安座獻典致詞指出,屹立之「媽祖」石雕像,將成為料羅灣新地標,也為東半島增加新的觀光景點,同時亦成為庇佑島民,與指引料羅港船隻航行之守護神。綜上所述得知,料羅灣深具舉足輕重之地位,故感而作賦曰:
日隱於雲,海則蔽天,夜幕垂而西沈,待東昇以自滿。風離景近,覺眇眇兮迷濛;雪遙花濺,睹杲杲兮欲晴。其遠也,長虹赫然,披霓裳於日初;波光瀲灩,輒奔竄且躑躅。其漸也,自太武下,銀粉瀉以為鏡;月越分明,視界寬而無窮。其近也,風帆時過,船桅虛實相向;佇御長風,雲鬟絲絲扣響。此際,宇宙廓,曙色漸離,晨曦從此飄泊;煙云清,韶光荏苒,日出而餘暉落。是知望莫遠乎海之邊,步莫近乎料羅灣。
昔料羅灣,排海龍之戰艦;出入台海,登太武之樓船。「老龜不爛,卻移禍於枯桑」(註一);輸運之港,國共相爭不讓。戰雲密布,百姓流離失所;烽火連天,黎民塗炭寥落。天意難違,路走險而忘命;造化弄人,尚仿佛於睡夢。魂飛疆場,屍首浮於岸邊;魄附身軀,睹親離而戚散。膝下龍摧,已觸目於萬恨;掌中珠碎,傷痛迄今猶存。然則高層之士,其庸致思乎!惟彼低階之民,僅得身殉矣!
今料羅灣,劫後寧靜如波;燈塔矗立,潮此起汐彼落。孤坐危石,心悠悠而清曠;佇立礁岸,身飄飄以倘佯。遠眺斜陽,恍恍乎在他鄉;傾聽濤聲,餘音繚繞耳旁。海浪有朋,唯此波濤之友;料羅有灣,唯彼白沙之延。徘徊忘倦,清風洗吾耳目;時移不歸,地宜席天可幕。爾今,海上長泳,搶灘料羅之灣;爾後,庇護島民,媽祖神靈顯現。
料羅灣兮,輝光曜桅船回;料羅灣兮,回船桅曜光輝(註二)。蓋意之所極,筆力曲折盡伸;夢若同趣,運思高妙入神。昔張融「海賦」,驚大洋之遼闊;致能「望海」,嘆海景之起落(註三)。今吾歌料羅,祈詠(泳)大海之壯觀;吾寫料羅,或思來日泳(詠)其灣焉!
附註:
一、比喻平白無故遭受連累。
二、屬上下回文。
三、范成大,號致能,著「望海亭賦」。
四、本文仿魏晉「四六」句駢文體,唯屬散文賦,隔句押韻。
另感謝任之奐先生,來函指教;駢文是由對仗句子聯綴
而成之篇章。對仗、押韻、用典、藻飾等為其修辭特徵。
駢文的消亡,應自五四新文化以后,但並非完全消聲匿
跡,僅有個別人在寫作。至真正堆砌辭藻,內容空泛,
講格律形式之駢文,筆者認為並無意義。唯如能寫好駢
文,對提昇文學造詣,及登藝術之境,應有推波助瀾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