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6/12/21 04:46:16瀏覽872|回應2|推薦11 | |
唸12年級的兒子仍然鍥而不捨的爭取名牌跑車,退而求其次二手的 BMW或 Lexus 都可接受。一個尚未賺到半毛錢的高中生一開口就是超過百萬的舊跑車,讓自己知道事情的嚴重性。 排行榜居首的大學,課業不僅繁重而且難唸;站穩腳步後,我們開始要求女兒打工賺錢學經驗。因為生活費被母親削減了,所以打了一份工;將來畢業後,女兒也想同去日本玩,媽媽只答應負擔機票,於是,女兒開始上兩份工,存錢。 A&W 裡,女兒首次被驚嚇而親身目睹到居然有人如此困窘:8 口之家只有 3 人賺錢,所得在繳付房租、基本生活開銷後,手機居然是件奢侈品。駭然發現這個事實後,女兒有兩個感慨:她一定要好好的讀書、感激父母親的栽培。 相同的教育方式,姐弟兩人截然不同,差別約莫就在於西化程度吧!? 老朋友的女兒,素不喜唸書。問她:「不擔心日後成為 homeless 嗎?」;唸高中的她居然如此回答:「我爸爸很有錢,我不會如此吧!」如今,朋友事業正日趨衰落中。 游泳池畔,與朋友的妻子談及出身錦衣玉食的第二代。朋友執業懸壺,本身即蓄有積財,兼之太太陪嫁亦甚豐厚,送子就讀美國私立長春藤名校,眉毛絲毫不皺;十餘年來卻一直開著平價車,一家四口居住在中產階級的小洋房裡。「選擇 Toyota 的Camry 而不買Mercedes 是雅不願讓小孩養成奢華,也不願他們知道父母親的經濟實力。」台北仍有大批房地產的友妻如是說。 兒子總是說:「既然要買,就買好的。」理論上而言,東西買好的反而是對的。兒子振振有詞:「It lasts longer. 」自己則補充:「但是,它有個先決條件;買物與買者須適如其份。」CEO買CEO 的品質是對的,因為他負擔的起;學生則應該買適如其份的東西,尤其是非必需品。如果只是因為家裡有錢,所以要買,就應買好的是根本不成理由的。那是縱然,咎在父母。 因為從小就是生長在如此優渥環境下,他們已經習慣於那樣的品味了。除了那種品味,他們真的不知道還有其次;他們看的懂的只是更高一層的精雅典致。所以,想降格以求,要求第二代的消費水準與父母親相同是相當不切實際,是緣木求魚的。此際,父母親面對的是亙古不易的問題:「由奢入儉難的人本性」;再加上骨肉親情的絆扯,更複雜了問題。 可是,大家也都體認了一些無可改變的事實: 1] 出身富裕家庭的第二代,生活基點與父母親不同。 2] 第二代的用度與品味終究還是比父母親猶高一籌, 所以對於高檔貨的認同度較高。 3] 第二代的奮鬥能力不等同父母親的能力。 4] 優渥環境與奮鬥動機成反比。 5] 父母親累積下來的財富,對於好逸惡勞的第二代絕 對是負值。 追求財富本身無可非議,難在恰如其分;過份之後,難在如何善後。 |
|
( 心情隨筆|男女話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