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餵食後代毒藥的父母
2007/03/15 01:15:52瀏覽1754|回應1|推薦15

來羅馬,就做羅馬人做的事。

學開車中的兒子,一直批評老爸的駕車習慣;復引用車禍統計數字與族裔關係導出讓自己傷感但又啞口無言的結論:「亞洲人駕車習慣不正確。」與自幼就在此受教育習慣問為什麼,習慣表達自我的     ABC CBC 辯論,必須言出有據、針對問題,否則談不下去;天馬行空、即興式、漫無章法的說話方式,對這些小華僑行不通。

「就每輛車利潤而言,Mercedes大於 Toyota,既然如此,為何 Toyota 不採 Mercedes 的經營理念來專賣高價位車種,如此不是賺更多嗎?」「為什麼德國人有能力挑起兩次世界大戰?」「有那麼久歷史的中國為何不強大?而美國只有 200年,為什麼那麼強?」

外黃內白香蕉化了的兒子,每逢「正經八百」的問題、觀點,總是問父親,不問母親。原因是父親不盡然全採華人觀點、價值觀來回覆兒子的解釋要求和詢問;而且會指出西方、東方(指受儒家文化影響之地區/國家)在此事件上的歧異與雷同。因為有了疑難,尋求真相與事實是唯一的態度;加上其他不必要的態度,譬如說種族意識、政治意識、單一角度或非黑即白二元論等,都是不對且愚蠢的。惟有養成就事論事,知道如何收集資料,有分析的能力,方能期盼兒子的思想獨立,知所進退。說邏輯、考究字辭,就事論事上,兒子倒與自己非常相像。

往往把是非對錯留給兒子自己去摸索,去犯錯,去償付代價;很多時候,很多事情往往非得撞的頭破血流,當事人是不會學乖的。除此之外,犯錯或償付代價對於訓練責任承擔與凡事心甘情願態度的形成,更有主導性的效果。如果容我們把視野拉更遠,用宏觀角度來看,採取「心甘情願」及其之後的「缺憾還諸天地」角度,來審度紅塵諸事

,往往又比採選擇是非對錯角度,來的更正確也更有效果

著實費了相當長的年歲,方讓么女,出身富裕娘家的太太逐漸接受犯錯是兒女成長的充要條件,承擔後果更是成熟必經之路,旁人不宜代為善後。夫妻倆態度不一,益令兒女困擾。做為母親的角色,十月懷胎與實際的餵養兒女,往往使得媽媽捨不得嚴格教養訓練兒女;做為實際賺錢養家,在外衝鋒陷陣,知曉社會與叢林裡的大欺小,強凌弱無兩樣,無從選擇的父親只能較嚴厲了。

除了這類因教養尺度鬆緊不一,所引發的更多問題外,父母親對新國度新環境的人文缺乏真正了解,也給後代帶來極為嚴重的後遺症。父母親總以為只要攜帶足夠甚至超額的財富入境,基本上,移民就不會有問題,一切 okay。金錢是雙刃刀,傷人亦可自傷;優渥生活養成子女習於高檔物品,整個生活基準點全面提高,應了司馬光話「由儉入奢易 由奢入儉難」。金錢不僅用的完,最可怕的是它從根部腐蝕了子女的奮鬥動機,弱化了生存技能。

金錢萬能;金錢萬能? 

然而,問題的根源就恰恰是那批巨額,甚至超額的財富。華人父母似乎無能理解在北美這個社會,培養子女的獨立能力---思想的、經濟的---方是讓後代穩健立足新國度的唯一方法,而不是遺留給子女的巨額財富。

西方自文藝復興產生後,由教會主導一切政、經、文化的力量就開始勢微;文藝復興啟發了人皆平等的平權思想,埋下了現代歐美諸國進入強權的種子。17 1819 世紀相繼發生的一系列劃時代運動,如由高利潤海外貿易所導引出的一系列現代商業概念---如資金籌集、資金運用、股票市場、銀行制度、信用概念的產生---工業革命、國富論、君主政體的陸續崩潰、民族國家的誕生等等,這些種種諸多現象、運動、風潮,都是再再鼓勵著個人主義,提供有能力者能迅速脫穎而出的契機。

而另一個角度來解釋個人主義卻是:「適者生存,不適者淘汰。」

文藝復興最終結果就是導致平權思想、個人主義茁壯,強者更強,弱者更弱的生存空間。

如此的生存空間發展下來,無家可歸、乏生存技能輩者就只能恃依政府、慈善團體、以及教會的救濟。他們的生存社會空間,相對於華人家族家庭特性所產生的救助機制是明顯窄化狹小很多,非隱藏性失業人口數很容易比對出來。沒有宗法制度扶持下的社會,弱肉強食,不適者---尤其是無或乏生存技能者---淘汰現像也特別明顯。所以,來羅馬,住羅馬,就須學羅馬人做的事:訓練小孩獨立、培養謀生技能。如果子女不具或缺乏生存技能,那時已年邁的父母所能做的,也只能眼睜睜的看著他們沉淪;畢竟,遺產只能救急不救窮,用光之後怎麼辦?

華人父母那套遺產觀念,對於生存競爭力薄弱的後代而言,是毒藥絕非補品。這麼不帶感情的說法與觀點,雖然殘酷但卻真實。不幸的事是正是華人父母那套金錢觀念削弱了後代的生存競爭力,而為人子女的也因自仗有個有錢的老爹而自廢武功,如此交相傾軋,後代不弱也難了。

由此觀念引申出的想法與做法,往往在夫妻間,或者說在理性導向與感性導向的夫妻間引發對兒女教育的爭執。最近聽到的天方夜譚是位自有建築公司的建築系教授,太太回台探望先生,猶須自台morning call,打電話吹催兒子起床上學。媽媽的口吻居然是沾沾自喜,爸爸居然也任其發展。高中學校停車場上,雙BLexus 的車主,清一色華人子弟;老師清一色國民車。另一件人間奇譚則是已20 餘歲的男士,失業,靠經濟困窘的母親養活,整天帶朋友來家裡打電動。我立即插話說母親應該:「Kick him out.」朋友說兼職送報紙的那位母親遍訪心理醫師求助,得到的答案也雷同:「請警察登門,趕兒子出去。」那位單親媽媽狠不下心來,「辦不到,那她只好自食其果。」不帶絲毫憐憫,我冷冷的說:「然後,再賠上一個兒子。」

相較北美這種個人主義盛行的文化系統,華人父母對子女那種事事關照,無微不致的態度更是對比鮮明。最近思索著為什麼自己不能如大部份的當地人般,讓孩子們自己去貸款,打工賺錢繳付學費、生活費;為什麼還是天經地義的認為小孩唸大學,自己仍得負擔那些費用?自己在台灣時,不就是一切費用都靠家教所得來完成學業,甚至還飄洋過海唸完學位嗎?所有的一切不都是靠自己一個人完成的嗎?   

正是這套飄洋過海的型態,讓這批新羅馬人無法成為道地的羅馬人;正是父母錯誤的觀念,愛之適以害之,親手餵食了後代毒藥。

羅馬,有羅馬人特有的文化;中國文化在羅馬….

( 心情隨筆男女話題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jpmaple241&aid=816828

 回應文章

宇村
等級:6
留言加入好友
~(**)~
2007/03/16 05:28

在歐洲一般而言"小孩到了固定的年齡"父母會開始考慮零用錢的事"家家有各自不同的方法"所以也沒有一定的原則"基本上是要訓練孩子對金錢的支配"孩子們剛開始也會要求~誰家的TOM一星期可以拿到五塊錢等等"我問孩子:你做了什麼?為什麼要給你錢?你又沒在工作!孩子很簡單的說:因為我是你的孩子"我解釋給他們了解咱家的作風"因為你們是我們的孩子所以我必須負起養你們的責任"只要是吃的穿的都是我們必須供應的"可是我不覺得我應該給你們薪水"從此孩子們不曾再提起零用錢的事"我覺得父母不應該怕給"而是要讓孩子了解父母給的意義"我們家的錢財是全家一起管理的"父親的收入"開支"剩餘"孩子們都清楚"我很少把東西方文化分開來想"合適自己的最重要"

是個人的主觀想法!明說請勿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