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03/01 08:57:18瀏覽504|回應3|推薦21 | |
人,能夠跟自己應酬嗎? 或許我們不應該把應酬講偏了,有些人就天生喜歡應酬也說不定?每一次的社交場合,不必刻意找,隨便都能發現這些蝶舞中的紅男綠女,他們似乎天生就是擅長周旋、應酬其他的人……,其中有些人甚至有獨處恐懼症,對我來說,這病還真的有點怪,就好像發現竟然會有人不喜歡吃冰淇淋那樣。 我們得試著把應酬的印象往中間調挪,讓它很中性,不管你喜不喜歡——因為我們要應酬很久、很久,無論偏左、偏右,日子一久都會搞得人脊椎側彎。 可是,所謂的中性又是什麼? 無論是文字、語言,甚至於是深沈的思索,一定要先撇開官方功能式的教育,和媒體有著特定企圖地催眠,不過,如此一來「中性」的定義,肯定會成為父子騎驢式的難局(你還記得我們曾經討論過,為什麼那些超會講話的傢伙喜歡談「中道」嗎?答案是如果討論雙方的位階相當,那麼誰的語言、文字駕馭能力勝出,誰就擁有「中道」的解釋權,跟「中」無關、跟「道」無關,跟「中道」更是無關)。 所以,結論:只要是你覺得的中性,那就是中性,世界是拿來讓自己解讀的,這是不跟自己應酬的基本功。 中國五代時候的遇安禪師,年輕時讀《首楞嚴經》,當他讀到「知見立知,即無明本。知見無見,斯即涅槃」這句經文時,由於古書上沒有標點符號,他自己就斷句成「知見立,知即無明本。知見無,見斯即涅槃」,當下豁然大悟。 後來有人告訴他,這一段經文,不該是這麼斷句的,斷錯了。遇安禪師卻回答說:「這是我的悟處,終生不改!」 他用自己的方式知見世界,很酷的禪師吧?(剛剛才說過,駕馭語言文字的能力很重要) 後來,這位禪師某日預知自己的死期將至,於是洗澡更衣,靜坐了一會兒之後,便自己爬進棺材裡,要弟子把棺材蓋上。過了三天後,弟子們忍不住心中的存疑,還是把棺材蓋打了開來,發現禪師吉祥而臥,業已溘然長逝,所有弟子哀慟不已,痛哭流涕,但是,此時遇安禪師忽然坐了起來,重新升堂說法,最後責怪弟子們:「這一次誰再把我的棺材打開,誰就不是我的弟子。」說完,又爬進棺材……,因為怕挨罵,到現在還沒有人打開棺蓋。 遇安禪師的死法也跟別人大不相同,顯然除了必要,他也不太應酬。 這又讓我想到金庸小說裡,一代偉人西毒歐陽鋒,就算錯練了九陰真經,照樣能在別人走不通的路子上披荊斬棘,開天闢地,硬生生地成就一身蝦蟆功橫練,而後他變成了時代的舵手、民主的燈塔、自由的長城,因與本文無關就不多談了。 用自己的方式應酬吧,不要管別人的那一大套。這不是耍「剛愎自用」的個性秀,而是不管剛愎、溫柔、退縮、雞婆……的任何個性,到頭來都是要「自用」的,所以想要用得久、用得順手.、用得愉快,那就不要為難自己吧。 我想,重點是不要應酬自己,這樣比較舒服些。 有人問:「達摩面壁九年,到底是為了什麼呢?」 永禪師回答:「因為睡不著。」 漂亮!我還以為答案是因為不用應酬。 「為什麼要應酬?」 「因為比面壁好?」 放輕鬆些,坦誠以對吧,畢竟,自己,是自己人呢。 |
|
( 休閒生活|美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