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生命的長度
2014/10/10 12:45:42瀏覽1932|回應0|推薦6

每種生物都有其天年,而人類的天年大約在125歲左右;這是依據現有的科學證據推論,能夠違反此天命者,唯有癌細胞。

二十世紀初亞歷克西斯卡雷爾(Alexis Carrel)在研究細胞的時候發現,只要環境與營養適當,細胞就可以不斷的生長與繁殖,因此推論生命其實是可以無限延伸的;亞歷克西斯卡雷爾是人體器官移植的先驅,因貢獻卓著而獲得諾貝爾獎。可惜後來的科學家李奧納多海佛烈克(Leonard Hayflick)與保羅穆爾黑德(Paul Moorhead)推翻了卡雷爾的假說,證明細胞分裂有其極限,大約只有40到60次,然後就會老化死亡;此研究結果確立了著名的海佛烈克極限(Hayflick limit),對人類細胞而言,細胞平均複製時間約為兩年半,而若是最多分裂50次,那麼人類的最長壽命就是125年。(目前人類最長壽命的紀錄是一位法國女性,高達122歲)

近年來因為細胞分子生物學的躍進,發現細胞染色體兩端的端粒(telomere)長度, 決定了細胞可以複製的次數,更進一步解釋了海佛烈克極限的原因。端粒及端粒酶(telomerase)的發現及其運作的機制,讓伊麗莎白布萊克本(Elizabeth Blackburn)、卡蘿爾格雷德(Carol Greider)、和傑克索斯塔克(Jack Szostak)獲得了諾貝爾獎。其實早在端粒酶發現以前,科學界就懷疑細胞繁殖時,染色體每複製一次會略微變短(去頭去尾), 所以若細胞不斷地複製下去,遲早染色體會過短而無法複製。但是從最早的人類到現在,已經不知道經過了多少個世代,到底細胞如何避免染色體過短無法延續生命?端粒及端粒酶的發現,讓人了解原來人體染色體兩端具有相當長的一段重複序列(TTAGGG),也就是端粒,當染色體複製後雖會縮短到端粒,但生殖細胞特有的端粒酶可以將失去的端粒重新生成,維持染色體的正常長度,如此就能永續的讓生殖細胞分裂再生,延續後代。人類大部分的細胞並沒有端粒酶,所以當染色體複製到50次左右時,端粒耗盡,就無法再進行複製,走到生命的盡頭。

既然知道有端粒酶,未來科技是否能夠讓人永生不死?除了生殖細胞以外,目前發現人體的幹細胞(stem cells)及某些母細胞也含有大量的端粒酶,至於其他細胞若是含有大量的端粒酶,確實也能夠生生不息,只可惜幾乎都變為癌細胞。不過,近年來對於幹細胞的研究,讓人重燃起永生的可能。目前醫學界瞭解,人體全身到處都有少量的幹細胞存在,只是大多處在靜止階段。但若是在實驗內喚醒幹細胞功能後,已發現幹細胞幾乎無所不能,可以引導分化成為各種器官,而且至今不曾變為癌細胞;目前唯一的限制是幹細胞分裂生長需要時間,多數情況下可能緩不濟急。另一方面,人體老化之謎目前仍未解決,因為細胞衰老(senescence)的原因仍不明,只知並非僅是染色體異常所造成(桃莉羊的出現,證明如此)。應該沒有人會希望永遠活著,但身體繼續衰老,忘了自己是誰吧!

脫逃死亡的本身就是異常,即便未來人類真的能夠因科技而永生,祗代表人類成為地球的癌症。無論如何,目前我們的生命長度仍是有限,因此如何增加其寬度,才是我們需要著墨的地方(跟身材一樣)。

( 知識學習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jnwu&aid=180497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