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4/07/29 01:10:02瀏覽890|回應0|推薦20 | |
小時候,我曾經羨慕別人擁有我所沒有的東西 ,難過到離開別人家之後沿路哭著走回家 。 阿嬤問我哭什麼 ,我無法照實講 ,怕阿嬤會操心難過 。 其實我只不過是看到我國小五六年級的班長家,牆壁上掛滿她的得獎獎狀,莫名就一股酸楚難抑 。 她爸爸幫她把每一張獎狀都裝框裱起來,好羨慕她父親這麼以她為榮,不知道我父親是否也覺得我是個不錯的女兒?! 回家後說不出口 ,而且我的獎狀也不知道跑到哪裡去了,雖然沒有班長那麼多,但至少還有個三四張吧 。 我 ,隔代教養的小孩 ,雖然阿嬤給的愛並不少於父母 ,可心中就永遠有個好深好空虛的洞 ,那個洞無法用其他任何東西來填補替換 。 小時候 ,我若想要獲得任何東西 ,舉例說一組書法用具或寫生用具,我就必須學會等待 ,等待星期假日,父母從台北回宜蘭 ,再跟他們說出我的需求 。若臨時來不及 ,阿嬤才會央請姑姑、叔叔帶我去買 。 家族裡疼我們姊弟妹的長輩很多 ,可小時候我總是覺得自己心裡有塊陰影 ,上頭貼上我不幸福的標籤,老認為自己是別人的負擔、別人的麻煩 。父母不在身邊陪伴長大 ,成長路上一直感覺很孤單、很缺乏愛 。 後來我嫁人了。老公給我很多愛 ,有稍微彌補被愛的渴望,可是最渴望的親情兒時錯過了就再也沒有辦法用任何形式滿足 。 後來我父親走了。收拾遺物發現,兒時的獎狀 ,父親都幫我們收納在衣櫃抽屜裡一個最明顯的位置 。 父親用他的方式 ,委婉詮釋了他想表達的父愛 。 同學說我很會保留老東西 ,竟然將往來信件都保存下來 。其實這種天性應該是遺傳的吧 。我來台北上大學後 ,也從我阿母在板橋的梳妝台抽屜裡,發現我國小寫給她的母親節卡片 。 我一直沒有懷疑過父母是愛我們的 ,只是兒時的我們更希望得到父母的陪伴 。我婉拒把姐姐丟給台南的公婆帶,主要也是不希望姐姐有跟我一樣憂鬱的童年 。老公回應了我 ,允許並且同意了我當全職媽媽的渴望 ,感謝他雖不喜歡工作卻仍獨自肩負起一家子的經濟重擔 。 結果 ,有媽媽全日陪伴的姐姐似乎太過活潑了 ,哈!應該久久給她丟回台南跟阿公、阿嬤一起住半個月 ,中和一下過於開朗的個性 ,看會不會穩重一些 ,嘻! |
|
( 心情隨筆|家庭親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