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1/08/18 00:00:49瀏覽4321|回應34|推薦262 | |
兒子在溫哥華住了一年。有一回課堂上,英文老師曾經給過大家一個作業,要同學們寫一些關於家鄉的美食的介紹。當時我建議兒子每回出去吃飯的時候,可以多注意菜單上的英文說明,然後回家做整理。那一陣子,只要有機會上館子吃飯,全家就會對著菜單上的英文指指點點,有說有笑,也成了一種樂趣。 前一陣子,別人在他的「非死不可」上放了一家香港某燒腊店的菜單圖,他要我「非看不可」。我仔細把那張燒腊店的菜單看完後,瞠目結舌。我問兒子如果不看中文,光讀英文部分,知不知道那餐廳到底賣些什麼東西?兒子搖頭,直說很誇張。 「Fuck 這個字不能隨便寫在菜單上,那是罵人的話呀! 」連才剛剛上國中的兒子都懂的道理,為什麼還有人會把這樣的英文印在菜單上? 隔沒幾天,我在市中心一家規模頗大的量販店貨架間逛著,突然心血來潮,抬起頭注意起賣場上到處懸吊的指示牌。哇賽!不注意還好,經我這麼仔細一瞧,才發現這賣場的中英文對照指示牌,專業上還真有待改進。 應該沒幾個人像我這麼無聊,注意力沒放在貨架上的商品,卻抬頭對著天花板四處亂看。再說,到底有多少人會在賣場注意這些指示牌?我拿著手機四處拍照的模樣,簡直像極了去稽查的衛生署官員,害的賣場幾位年輕的服務員緊張兮兮,不斷交頭接耳。結完帳了以後,我真的一度很想找賣場客服部的經理,給他們一些建議。 近年來台灣很努力讓自己「國際化」,其中人民的高度參與感,功不可沒。許多小地方如果可以再稍微多花一點巧思,潛移默化中,就會讓我們的文化慢慢的更精緻,讓我們所居住的城市更友善,更有親和力。 記得很多年前,網路上就流傳過大陸某超市令人咋舌的「中英對照經典招牌圖片」,「一次性紙杯」被翻譯成不倫不類的 A time sex cup;「干貨計價處」則更是誇張,被翻譯成 Fuck the certain price of goods ,簡直一整個不知所云。這些照片在網路上經網友大肆流傳,不免要為當初負責翻譯的人感到尷尬萬分,出了大糗還不自知,在網路上徒留笑柄。翻譯的人對英文不求甚解,抱著英漢字典囫圇吞棗,忽略了口語英文的重要性,讓當初的美意打了大折扣,真是得不償失啊。 不可否認,英文是當今最強勢的溝通工具,懂一些基本應用,來拉進和外籍人士的距離,絕對有其必要性。但是在一些非英語系地方,包括台灣,很多人喜歡賣弄一點英文來抬高自己身價,好像懂那麼一點英文,氣質、身段也會跟著不一樣似的。氣質是長時間培養出來的,想裝也裝不來,至於到底是不是行家,一出手便知,想濫竽充數不必多久就會馬上被戳到現出原形。 好幾年前,我在台北東區頂好商圈附近熱鬧的巷弄裡,曾經看到一間「萌」到不行的美髮沙龍,店家大剌剌的取名 Motherfucker Hair Saloon 。當時,我真的很想看看這家沙龍的服務生怎麼接電話,招呼上門的顧客。 想像一下,當店內電話聲響起,服務生拿起話筒:「您好!Motherfucker!」??? 「哎呀,李太太我跟你說,我都是去給那個 Motherfucker 做頭髮的!」??? 果不其然,半年以後,這家髮廊落得人去樓空,招牌給拆個精光。 諸如此類的半吊子,說、寫出來的英文,句不成句,文法不通,率性而為的後果除了貽笑大方外,也在無形之間降低了自己的格調,如果引來別人訕笑辱罵也不足為奇。 把中文翻譯成英文,更是一門學問,尤其是餐廳裡中英文對照菜單,更是大學問。英文到底難不難?如果你做足了功課,英文一點也不難,甚至翻譯的好,會令人拍案叫絕。有一個非常經典「英翻中」的例子No money, no honey,字面上直譯做「沒錢買不到蜂蜜」解釋,簡單明瞭。但是把這句話巧妙用在追女朋友上,卻變成了「沒錢追不到女朋友」,Honey 化身為「親愛的」,英文融入了生活,有畫龍點睛妙不可言的效果。 但是如果有人因此以為中翻英不過就是依照中文字逐字把它翻成英文,那還真是大錯特錯!中華料理中諸多俏皮名字如「童子雞」、「貓耳朵」、「螞蟻上樹」、「蒼蠅頭」...等,這萬一畫虎不成,童子雞成了 Chicken never had sex before,咱們的國寶「微笑阿基師」肯定要拿菜刀從廚房追出來罵人了。
|
|
( 心情隨筆|雜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