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學佛的老人--台大畢業50周年返校團聚有感
2016/11/01 11:11:59瀏覽9499|回應3|推薦76

左起:吳牧也,葉添來(2018年逝世),趙武夫,林幸二,李益謙黃盛洛,林清福,巫均貴,楊思棣,作者:馮紀游

 

台大畢業50周年返校團聚有感

同窗李益謙教授詩云:

 

畢業匆匆五十年,青春容貌變蒼顏;

千里相約來相聚,人生幾何惜機緣。

 

同窗黃盛洛教授詩云:

 

儷歌一別世紀半  景物依舊朱顏改;

因緣聚會在台大  半世浮生喜相逢。

 

作者應和詩云:
 
子曰吾不如老農,豈知農藝涵六合;
同窗四載三十士,縱橫捭闔半世紀。
士農工商展英才,德能兼備惜翎羽;
心栽青禾老少年,笑談宇內樂歡聚。

 

台大在2016319日,為1966年畢業的校友舉辦50周年返校同聚會。李益謙教授在成大醫學院副院長任內退休後,仍然活潑積極地服務社會人群;在這次的活動中特地擔任本系連絡人,花了大半年時間徵詢同窗的意見,籌劃校園團聚後的旅遊。當年同窗的本地生只有20位,加上僑生,也不過三十人而已,畢業後的數十年中,散處在世界各地,很難找齊。一如張忠謀不久前對交大學生的演講中所說,大學時代是一生中交到和利益無關的朋友的最好時機,我們的實際體驗的確如此。 

 

李教授在給同窗的信中,很感性地說:「希望明年大家都能抽空回台大會面。50年太長,人生太短,何時能再相聚, 難以預料;再過些時,更將是物非人非,甚至天人永別,一如胡子雲和翁益男兩人都已作古經年;師長除王啟柱(104歲)之外皆已告別人間。50年來台灣內外變化很大,但我們對台灣的鄉土之情,依舊存在,再次聚首話別情,也乘機走訪認識新舊台灣風情。我胡亂寫了幾個字(註:見文首的詩),表達人生難得相聚的心情。以後大概不會有畢業 60 周年的相聚了,台大不辦,屆時我們也老了!因此要珍惜這次難得的機會。」 

 

在這大半年的書函、電話住返中,我觀察到一個有趣的現象:這群七十三、四歲的老同學已顯現出「動」與「靜」兩類。大家都具有豐富的人生體驗,但每個人所領悟到的,已見分野。喜動者,仍然熱情、懷舊、交遊、服務不遺餘力,可直追老少年趙慕鶴(註1);喜靜者,淡出社交應酬,悠遊自在如閒雲野鶴,但更能洞察細微,享受著智慧人生。 

 

我對自己的評估,在寫本文之前的數年中,應屬後者,定會婉謝此次的聚會;但半年來,見到老同學們熱情洋溢地魚雁往返,並具「時不我予」的慨嘆之際,心中忽有所感,乃覆函決定參加。此「有所感」,是我近年來未曾顯現過的「奇特心境」,值得依「千佛山止觀」進行思惟,以探討這個「變化」的意義和內涵。  


 

因依白雲老和尚教導的「佛法」做「學佛的人」(註:非佛教徒;在他的演講「佛教、佛學、佛法」中有詳細的區分與解說),多年下來已把大部分的感性化為理性(註2),略嘗靜淨之樂。雖然到了這把年紀,可稱作「學佛的老人」,但既然在「學」,必有「疑問」,而其大哉問莫過於:「什麼是覺有情?」 

 

〈火焰花:學佛三部曲〉(註3)的三位作者,以三句話代表他們分處的「學佛」的三個階段:

 

「好一樹美麗的火焰花」:代表「純感性」的有情眾生;

    「無情冷對火焰花」:代表初達「理性化(無情)」的學佛中途站;

    「五蘊皆空火焰花」:代表菩薩級「覺有情」的境界。 

 

我的體悟只在「無情冷對火焰花」的階段,無法理解何謂「覺有情」?如老和尚解說的「覺者」是由凡夫的「純感性」修養至菩薩級(等同學術界的博士、教授)的「純理性」(註2),既已「覺淨了感性」,何來「有情」? 

 

為什麼說這次的「有所感」是個「奇特的心境」呢?因為通常會把「感」和「動」連接,說成「感動」,但檢視自「心」的結果,發現似是「有感」卻「無動」!分析、檢討的初步認識是:「有感」基於老友們的熱「情」;此「情」之現,即是一種「強烈的緣境」之生起;既生「強緣」則應隨緣而「行」,但非「情識反應」,「心」存喜悅卻並未「激動」。這個「現象」好像有點「五蘊皆空火焰花」的味道,可能是已突破了第二階段的「玻璃天花板」,亦可能「覺有情」的境界已非可望而不可及也! 

 

上述止觀思惟的初步結論,因係自己「悟得」,屬於「自證」。雖然這只是學佛過程中的「一小步」,但為防其僅是「妄念」而已,仍需要尋找佛法中的理論(如經、論等)來印證,以「證自證」。 

 

適時,如心電感應般,佛學大師好友傳來了一篇《大乘金剛經論》(註4),其中即有可用以檢視此「一小步」的經文!謹摘錄如下: 

 

四句偈論第四:

文殊師利菩薩問佛:「金剛經中佛常讚歎受持四句偈等,為人演說,所得福德,勝將七寶堆滿東西南北四維上下虛空布施之福;又勝初日分、中日分、後日分乃至百千萬劫以來,恒河沙等身命布施之福。未審云何是四句偈?」

佛言:「一切眾生皆有佛性,本來不生、本來不滅,只因迷誤而致升沉。何以故?眾生長迷不覺,所以永劫墮落;諸佛常覺不迷,所以永成佛道。若有男女求佛道者,進道功程,權分四級,號四句偈。一曰空身、二曰空心、三曰空性、四曰空法。

………..復觀自心,非生非滅、最聖最靈,遇境似有,境滅還無;令悟真心,常覺不昧,不隨妄想流轉,但依真性主行,名悟心空,二句偈也。復觀自性寂然不動,感而遂通,變化無窮,威靈莫測,明明了了,自覺自知,靈靈寂寂,無為常為,名悟性空,三句偈也。

 

…………………………………………………………. 

 

其中可用以檢視此「一小步」的經文,包括「遇境似有,境滅還無」:以證緣起,緣滅,隨緣而行,行而後止,是「與道相應」的;「令悟真心,常覺不昧,不隨妄想流轉,但依真性主行」:以證雖隨緣而行,但「心不動」,不隨妄想流轉,也是「與道相應」的;「感而遂通,變化無窮」及「自覺自知,無為常為」:以明了「覺有情」為何及如何能同時具備這樣子的「感」和「覺」! 

 

我「覺得」老和尚為我們建立的《千佛山雜誌》是一個極其珍貴的平台,用以交流「學佛過程」中的點點滴滴,其饒益遠勝於只談起點的「什麼是凡夫?」及終點的「什麼是菩薩?」謹藉此拋磚引玉,呼籲先進們不吝賜教,分享學佛過程中的經驗及體悟!

 

 

1老少年(21 http://blog.udn.com/jfeng13x/83125565

         老少年(22 http://blog.udn.com/jfeng13x/83232744

2理性與感性 http://blog.udn.com/jfeng13x/83474039

3火焰花--學佛三部曲http://blog.udn.com/jfeng13x/85513949#!prettyPhoto

4:《大乘金剛經論》亦名《金剛果論》後趙天竺僧佛圖澄譯。

 

 

 

 

 

 

 

( 心情隨筆心靈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jfeng13x&aid=80106868

 回應文章

天恩客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感謝大哥的厚愛
2021/12/12 02:34

兄長好:

今來賞文,心懷感恩。

要定錨、則錨不能往船上甲板扔;要提升、人不能自拉己髮而拔地。

【他力救濟】之方是有前提條件的。【悟】須是主客觀共鳴共震的進化階段性結論、而【得】誠是主客觀互動後、己觀之結論的客觀認定和持守。

【光照在黑暗、黑暗卻不受光!】此乃他力救濟原則、說明造物主乃贈光的眾光之父,超乎眾人之上、貫乎眾人之中、也住在眾人之內。無此緣、輪無此悟。

慬允拙弟分享此信仰追尋之旅。

天恩客敬上

馮紀游陸游:漫長當下(jfeng13x) 於 2021-12-12 19:42 回覆:

兄之體悟發吾深省,拜讀數遍仍在咀嚼思維中,但已頗有獲益。十分感謝分享!崇拜


聯合國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證自證
2020/04/05 17:01
覺者與學者,格差何在?
(覺)是⁅證自證⁆*{學}是«探究中»°

前者已入門,後者門外觀。

以上,野人獻曝,參點淺見,如履薄冰,祈請包涵呵。
馮紀游陸游:漫長當下(jfeng13x) 於 2020-04-06 10:18 回覆:
「遇境似有,境滅還無」是我致力的方向,略有體驗,的確可消減99%煩惱。目前我由實際經驗認識的「不二門正如您說的「前者已入門,後者門外觀,但因仍是在現實生活中的「人」,人必有「煩」。當生起時,人在「門外即「出了問題,當這一個問題化解了,就是「一個悟時的心境再次回到「門內。這是我的「行門,亦即介於起跑線和終點線(參考點)之間的真實狀況,也真正需要注意的「絕大部分共勉之微笑

Bifröst Kærlighed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respect
2019/05/23 10:27

what a great role model

try every moment

to introspect yourself

no wonder

your life just like the 

summer flower

bloom in blossom


Boston Kindergarten wish to be the wind beneath your wings

☆﹒﹒☆★‧*°∴°*﹒﹒☆﹒﹒☆★*°﹒*﹒﹒☆

A teacher
Takes a hand
Opens a mind
Touches a heart
Shapes the future
☆﹒﹒☆★‧*°∴°*﹒﹒☆﹒﹒☆★*°☆*﹒﹒☆
馮紀游陸游:漫長當下(jfeng13x) 於 2019-05-25 11:08 回覆:

THX for your kind words

Just try to maintain a humble heart

that may make my eyes clear

While lived in the northland

I built a greenhouse

to bring the summer blossom

into the long and hard winter

That’s a different kind of

“The song of ice and fire”

HaHaH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