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8/08/22 05:13:23瀏覽3695|回應10|推薦159 | |
圖1“馬之舞”-巴爾虎蒙古部落 https://item.btime.com/m_9a0d4b68bc31ec62f 圖2:馬銜鐵
第四藝(上):御馬術
藍天白雲的穹蒼覆蓋著 茫茫無際的蒙古大草原 一騎棗紅馬飛馳 馬上俊俏的姑娘 頭上包着條紅巾 迎風飄揚 飛舞 ……………… 正是她! 爽朗美麗的草原公主 騎射精絕的大漠盟主 飛紅巾(註1) ………………………………………………… 馳騁草原上 強弓射盤鵰 ……………… 這一幅豪邁的圖畫 深烙青少年心版上 (註1)《塞外奇俠傳》一書為梁羽生取材自蒙古民歌中,女英雄飛紅巾的傳說創作而成。 六藝:禮、樂、射、御、書、數。古人之御、射本為駕御馬車及彎弓射箭。時代不同了,不妨以騎馬打槍視之,青少年的情懷亦依此築夢。 高一暑假正逢救國團舉辦最後一屆的「暑期青年戰鬥訓練」,本想參加騎士隊圓夢,因需付費,雖然不多,但幼小的心靈不捨增添父母的辛勞,不敢報名。 再看汽車駕駛隊,不但有30天之久,而且全公費;次年起改為「暑期青年育樂活動」後,所有項目均需付費,因此選了這一隊,聊為滿足「第四藝:御」的欲望。 不知怎地,我這個原在 “過兒童節”,大過、小過不斷的初中頑童,進了 “過青年節” 的高中後,突然變成了大功、小功無數的好學生(註2),得到屏東中學唯一推薦的榮耀,也因而學得有關汽車的機械知識及開十輪大卡車的「御藝」(註:由工兵營主辦,學科用的是美軍制式教材及影片)。 (註2)我的「留級福」(應和雨僧拉拉手) http://blog.udn.com/jfeng13x/106172724 「御藝」的累積延伸至服預官役時,在戰地金門開裝甲車及小吉普(八二三炮戰末期);再至1968年底在美國明尼蘇達擁有第一台小客車。數十年來從經歷六次死亡車禍而人車無恙(註3)的幸運中,更上層樓,逐漸成為一個「現代化御者」。 (註3)死之一字 http://blog.udn.com/jfeng13x/79795981#!prettyPhoto 但「騎馬馳騁」的夢,遲至1986年搬到加拿大西部的亞伯達時才開始實現。 加拿大聯邦政府的員工福利很好,經常舉辦各種自由參加的免費訓練班,而且聘請專業公司在市內的五星級飯店進行;通常是五天(供應上、下午咖啡點心及簡單的午餐)。有些是一般性的,人人都可以參加;有些則有特定的對象,如「退休規劃」需要40歲以上(我在52歲退休前參加過兩次);有些是專為研究院中最重要的成員, Scientists (科學家)開的,包括「演講」、「寫作」、「面對媒體」 ….. 等等,務必使這些老傢伙們,在科研專業之外的領域,跟得上時代的變化及需要。 有一次辦了一個很特別的「統御領導班」,限有下屬的職級(主管)人員參加。特別之處在於不但長達兩週,而且選在遠離塵囂的荒漠丘陵渡假村進行(落磯山脈西緣)。環境優美,有綠林小溪環繞。原木構建的木屋很漂亮,但不裝電話及電視。大廳除了一般旅館設施外,只提供一個撞球檯及一個公用電話,其目的就是要和外面的世界隔絕。 在北緯53度的北國,夏日白晝非常漫長(>16小時),在愛德盟頓(Edmonton, Alberta)的本研究院,上下班時間是 7:30 a. m. ~ 3:30 p. m. ;下班後,大家還有幾近「一天」的時間做自己的事。 訓練班的作息時段亦比照院裡,在那個沒有手機的時代,下午四點半下課後,除了看看自己帶去的書外,什麼事都不能做,對這幫子閒不下來的人而言,實在無聊透頂。大家的修養很好,兩天下來都沒有怨言,但主辦單位已經發現了這個預想不到的缺失。 第三天下課後,女主任試探著問我們,要不要去後面附設的馴馬場騎馬? 馴馬場是由馴馬師們從丘陵山谷間捕捉野馬,然後馴服、訓練到人可以豢養騎乘,以供應落磯山國家公園三個馬場的大量需求(註:我在傑士伯 Jasper曾遇到兩次北歐國家來的「山訓」部隊,每一梯次需要 300~500 匹馬;騎馬遊山的觀光客也很多,從一小時到30天的旅程都有)。 這個馴馬場本不提供客人騎馬(horseback riding),因剛馴好一批馬,足夠我們16人使用,所以算是「特別安排」。馴馬師是位矮小的日本人,他的祖輩來自日本北方「馬的國度」(有點像「末代武士」影片中呈現的地方),當年是奴工身份,因奴主發現了他們的長才,改聘為馴馬師,代代相傳至今。 馴馬師問清楚16人中只有我沒騎過馬,然後裝鞍轡,裝好一匹,上一個人。馬會乖乖地自行走出柵欄,在鐵絲網圍出的長長通道上排隊等候。我上馬後,他才開始裝配他自己的馬具。我上的這匹可能是「末段班」,出了柵欄,竟然走反方向。那裡只是無路的盡頭,它就站在那兒用屁股對著馬隊。 本老爺子不知如何是好,試著用指尖點點它的脖子,指指背後,輕聲細語地說:「乖馬馬,去那邊!去那邊!」雖然講的是英語,它老爺子卻裝做聽不懂,不動如山。直到馬隊起步,它才跟上去。 御馬術初體驗 沿著山丘與溪谷間的帶狀平野「走」去,滿眼的黃土、黃沙伴著溪流蜿蜒的綠色鑲邊,頗有天山南北間的大漠風味。 悠閒地徜徉了一個小時,待到回程半途,老馬識途,它們知道要收工了,要趕快回家擺脫這背上的包袱。「領頭馬」愈「走」愈快,撇開馴馬師的寶馬,帶隊開始小跑,加快成「打小波」(trotting),接著「打起大波」來(galloping)。 本老爺被顛得左搖右擺,屁股挨揍外,帽子差點飛了,眼鏡掉到嘴巴上,被整得不成人形。回來後,謙卑,謙卑,再謙卑地向那15隻白猴子(註4)討教。誰知他們除了「騎」之外,一個字的道理方法都說不出。 (註4)白猴子~~老頑童發明的笑話 http://blog.udn.com/jfeng13x/112408425 馴馬師顯然已發現了這群傢伙都不成材,第二天去做兩個小時翻山越嶺的「長征」前,給大家先上一堂「御馬術入門」課。 其實經高手指點,御馬術的訣竅非常簡單: (1)「駕馬」像駕車操縱方向盤; (2)用腳跟「輕」踢一下→前行;「輕」拉馬韁→停止。拉時一定要「輕」,否則「馬銜鐵」(見配圖2)會割痛,甚至割傷馬的唇角。但千萬不要讓馬頭「下垂」(重要的安全性。後續文中有交待); (3)給馬的「指令」要乾脆「堅定」(clear and firm); (4)腳掌不要完全插入馬蹬中,只用腳趾後方,腳掌的前緣踩住; (5)腳跟下沈。綜合(4)(5),重心才穩,才可以「站」起來(stand; 像蹲「騎馬式」),減少馬跑時和人身對撞的負荷,而且不會被馬鞍打屁股; (6)馬鬃近頭的上半部,毛根有神經,拉了會痛;但下半部,毛根沒有神經,用力拽,它也無感。爬陡坡或危急時,可以用力抓住下半部馬鬃,把身體貼在馬頸上,跟隨馬身的律動。當天登第一道45度斜坡時,我的馬是第一匹順利地一次越過,因為善用了(4)(5)(6)。其他的15位同事沒有能順利上去的,還有兩位「掉」回平地再試。但到達第二道斜坡時,大家都毫無困難了,足證只要抓住訣竅,御馬術真的非常簡單。 此後,只要有機會騎馬絕不放過,還教會了好幾百人。騎術經驗累積的過程中發生了不少趣事及驚險場面,容後詳述。 (待續) 附錄:六藝 六藝要求學生掌握的六種基本才能:禮、樂、射、御、書、數。《五經述解》:「六藝數家或以【詩】代【樂】,緣古人詩以合樂者,實【樂】方正宗也。」凡此六藝,都是當時貴族階級日常事務中所必需歷練的幾項才幹。故貴族及民間俊秀,必先習此六藝,乃能在貴族圈中服務。西周時期,學校有國學和鄉學兩種,是國子接受教育的地方。前者設在周王朝都城和諸侯都城,教學對象是大貴族的子弟。而後者設在各地,是一般貴族子弟的學校。當時非貴族的百姓都未有機會得到教育。當時主要教學內容是六藝。 延伸閱讀: 第四藝(中):玫瑰血痕 http://blog.udn.com/jfeng13x/114704474 第四藝(下): 啼笑皆非的驚悚 http://blog.udn.com/jfeng13x/116305293 仕女側鞍騎乘 http://blog.udn.com/jfeng13x/115211174 |
|
( 心情隨筆|心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