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下, 知有之. 其次親之, 譽之. 其次畏之. 其次侮之. 故信不足焉, 有不信. 猶兮其貴言. 功成事遂. 百姓皆曰我自然.
[ 註 ] 此言上古無知無識, 故不言而信. 其次有知有識, 故欺偽日生. 老子因見世道日衰, 想復太古之治也. 太上下知有之者, 謂上古洪荒之世, 其民渾然無偽, 與道為一, 全不知有. 既而混沌日鑿, 與道為二, 故知有之. 是時雖知有, 猶未離道, 故知而不親, 其世再下, 民去道漸疏, 始有親之之意. 是時雖知道之可親, 但親於道, 而人欲未流, 尚無是非毀譽之事. 其世再下, 而人欲橫流, 盜賊之行日生. 故有桀蹠之非毀, 堯舜之是譽. 是時雖譽, 猶且自信而不畏. 其世再下, 而人欲固蔽, 去道益遠, 而人皆畏道之難親. 故孔子十五而志於學, 至七十而方從心. 既顏子好學, 不過三月不違仁, 其餘則日月至焉. 可見為道之難, 而人多畏難而茍安焉. 是時雖畏, 猶知道之不敢輕侮. 其世在下, 則人皆畔道而行. 但以功名利祿為重, 全然不信有此道矣. 老子言及至此, 乃嘆之曰, 此無他, 蓋由在上者自信此道不足, 故在下者不信之耳. 然民既已不信, 而在上者, 就當身體力行無為之道, 以啟民信. 清淨自正, 杜民盜賊之心, 可也. 不能如此, 見民奸盜日作, 猶且多彰法令, 禁民為非. 而責之以道德仁義為重, 愈責愈不信矣, 豈不謬哉. 故曰猶兮其貴言. 貴, 重也. 此上乃歷言世道愈流愈下. 此下乃想復太古無為之治. 曰, 斯皆有為之害也. 安得太古無為之治, 不言而信, 無為而成. 使其百姓日出而作, 日入而息, 鑿井而飲, 耕田而食. 人人功成事遂, 而皆曰我自然耶. 蓋老氏之學, 以內聖外王為主. 故其言多責為君人者, 不能清淨自正, 啟民盜賊之心. 茍能體而行之, 真可復太古之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