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11/05 16:58:43瀏覽1053|回應0|推薦9 | |
韋瓦第:小提琴協奏曲 作品8 秋 第三樂章 謹按: 最近重溫Colin Wells所著《The Roman Empire》 一書,閱及奧古斯都帝﹝63BC-14AD﹞在西元14年病危時權力繼承的精彩描述,讓筆者再度聯想到早他200年的秦始皇死時權力鬥爭的可怖情形及康熙皇帝於西元1722年駕崩時衛戍京師的九門提督、步軍統領隆科多宣讀 《康熙遺詔》時的情景。今特重讀相關史實及傳聞軼事,寫下閱讀筆記。 註:本文特別獻給國民黨副主席蔣孝嚴先生,蔣副主席曾在其書中敘述他的祖父-先總統 蔣公過世時曾從美國華府任上趕回國奔喪情節,甚為感人。 上圖:秦始皇帝﹝259-210BC﹞ 《史記‧卷六‧秦始皇本紀第六》記載: 至平原津而病。始皇惡言死,群臣莫敢言死事。上病益甚,乃為璽書賜公子扶蘇曰:「與喪會咸陽而葬。」書已封,在中車府令趙高行符璽事所,未授使者。七月丙寅,始皇崩於沙丘平台。丞相斯為上崩在外,恐諸公子及天下有變,乃秘之,不發喪。棺載轀涼車中,故幸宦者參乘,所至上食。百官奏事如故,宦者輒從轀涼車中可其奏事。獨子胡亥、趙高及所幸宦者五六人知上死。趙高故嘗教胡亥書及獄律令法事,胡亥私幸之。高乃與公子胡亥、丞相斯陰謀破去始皇所封書賜公子扶蘇者,而更詐為丞相斯受始皇遺詔沙丘,立子胡亥為太子。更為書賜公子扶蘇、蒙恬,數以罪,賜死。語具在李斯傳中。行,遂從井陘抵九原。會暑,上轀車臭,乃詔從官令車載一石鮑魚,以亂其臭。 白話文: 秦始皇在統一六國之後﹝221BC﹞,先後進行5次大規模的巡遊,在名山勝地刻石記功,炫耀聲威。西元前210年(始皇帝37年),秦始皇最後一次巡遊返至平原津﹝今山東省平原縣南﹞得病。秦始皇不喜言死,故群臣都不敢說死的事情。秦始皇病得更嚴重了,於是寫了一封蓋上御印的信給長子扶蘇說:「回咸陽參加喪事,在咸陽安葬。」,並繼嗣帝位。信已封好,存放在掌管皇帝車輛的中車府令趙高所兼掌的印璽事務處,尚未交予使者。 七月丙寅日,秦始皇在沙丘平台﹝今河北廣宗縣西北﹞駕崩,終年50歲。丞相李斯認為皇帝在外地逝世,恐怕皇子們及各地會乘機作亂,乃秘不發喪。棺材放在密閉又通風的車中,讓受秦始皇寵幸的宦官陪乘,所到之處,仍獻上飯食。百官照常向秦始皇奏事,宦官就在車中批准他們的奏事。只有胡亥、趙高及五、六個受寵幸的宦官知悉秦始皇已死。 趙高以前常教胡亥寫字和審判法令等事,胡亥個人很喜歡他。趙高與少子胡亥、丞相李斯秘密商量拆開始皇給公子扶蘇那封已封好的信件,加以更改,詐稱李斯在沙丘接受始皇遺詔,立子胡亥為太子,是為秦二世。又偽造了一封給公子扶蘇、蒙恬的詔書,列舉罪狀,命令他們自殺。這些事都記載在李斯列傳中。 繼續前行,從井陘到九原。適逢天熱,秦始皇的屍體在車中發出臭味,就下令隨從官載一百二十斤有腥臭味的醃魚,用來混淆屍臭。 秦二世胡亥即位後不久,即爆發陳勝、吳廣領導的農民大起義。西元前206年11月14日,秦始皇駕崩後4年,秦朝滅亡。 上圖:奧古斯都帝﹝63BC-14AD﹞在位期間27BC-14AD 上圖:Tiberius 古羅馬歷史學家塔西陀﹝Tacitus ,西元56-117年﹞名言: 我們無法攻破奧古斯都洞悉萬物的見識, 也無法攻破Tiberius的謹慎與緘默。 奧古斯都駕崩前兩年,已顯現出老態。西元14年夏,他患病,於與繼子Tiberius一同造訪南義大利的Campania後分手,在返回羅馬途中病情加劇,他即派人召回Tiberius,8月19日死於諾拉﹝Nola﹞。奧古斯都生前,在他唯一的女兒茱麗亞之三個兒子中的兩個,即奧古斯都的外孫魯秀斯和蓋烏斯先後死亡﹝西元2年和4年﹞後,明確指定繼子Tiberius為帝位繼承人。 ﹝筆者註:同年,因性醜聞被父皇在西元前2年放逐的茱麗亞在饑餓與失望中也離世了。﹞ 奧古斯都死前是否曾與繼子Tiberius見到最後一面,歷史學家說法不一。塔西陀說:「我們不能確定他來到的時候奧古斯都是否還活著,因為守衛奉麗維亞﹝筆者註:奧古斯都第二任妻子,至死唯一真正愛過的女人,Tiberius的生母﹞之命不讓人進入他住的房子和街道,而他身旁的人又時時傳出佳音。這個情形一直延續到必要的準備都已做好,而後才同時宣布奧古斯都的駕崩與Tiberius的繼位」。 由此記載,奧古斯都死時的緊要時刻,大家都萬分慎重。熟悉古羅馬帝國史的人都知道,西元前一世紀,古羅馬發生兩次內戰,死傷慘重。第一次為凱薩與龐貝之間的內戰,凱薩勝出。凱薩被刺身亡後,引發第二次內戰,即凱薩繼子奧古斯都與凱薩手下的將軍安東尼之間的內戰,奧古斯都勝出。兩次內戰都是為了爭奪權力,羅馬人民普遍恐懼內戰的再度發生。奧古斯都的健康惡化時,羅馬政府也採取步驟以求確保權力的和平轉移。 塔西陀續稱:「新政權的第一項犯罪是謀殺阿格利巴‧波斯圖姆斯﹝筆者註:Agrippa Postumus是奧古斯都死前唯一尚存的第三個外孫,因性格粗暴,愛與祖父爭吵,早於西元前七年被流放到一個島上﹞」。另一位歷史學家蘇東尼烏斯﹝Suetonius﹞在《Tiberius傳》中則稱:Tiberius「在小阿格利巴﹝即阿格利巴‧波斯圖姆斯﹞被殺死以前,遲遲不宣布奧古斯都駕崩的消息」。到底是誰殺了阿格利巴‧波斯圖姆斯?塔西陀懷疑是麗維亞下的命令;也有可能是因奧古斯都的遺命而被處決;也有可能是Tiberius本人假借奧古斯都的名義下的令。 上圖:康熙帝﹝1654-1722AD﹞ 上圖:雍正帝﹝半身西服像﹞ 上圖:乾隆帝 雍正即位經過是一個歷史之謎,對其繼位之說有多個版本。 「雍正奪嫡」和「太后下嫁」與「順治出家」並稱「清宮三大疑案」。 清朝官方記載: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初七(1722.12.14)嚴冬,康熙在北京暢春園患病,初九胤禛奉命代康熙於冬至祭天,12月20日康熙病亡。之前,召七位皇子至病榻前(雍正正在天壇祭天,不在其中),由提督九門、衛戍京師的雍正之舅-理藩院尚書、步軍統領隆科多傳旨,皇四子胤禛即位﹝時年四十五歲﹞,即雍正皇帝。《康熙遺詔》:「皇四子胤禛,人品貴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統,著繼朕登基,即皇帝位。」 在一片流言四起,蕭殺恐怖的氣氛中,康熙皇帝第四子胤禛登上了皇位。 ﹝筆者註:數年前,大陸電視劇《雍正王朝》對1722.12.20這一天晚上加油添醋說了一些有關軍隊調動的情節,包括:九門提督隆科多及親雍正的皇十三子。講得活靈活現的,甚是有趣。﹞ 康熙四十七年(1708AD)夏,康熙第一次廢太子胤礽。在推選新太子的過程中,胤禛支持復立胤礽,同時與皇八子胤禩也保持良好的關係。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復立胤礽為太子。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再次廢黜胤礽,自此不再立太子。爭奪儲位鬥爭轉入暗處而更加激烈。胤禩因爭奪意圖過於明顯而被康熙斥責疏遠。胤禛表面不問時事,沉迷佛道,自稱「天下第一閒人」,與諸兄弟維持和氣,暗中與年羹堯與隆科多交往,加強自己的勢力集團,同時向父親表現孝順,且在治理黃河水患上取得自明初至清初最傑出政績成就,贏得康熙的信任。康熙晚年胤禵得到賞識,任命其為大將軍王出征西北,時人猜測是康熙心中的繼承皇位人選,惟胤禛也屢次被遣為代替皇帝主持大祀。 此外,一說康熙傳位皇四子胤禛的用意是讓胤禛的兒子弘曆——即後來的乾隆皇帝——在將來繼承清朝的皇位。 雍正十三年(1735年)八月,胤禛逝於圓明園。雍正在位期間,勤於政事,自詡「以勤先天下」、「朝乾夕惕」。他在位期間每年唯有自己生日當天才會休息一天,其餘每天都挑燭工作至凌晨一兩點。他一生中在大臣的奏摺中總共批閱超過千萬字,過勞死的說法甚為可信。 附記: 大陸電視劇《雍正王朝》在敘述雍正死前,乾隆繼位時,命人殺了皇三子弘时,以防止他影響帝位的繼承。甚是有趣。 雍正帝杀子辨疑﹝摘自網路﹞ 雍正帝与三阿哥弘时的关系,反映出在公开实施秘密建储初期,清帝家庭因皇权传承问题,仍旧引发出父子间的激烈冲突。它与康熙晚期储位之争之间,具有内在联系,是我们考察康雍之际清朝皇位继承制度的嬗变时,不可忽略处。 |
|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