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8/07/03 16:12:39瀏覽832|回應1|推薦6 | |
馬英九政府執政一個多月,有若干成果,但不敵國際物價上漲的壓力,人民生活還是未見立即的改善。昨天,又有新聞媒體報導稱:因經濟問題,台中豐原市女子攜子自殺,同赴黃泉 ﹝女子遺書說:恐怕死後,任職卡車司機的菲籍丈夫會攜子回菲律賓,不願兒子將來變成菲傭,故一併帶子走了﹞。這個悲劇真是令人同情。 法國傳記作家安德烈‧莫洛亞在「快樂的藝術」一文中指出:幸福之途上的最大障礙---貧窮與疾病。他認為,若是時常不斷的受著這種災害的光顧,什麼藥都是無效的。斯多葛派哲學家說痛苦只是一個名詞,這樣假裝實在說一點也無益。 難道貧窮的人無法享有快樂的人生?我想,在許多情形下,貧窮的人也是可以感到幸福快樂的。古希臘哲學家狄奧根尼(Diogenes,412-323 B.C.)對於貧窮並不在意,他可是活得快樂無比。雖然,莫洛亞對此有所批評,此點下文再說,我們先談一談狄奧根尼 - -這位既貧窮又快樂的人。 Diogenes出生在黑海濱的愛奧尼亞殖民地Sinope。他是一個錢商的兒子,他父親曾以賤金屬攙進貨幣中,從該城被放逐。他後來與他的奴隸Manes來到雅典。不久,Manes逃跑了。當有人勸他追回那個逃跑的奴隸時,他回答說:「假如Manes沒有Diogenes能生活,而Diogenes卻不能沒有Manes而繼續過日子,那真是可笑極了」 。他身體力行地過著一種自律的生活,像一條狗一樣地生活﹐住在一個木桶裏,他從他所做的一切事情中獲得極大的樂趣。人稱之“犬儒”﹐這個字的意思就是“像犬 一樣”。 他拒絕接受一切的習俗––無論是宗教的﹑風尚的﹑服裝的﹑居室的﹑飲食的﹑ 或者禮貌的。據說他住在一個桶裏﹐像一個印度托缽僧那樣地以 行乞為生。他宣揚友愛﹐不僅僅是全人類之間的友愛﹐而且還有人與動物之間的友愛。他指出,當那些習於娛樂生活的人,經驗到完全不同的生活,他們會對原來生活感到厭倦,那些習於沒有享樂的人似乎從輕視樂趣中得到更多的樂趣。 他有許多著名的事蹟,尤其,與亞力山大之間的故事。亞力山大有一次來訪,站在他面前說:「我是亞力山大大帝」;「而我」,他說,「是Diogenes, 犬儒學派之徒」。當有人讚美另外一個人,身為亞力山大隨行之一員的好運及光采,Diogenes說:「不然,反而是壞運,因為只有亞力山大認為適當的時候,他才能吃早餐及正餐。」。亞力山大站在他對面並問說:「你不怕我嗎?」;「為什麼要怕,你是什麼東西」,Diogenes說,「是好東西還是坏東西?」;亞力山大回答,「好東西」;Diogenes接著說,「既然如此,誰會害怕好東西?」。另有一次, Diogenes正在晒太陽,亞力山大站在他身邊並問說:「你想要什麼恩賜,可開口向我要。」;Diogenes回答說:「別擋住我的陽光。」。據稱,亞力山大大帝曾說過:「若我不是亞力山大,我願成為Diogenes。」後來,亞力山大和Diogenes死於同一天﹝西元前三二三年﹞,前者享年三十三歲;後者享壽九十歲。 他對“德行”具有一種熱烈的感情﹐他認為和德行比較起來﹐俗世的財富是 無足計較的。他追求德行﹐並追求從慾望之下解放出來的道德自由﹕只要你對於幸運所 賜的財貨無動於衷﹐便可以從恐懼之下解放出來。 這種連亞力山大大帝都羨慕的貧窮而快樂生活,安德烈‧莫洛亞批評說:因為Diogenes有太陽可得溫暖、有食物、有木桶,並且一生又只是單身一人。假如他沒有職業,家中有四個孩子等著飯吃,一切東西需要現錢購買,所住的地方又是極冷的北方:在這種情形之下他將怎麼辦呢?這就是真正的不幸,若以高深的哲學去安慰著又冷又餓的人無疑是一種侮辱。他們所需要的只是食物和煤球。莫洛亞此言不虛,但這是極端的例子,在現今許多國家的社會救濟制度的協助下,已有大幅的改善。對貧窮生活的改善,除了涉及政府與社會力量外,自己的努力也可改善之。但在未能立即脫離貧窮的狀況下,難道就與快樂生活無緣了嗎。答案是:非也。「安貧樂道」是一條古訓,也是幸福快樂的哲學。 對於並非極端貧窮的人,有地方棲身,有食物吃,有衣保暖,應不致於與幸福快樂絕緣。古希臘哲學家伊壁鳩魯認為:在所有的欲望中,有的是自然的和必要的﹝如:渴的時候想要喝水﹞,有的是自然的但不是必要的﹝如:奢侈的宴飲﹞;有的既不是自然的也不是必要的,而是由於虛幻的意見產生的﹝如:戴上王冠,被樹立雕像﹞。他認為:在那些自然的欲望中,有的是即使滿足不了也不會導致痛苦的。盡管這種欲望的對象被人熱切的追求,也不過是由虛幻的意見所產生的。如果它們很難消除掉,這不是因為它們自身的本性,而是因為人類的空洞意見。 有一則關於蘇格拉底的有名故事:蘇格拉底有一次在雅典市集中看到擺賣的奢侈品時,說道:“我不需要的東西可真不少啊!”。古羅馬詩人賀拉斯也曾說:象牙、大理石、圖畫、銀盆、雕像、紫衣,很多人視它們為必不可少,但是有的人却不為這些東西煩心。 為了「不願兒子將來變成菲傭」這一空洞意見,而殺死親子,不亦太虛幻了。 |
|
( 心情隨筆|雜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