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2008/07/07 13:52:34瀏覽855|回應1|推薦7 | |
羅伯伯的弟弟去世了 二00七年六月二十二日下午五點半下班後,我前往位於敦化南路與和平東路口的國防部和平新村老兵宿舍,探視高齡八十八歲的羅伯伯。他老人家如往常一樣,呆坐在三樓宿舍旁的樓梯口,唯一不同的是,這次低頭閱讀著手上的紙頭。樓梯外,面對的是敦化南路節比鱗次的摩天大樓及美麗的行道樹,及新村院落內大片的老樹林,老樹林中有一棵數層樓高的松樹是盧伯伯數十年前親手栽種的,這片風景媲美從紐約中央公園園內向外眺望大廈如雲的街景。羅伯伯的感情已深深繫於這片已居住了數十年的房舍與土地,不願遷回大陸湖南永順老家終老,也不願遷至其他地方的榮民養老院。 羅伯伯年邁尿失禁,兩腿無力不良於行。此外,視力及聽力也退化了,記憶衰退,數步之遙的故舊,乍見不識。因此,家人前來探視時,都要大聲招呼:伯伯,我來看你啦。這一天,我和往常一樣,在二、三樓的樓梯間正步向三樓時,大聲招呼盧伯伯。他抬起頭,看著我,表情由呆滯轉為認出人來的神情後,不言不語又低下頭。我隨口又大聲問:伯伯,你在看什麼?於近身時,發覺他老人家正在閱讀信件。我問:伯伯,是誰的來信?盧伯伯仍未作聲。 為了不打攪他,我就將在附近便利商店買來的礦泉水及一些消暑涼品,給盧伯伯看了一下,就拿到房內冰箱放好,隨即上樓頂,為榕樹盆栽澆水。這些盆栽是盧伯伯身體尚健時栽種的,近兩年,由於他老人家身體轉壞,盆栽遭棄置,枯的枯,死的死。為了讓他老人家心靈有些寄托,也讓我來探視時,與他老人家有共同的話題,因此,在三、四月間,我就將盆栽重新修枝整根、換土澆水,將部分榕樹盆栽搬移下樓至三樓他的宿舍旁樓梯口,並將水桶盛滿水置於一旁,讓他老人家早晚澆水觀賞自娛。 十數分鐘後我下樓,羅伯伯仍在閱讀,也許是低頭沉思。我就走到他身旁蹲下,觀看榕樹發芽生長情形,並為他過去所搭建蘭花棚下的蘭花澆水,同時,問他老人家:是誰的來信?只見他不作聲,盯著來信到數第二頁發呆。經再三詢問後,羅伯伯終於將信件交給了我。這時我才知道,是他的小弟夫婦從大陸的來信,並報告他老人家,他的九弟過世了。 來信內容如下:「玄素大哥:近好!五月初給您的信不知收到否?我與紋健回廣州後,始終沉浸在台北與大哥一起的那段令人難忘的時光里,經常詢問:大哥去醫院看病了嗎﹝註:羅伯伯身體轉壞後拒絕上醫院﹞?現在的生活怎樣?…交通確很便捷,但兄弟相見是那樣的難,就是一年一次也只有短暫的不足一月,傷感啊。就在我們在台北相聚的時刻,玄本四哥帶著遺憾離開了人世,去世前他是多麼想與大哥您見上一面啊。四哥死後依然葬在王家坡父母墳邊,永久地培伴著父母亡靈。二哥和八哥都希望大哥能回永順養老,兄弟一起安享晚年,也是人生一大樂事,大哥還是考慮一下吧。在台灣照的相不多,選兩張寄給您,請查收。祝大哥長壽快樂!妹雯健/弟玄德二00七年六月十三日端午節愉快!」 讀完信後,我看不出羅伯伯的神情有任何不尋常的波動,他已老邁,神情常是淒苦的,生活無法自理,有時舉步維艱。六月初某一天,黃昏時刻,天氣悶熱,我來探視,發現他老人家裸身被困在只能容身的浴室一角至少半小時,浴室門虛掩著,熱水龍頭大開著,熱燙水直流,浴室熱氣迷漫,他的雙腳都已被水泡白脫皮。事後,經瞭解,有的浴室冷熱水開關標示有誤,羅伯伯有時頭腦不清,難以區別,又因兩腿無力移動身軀困難,因此被困住了。據妹妹述稱,她也碰到過一次相同的狀況,窘迫地為他老人家乾身穿衣。 羅伯伯的感情深埋心裏,難以探知。況且,他老人家有時神智不清,讓人難以判斷他的情緒反應。因此,我就故意問他,玄德是誰?他不答話。我就自問自答:元德是你的小弟弟,今年四月間曾從大陸來探視您。這時為羅伯伯料理生活起居的鄰居林太太為他送晚餐來了,是一碗韭菜湯餃。她也湊過來尋開心似地問:照片中的中年夫婦是誰啊?問了數次後,羅伯伯似乎瞭解我們在拿他老人家的記憶力逗趣問他,故以靦腆的口吻回答說:妳知道的,還問。 經羅伯伯同意,趁他用餐時,我前往附近便利商店影印來信,以便帶回家給家父及家人看。回宿舍時,羅伯伯用餐完畢,正扶著宿舍牆壁一步一步地走向廁所,上完廁所後,舉步惟艱,又神情悽苦地走回座椅。這時我想和他說說話,不知怎麼他老人家又提起了家母,也不記得家母去年十月已過世了。他又自言自語再度提起母親身體不適躺在床上的情景,又提起我們一家人從不知道的虛構人物「為我家幫傭的王阿姨」。經我數次追問王阿姨是誰?為何我從未聽說過,也不認識!盧伯伯他老人家就動氣起來,說:「就是你母親生病,為你家幫傭的王阿姨」。為避免他老人家生氣下去,也可能是直覺,我轉移了話題,並大膽地直接觸及羅伯伯弟弟死亡的事。 我問:伯伯,你是不是心情不好? 他幽幽的說:人心裏的事,怎麼知道。 我再問:是不是你弟弟過世了,心裏難過? 伯伯不作聲。 我怕他聽不清楚,就自言自語、一字一句大聲地對他説:伯伯,你有一本書,叫作「莊子讀本」,你把它送給我了。「莊子讀本」裏頭有一則故事,那就是,「莊子妻死,惠子弔之,莊子箕踞鼓盆而歌」的故事。… …伯伯,你是知道的… …莊子妻子死了,莊子正蹲坐那裏敲瓦盆唱歌。惠子說:你的妻子死了,不哭也就罷了,反敲瓦盆唱歌,不太過分了嗎?莊子說:不是的。當她剛死的時候,我也很哀傷,但是觀察她起初,本來沒有生命,不但沒有生命,而且本來沒有形體,非但沒有形體,而連氣息都沒有…後來變成有氣息,再來有形體、有生命;現在妻子死亡,這種變化過程就像春夏秋冬四時的循環運行一樣,她正安睡在天地的大房間中,而我卻在旁邊哇哇的哭,這是不通達性命演變的道理,所以我才不哭啊! 我繼續自言自語地大聲往下說:伯伯,你弟弟過世,不要太難過。你應該學習「莊子妻死鼓盆而歌」,要不要我拿臉盆給你?人死了,是最快樂的事了。「莊子讀本」不是有一篇叫「至樂」篇的文章嗎?它說:人活著,都有係累,常有憂患病痛,人死了就沒有這樣的事了。死亡時,在上沒有國君,在下沒有臣子,也沒有四時的人事,安然與天地同始終,即使是帝王的快樂,也不能相提並論啊!每個人都是要死的,從莊子到今天二千三百多年了,已有成百上千億的人出生,又死了。 我對伯伯再三強調:人死了,無病無痛,無憂無慮。他的弟弟正享受著帝王般的快樂,伯伯不要為此哀傷。伯伯聽後,面容慢慢從憂傷轉為喜悅,進而轉為孩童般純然的快樂,臉龐紅潤起來。後來,更怡然自得地慢慢將左腿放在右腿上,放下心中大石,憂傷一掃而空。他老人家這樣孩童般的喜悅,只有一次在觀賞動物頻道,有關介紹野生動物弱肉強食跳躍逃生的節目時,有此純然的快樂,直說好看,寸步不離。 見到羅伯伯心情平復,由於天色已晚,我就準備告辭。這時,過去老是抱怨盧伯伯尿濕走廊的對門老鄰居及其大陸老婆在房內走動,我想他們一定在屋內側聽我對盧伯伯的生死哲學對話。最後,我對盧伯伯說:生與死都是極自然的一件事,人對嬰兒的出生從不哭泣,為何要對亡者哭泣哀傷呢。我說:莊子約活七十年左右,他寫出莊子乙書,對生死豁達,伯伯,您已八十八歲了,應該比莊子更了脫生死。 說完後,我即告辭,並將來信原件藏在桌墊下,以免他老人家再度閱及而陷入悲哀的情緒。下樓時,我再大聲地問盧伯伯一句:現在心情好了嗎?盧伯伯不好意思地回答說:現在我最快樂了。 今天的探視讓我開心地回家了。 羅素在「精神與物質」一文中結論說:世界是由事件﹝events﹞而非狀態不斷變動的事物﹝things﹞所構成的。物質是各種事件的一個組合,依據因果規律—物理學的因果規律—結集而成。同樣,精神是各種事件的一個組合,依據因果規律—心理學的因果規律—結集而成。由此可看出,羅素應是決定論者,認為人沒有自由意志。 羅素說:我們的認知過程,即使在智力上處於最高最活躍的人,都是以下面這一原則作為基礎的,即:「來自過去經驗的影響,按心理學條件反射的原則被具體化,也就是說,在適當的環境下,如果A產生某種獨特的反應,而A一向與B連同出現,那麼B最終會獨自產生原來是A所產生的反應。 」 羅素舉例說:如果你希望教熊跳舞,你把它們放在一個熱平台上,平台的高熱使它們停留在其上的一只爪哪怕是剎那間也無法忍受,與此同時你播放著“吾皇統治不列顛”的愛國歌曲。過了一段時間之後只要播放這支歌,即可讓熊起舞。 這就是我要將羅伯伯的信藏起來的原因。世人對死亡的感覺與認知,是與恐懼和害怕深深地連結在一起的。除非我們具有莊子這樣的理性及強有力的哲學思想,用來抗拒對死亡的本能恐懼,否則,對一個因身體衰弱進而影響理智的清明的老人而言,是很難抗拒哀傷的聯想的。尤其,在一個死亡頻傳、老友不斷凋零的老兵宿舍環境中。
|
|
( 心情隨筆|雜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