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燃燒歲月》大台異品
2006/08/13 10:24:48瀏覽4543|回應1|推薦3

對這個劇的少時印象,只餘下某一宣傳片的語句:「童養媳-交際花-妓女-黑五類」,說的是劇中的女主角童素素(劉玉翠/羅慧娟飾)堪苛遭遇。如果沒有記錯,應該還有常滿(陳國邦/劉青雲飾)的版本,很想知道這個申連,希望有人記得的話可以提供。

偶爾一次在網上看到《燃燒歲月》的簡介和資料,的確震撼,因為所觸及的題材,是無線這家商營電視台的「禁忌」:政治。全劇有一半講及中國解放後和文化大革命,別說現在已回歸了,十多年前不見得電視台有多「革命性」的自省,何況幾十年來電視觀眾要求娛樂至上,外加身同感受的領會(如「辦公室鬥爭」之類的解讀),太沉重的題材肥皂劇又那能承受得起?似乎當年的收視不佳是有跡可尋的,尤其是相對亞視出動韋家輝的《還看今朝》,同樣以文革包裝的鬥爭煽情長劇,大時代的背景下有著濃厚劇味的恩怨情仇,《燃燒歲月》竟然較為曲高和寡。

禁忌題材太小篇幅

看罷二十集後,相信劇情是經過大量刪剪,因為人物故事之間的情緒似乎不太連接,撇開二十集篇幅去講述六十集內容的故事(要記住,是以十六年前的節奏!),根本不可能詳細,每個時空的單元都只是青蜓點水,粗淺的一碰禁忌便算,而且每個單元都有新主線人物加入,尤其是〈火紅的年代〉開始重心似是移向米家豐和喬心,舊有人物卻似有還無的影響著整個戲,作為一般的電視觀眾,沒有拙壯的主線,是跟得不太容易。本以為是主軸的常滿和童素素,大部分時間卻與其他角色做無關痛癢的戲,少年的鬥戲搔不著癢處,後面的情深太過內斂意會,不是寫得不好,只是不夠直白,通俗易明而已。

另外,後十集有關文革部分的製作水平,始終令人看得不太投入,儘管很難去怪罪十多年前的製作水平,而且那時候能夠敢於如此「破爛」的確難得,一片的灰灰暗暗,到最後〈革命無罪〉的單元更是穿上千篇一律的紅衛兵時間藍色、綠色工作服,畫面比起《火舞黃沙》的土黃更拒人於千里之外(說實話,《火舞》的戲服以那個時代而言,已經稱得上過分精緻了)。看得出有心打造文革時的世界,但香港始終不是河北陝西,青山綠水始終充不了荒蕪沙漠,知識分子的下鄉苦就會看得比較別扭。

刪剪不掉的演員功力

的確承認,想重看是為了劉青雲。當年在電視台多年仍是「懷才不遇」,到告別作一部《大時代》才終於找到代表作,得到電視藝人第一名的榮耀;現在他的電影仕途也似乎如出一轍,他何時才會等到電影的「大時代」呢?但很記得當年他登上十大電視藝人第一名時,在自己最滿意的作品一欄中,把《大時代》跟《燃燒歲月》並列,應該有其原因吧,當然「常滿」跨度由青年(少年時代為避尷尬而由陳國邦飾演)到中年至老年,經歷上海最繁華到解放後到文革,心路歷程變化之難度不亞於「方展博」,尤其在〈儂愛他似蜜〉中常滿面對酒樓被封,對著空氣裝作賓客滿堂,走遍每個角落只為得到客人稱讚,那份傻勁的無奈,感覺竟與方展博在空曠的股票交易所,重拾父親曾帶他遊玩,把交易所當作遊樂場的一幕同出一轍!只是常滿在後面的單元戲份時輕時重,令到理應是大時代的「小人物傳」始終未竟全功。

雖然劇情被刪剪,但看得出劇本對演員的影響力,令他們發揮出有戲味的水準:羅慧娟把童素素由上海交際花的潑辣媚勁到卑躬屈膝,至後來解放後因身份而自卑自憐,後來文革的無奈與豁達演得入木三分;邵美琪的朝鮮少女金英順,單純的等情郎到心向常滿,平凡婦道人家最考功夫;邵仲衡從未以演技見稱(《大時代》還是嫌他演得過硬,丁孝蟹只有愚孝卻未見柔情,是否與對手有關?),這次一人分飾兩角也不用突出相異之處,但面對關鍵時刻的人性軟弱卻拿捏得不錯;鄭伊健與陳慧儀(導演陳嘉上前妻)演技的確青澀,但兩小無猜到小夫妻矛盾的基本感覺也拿捏到,現在的小生小旦能夠演出相同的默契嗎?但要點名一提的是黎耀祥,當年已經擔演小小的一角,最初練精學懶的小伙計,到後來得勢不饒人的紅衛兵,黎耀祥已經似模似樣,難得。

對每個單元都有點獨立感想,方便自己,分段落寫筆記。

〈金臺夕照〉
太監與前朝貴人之戀是不落俗套,也能彰顯出後清時期的無知與規範,但總覺得重心放在這段不倫戀,而不在後來的兩位主角──常滿及童素素身上,是有點奇怪的。當然,由陳國邦和劉玉翠分飾二角的少年,有冒險成份,但韓劇也動輒由童星帶起,而且效果不俗,觀眾容易投入後來長大成人的劇情,這裡的問題是戲份重心偏移,究竟想看蒲公公是否跟玉貴人終成眷屬,還是常滿如何在嚴師訓練下成長?

〈儂愛他似蜜〉
兩人飾一角,另外的問題是性格銜接。京城的少男少女,與上海的廚子交際花顯然不像是同一個人,常滿由耍小聰明到戇厚還則罷了,童素素少女時頂多是牙尖嘴利,後來竟成了風騷潑辣,轉變如為讓人驚訝本無問題,但先前毫無舖墊,事後不斷以回憶口講解釋,總有點偷工減料的感覺。另外由邵仲衡分飾玉家兄弟鴻鵠、鴻慚,除了只為童素素最初認錯人之外,不覺得有何特別用意,似給浪費掉了。另外,對林一山這位商家由善變惡,轉折就只有「日本人」這個臉譜化身份,覺得有點不夠,日軍侵略與愛美食本無對立,但後來的轉變、迫害、強姦都似乎太急了。

〈火紅的年代〉
先前提過,這個單元才出現的米家豐和喬心,才是後十集的主角,前面的重心人物儘管作錯配鴛鴦,但中年人的感情內斂也可接受的,而且劇情也開始殺入政治地雷區,小小的篇幅去認親女、親父就更輕了。

〈革命無罪〉
雖然蠻欣賞結局把九七回歸與常滿樓重建扯在一起,喻意深遠,但同時仍覺得在有限空間內,要說的太多,尤其是紅衛兵迫米家豐批鬥師傅,又或喬心父親被批鬥成反革命份子,捱不住自殺,喬心由舞蹈員到執夜香,太多文革式傷痕劇情被簡化了,再加上紅衛兵群眾演員的叫囂,似爛仔開片多過批鬥(雖然對文革歷史不算很有研究,也知道紅衛兵本質的衝和敢,但是否因為粵語對白的不對味?)而常滿、玉鴻慚、童素素,甚至喬心分別送走各地勞改,每個人都遇上其啟蒙老師,戲分拆開給幾個人,但篇幅不一,好像欠了一些空間和矛盾位,還有結尾米家豐和喬心相隔兩地重逢的隔閡,也是太草草收場。

今日不會再有的情懷

或者,喻意太深內容太廣但空間太小,是對《燃燒歲月》的評價感覺,始終以商業口味為依歸的話,劇集本身有不少硬傷,但現在看起來,尤其相對於今時今日的劇集,其實又不太散亂無章輕重不分(是因為這個戲太短,只有浮光掠影而沒有累贅)。而且大台出產的文革時代,就算不是那個樣子,最少也要佩服製作的膽識,記得看過某篇《螢幕偶像》視評把它捧得上天,以一般觀眾口味去看覺有點言過其實,但有一點卻認同的:《燃燒歲月》的題材,如果作為小說,會比電視劇討好,最少對當時的港劇而言。──現在是想也不用想,就算不計自我審查,你能說出劇中哪一項可供廣告贊助?有老字號肯贊助「常滿樓」嗎?

( 休閒生活影視戲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jessfongpk&aid=396058

 回應文章

Ocean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難得
2006/08/13 22:28

難得看到寫燃燒歲月的文章!

對這部片聞名已久,那篇《螢幕偶像》的視評我也看過,有興趣的原因是劉青雲(我也很想知道何時能看到他電影的《大時代》)、羅慧娟都是我欣賞的演員,還有早期的李國立。

你分單元的介紹讓人更容易了解這部戲的調性,不錯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