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6/08/20 23:52:31瀏覽7268|回應4|推薦15 | |
小小的總結感想:不能少覤現在的台劇!可能印象仍然停留在偶像劇或古裝劇,沒想過《白色巨塔》能拍得這個水平──有質感。對專業劇來說,質感很重要,不是攝影棚、打世界光能夠營造的,實景配合是很重要的。 另外,相信某些手術室場口都是在棚內拍攝,但專業的質感很重,應該有醫護人員指導拍攝吧,那些英文術語,可能真的令看戲的人不習慣,但為了展現「白色巨塔」內的實感,一定程度的英語是必須的,不過能否在字幕上註明什麼是「Port A」?或者不嫌其煩一點,借演員之口解釋一下這類專業名詞,讓看戲的人容易投入,本就是面向大眾的電視劇之責任。 拍攝上,還能一提的是電影分鏡的用心。看到討論板上有人提到,兩大主任打架與邱副主任開刀的平衡交替,是參考了Stanley Kubrick的A Clockwork Orange,很慚愧,明明看過電影都忘記了這樣的類同,不過《白色巨塔》的鏡頭運用之多,超出了一般電視劇觀眾可以接受的範圍,當然如此精緻的場面調度是應鼓勵,但為了更多的觀眾能否消化得了,精緻的畫面是應該控制在一定程度以內,應該是對任何電視劇的要求。 演員方面,看到有討論板批評男女主角的「口條」(腔音是嗎?),可能不是本土人,不太明白箇中的關鍵,不過要承認相對於戲中差不多級數的「教授」而言,蘇怡華與關欣青澀感的確較重。 雖然戲劇跟小說是有分別,但這時候應該把原著拿出來解釋一下了,原著中的設定是對醫護有理想熱誠的醫師,對身經百戰、為權力名利忘了本分的醫師之鬥爭,青澀感對男女主角來說,是必需的。可能是因為遷就當中涉及的故事:為總統女兒開刀和麻醉醫療失誤,菜鳥醫師的身份一定不能牽涉其中,為保留戲劇衝突,惟有把爬到教授級的蘇怡華與關欣編得帶著菜鳥的熱誠。 小說可以在其他方面著筆,所以看不出其中的破綻,但戲劇呢?如此天真熱血的男女主角,用老練的只會把他們演得「假」,用青澀的又會被看成「為什麼能爬上這位子?」兩者取其輕,後者會較符合經濟原則,何況劇裡已經盡量減輕二人的成熟度,以遷就戲中其他老練演員的鬥爭迫力,這方面的誠意我是接受的,何況言承旭和張鈞甯的表現還未離譜得影響全劇。 當中蘇怡華關心過頭的殷勤,或對手術背後的權力分佈之疑惑不解,關欣對病人的關懷和據理力爭的堅持,都屬於青澀的新鮮人所獨有的,如果硬要說因為偶像耍帥式演技(老實說,不是沒有,只是還不覺得掰掉全劇那樣誇張~)而破壞「白色巨塔」的專業性,會否是錯置了故事焦點?說到底,還是大家對醫師這個行業想像得太過專業老練。 還有備受爭議的唐國泰。如果說吳孟達演得過分張狂,不像身經百戰的外科主任高層,那是不是應該先翻翻原著,或看看新聞?當然,受過大陸宮廷劇洗禮的觀眾,認為權利鬥爭的梟雄,從來都只是屬於內斂陰沉的帝皇之輩。 只是如果有過真實的職場經驗,應該可以看得出:權力鬥爭無國界,越有權越張揚,笑聲得特別,脾氣特別急,這類權爭能手不是不存在的,驕橫跋扈不只是一朝得志的專利,手握重權數十載的,可以更加瘋狂發飆罵人,轉過頭又可以笑得落力去應對,這個類型梟雄的殺傷爆炸力,不低於陰沉內斂之流,他們之所以狂得起,正是因為有所恃。 當然,要挑剔「劇本的層次」大有人在,但戲劇最重要是衝突,這樣張狂的一個人,才能營造出壓迫力,使角色們都有所反應和立場。至於吳孟達的演技,可以說是港劇式的誇張,港劇理論向來是:小螢幕上的,能誇則誇,盡量讓不專心的電視觀眾明白劇情在說什麼,或者吳的演技與一眾台灣演員有點格格不入,只是針對「唐國泰」而言,吳孟達絕對達標。 另一方面,邱慶城本在原著中已經有雙面人,既對權力嚮往復有點良心未泯,人性如此突出的一號人物當然在劇集中跑出啦,何況劇本在他的「人性位」力度增加,家庭女兒的重擔是對邱慶城再加分,這種內斂針對角色而言,自然是合適不過。(恕見識淺陋,之前從未看過戴立忍的作品,很欣賞他的演技~) 不知道台灣的收視生態與對綽頭的定義,但看到第二集才出現的辣身情慾戲,還是會為不能在第一集搶出來而可惜──雖然,這次也是我首次見識到台劇的放和敢,難得。 整個戲的節奏在第二集開始走快了,總統女兒和醫療失誤開始雙線並行,兩邊的衝突在原著小說中已經佔了四分一,作為原著的忠實擁護者,自然對接下來的三十六集有所擔心,如何能夠在原著的框架內,添置新單元故事素材,又不影響劇情人物的走向呢?我還是最擔心這一項,反正《白色巨塔》善用Product Placement,能夠無時無刻大賣廣告(電視?Oral B?紅酒?…),從來白花花的錢比虛浮的收視率更為重要,只要廣告商覺得值得贊助,網路又如此火,應該算得上「叫好叫座」吧。 回網友小喵喵:感謝你的長篇留言!喜歡這樣的互動。雖然我沒有上過醫院的經驗,但看過其他地方的醫師劇,有一點概念吧。 |
|
( 休閒生活|影視戲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