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07/13 12:18:48瀏覽747|回應0|推薦2 | |
前天晚上在睡前聽了光禹在飛碟電台主持的節目,特別來賓是這幾天正式發片的林依晨。 我聽到的時候節目已經快要結尾,正開放聽眾CALL IN跟林依晨聊天。 其中有一位聽眾與林依晨談及邊緣性人格。 她(聽眾)是這麼敘述的: 所謂擁有此人格的人,會一直向別人說愛,卻又一直逃避他人對他投注的愛。 我聽到這內容是這樣。 我想所謂的邊緣性人格應該還是有分。 但是針對於聽眾的說法,我個人下了這樣的註解。 其實邊緣性人格算是一種病嗎? 好像是。好像也分有先天跟後天。 先天可能完全就是一種心理認知上不全的病。 而後天呢? 會不會是經過一些甚麼事件的沖刷,才會分裂出所謂邊緣性人格呢? 如果是這樣,那麼這世界上的擁有邊緣性人格的人,是不是有太多? 這麼說好了,不斷向別人說愛,卻又一直逃避他人對他投注的愛,是為了什麼? 為了害怕? 為了不要受傷? 為了? 搞不清楚的那些人與人之間的信任? 其實這種人應該還是有愛人的能力,只是不敢被愛? 卻又想說愛。 感覺像是,其實不想當酒家女,但體內卻又有一種慾念想去挑逗那些酒客? 挑逗了之後,看見那些酒客醜陋的嘴臉心裡又偷偷怒罵,甚至咒罵這些人究竟是為了什麼而生存? 這樣的人又勇敢又脆弱。 背著這樣沉重的心理是很累的。 不想做的,卻做了。 想做的,卻不敢做。 誰能猜想這樣的人心裡有多少糾纏的結? 也許是自己打上的? 也許是別人打上的? 也許是這個世代打上的? 無論誰打上的,都不容易被解開。 又或許,邊緣性人格只是憂鬱症的前生? 所有的事情,都是環環相扣。 所有的決定都會暗自決定著你下一次決定的選擇是多了還是少了。 在愛情裡面也是一樣。 在人生裡面也是一樣。 但願所有擁有此人格的人,能夠逐漸找到一條出路。 不要困在傷痛或是遺憾裡。 聽完這個廣播內容的當晚,很多想法在我腦子裡滾動。 我想著,或許我們身邊就有這樣的人。 也許是一個路人, 也許是親人, 也許是很好的朋友, 都不一定。 無論如何,這些人都需要被真心的關懷。 而關懷不是一種憐憫,而是打從心裡的一種擁抱,一種了解。 如果有機會,我願意聽這些人說話。 很多事情要嘗試說出來,要嘗試去聽懂,在這兩種嘗試之間,其實就少了很多遺憾,多了很多溫暖。 共勉。 這個世代的大家,加油。 |
|
( 時事評論|雜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