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5/12/26 16:38:04瀏覽363|回應0|推薦24 | |
在開放後我就去過崇聖寺,又參加社團的團體旅遊去過崇聖寺三塔,這次再次前往與前幾次的觀感完全不同,主因是:年紀稍大後,比較想探索文化的軌跡,也更能體會父母說的蒼山的雄偉! 姪女開車帶著我和堂哥一同前往三塔,現在大陸有五A級的觀光景點,都非常的清潔,我最怕去大陸旅遊的就是衛生條件,以及衛生間的無門可關的窘境!但是在崇聖寺的衛生環境非常好,廁所也有門以及清潔。 以下就是網路搜尋的資料: 崇聖寺三塔位於蒼山腳下,為南紹大理國時期建築的一作頗具規模的佛教寺廟,因戰亂及地震等因素,毀於公元672年,2005年耗資1.8億人民幣重建,2006年落成開光,佔地600畝,寺內收藏南紹國、大理國重要文獻600餘件,為中共當局重點文物保護區。 主塔又明千尋塔,建於唐朝,為同擔式方形空心塔,下東砌璧有「永鎮山河」四字,為唐代典型塔式之一。
崇聖寺三塔位於大理古城西北部1.5公裡處,西對蒼山應樂峰,東對洱海,距山腳約為1500米。南336米處有桃溪向東流過。北76米處有梅溪,東靠滇藏公路。三塔由一大二小三閣組成。大塔又名千尋塔,當地群眾稱它為“文筆塔”,通高69.13米,底方9.9米,凡16級,為大理地區典型的密檐式空心四方形磚塔。南北小塔均為十級,高42.17米,為八角形密檐式空心磚塔。三座塔鼎足而立,千尋塔居中,二小塔南北拱衛。1961年3月4日,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從大理下關望過去,崇聖寺三塔就近在眼前。三塔是大理的標志性古建築群,有一千多年歷史,而且多次出現於金庸的武俠小說《天龍八部》中,電影連續劇把大理這個天龍寺描述得神神秘秘的,吸引眾人眼球。進入大理三塔,要購買門票。三塔倒影公園裡面還有不少珍稀樹種,在月夜裡的三塔映月才是真正的絕佳美景。它似三支巨筆,把古城點綴得更加壯麗,使蒼洱風光增添了不少光彩。
崇聖寺是大理州最有名的寺院,三塔背靠蒼山,直面洱海,三塔由一大二小三座佛塔組成,呈鼎立之態,遠遠望去,卓然挺秀,俊逸不凡~站在寺院的高台上看洱海全景非常壯觀美麗,
崇聖寺三塔始建於南詔王勸豐祐時期(公元824—859年),先建了大塔“千尋塔”,高69.13米,是座方形密檐式磚塔,共16層。稍後又建了南、北小塔,均高42.19米,是一對八角形的磚塔,都是10級。修建三塔,除了佛家所宣揚的可以成佛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大理古為“澤國多水患”。古籍《金石萃編》中記載:“世傳龍性敬塔而畏鵬,大理舊為龍澤,故為此鎮之。”相傳古時修建三塔,采用墊一層土修一層塔的方法,塔修好以後,才將土逐層挖去,讓塔顯現出來,故有“堆土建塔”與“挖土現塔”之說。建塔時所搭的橋,高如山丘,長達10余裡。修塔時運力不足,還用山羊來馱磚,如今大理的銀橋村,古時稱為“塔橋村”。古籍記載修三塔,“役工匠七百七十萬,耗四萬余金,歷時八年建成”。修建三塔後,又建了規模弘大的崇聖寺。 明代,李元陽重修,亦有“三閣、七樓、九殿、百廈”。當時寺中有五寶:三塔、巨鐘、雨銅觀音、證道歌碑和佛都匾。 至徐霞客到大理時,仍見崇聖寺前“三塔鼎立,諾四旁皆高松參天。其西由山門而入,有鐘樓與三塔相對,勢極雄壯”,樓後為正殿,正殿後為“雨珠觀音殿,乃立像,鑄銅而成者,高三丈”。據說,寺中的鴻鐘,為“建極十二年”(公元871年)造,“徑可丈余,而厚及尺”,“其聲聞可八十裡”。 明正德九年(公元1514年)大地震,千尋塔“裂二尺許,形如破竹”,後“旬日復合”。 1925年地震,塔頂震落,殘破益重。建國後政府對三塔保護十分重視,1978年對其進行了大規模維修。 頌崇聖寺 三塔/楊雲
如果你是一枝筆 我願用這枝筆 寫詩作賦 如果你是一枝筆 我願用這枝筆 滋潤乾枯的心田 如果你是一片雲 我願你帶著我的心 飄向那遙遠的天邊
崇聖三塔久聞名 筆尖入雲氣勢生 面對蒼山有靈秀 置身高處望全城
|
|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