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探親(4)---回鄉
2015/11/03 14:24:55瀏覽285|回應0|推薦25


26年前第一次開放,我就去過一次爸媽的老家,座車就座了兩天,走路走了一天,差點把我累暈!

高海拔又乾燥又冷的山區,對於生長在台灣海島氣候又只有600米海拔的寶島,的確是非常艱難的旅程。

這次是打定主意無論多艱難也要帶著爸媽長眠的八卦山泥土回老家,讓爸媽落葉歸根。當姪女開著車子在蜿蜒的高山間,我卻是淌著淚水想【這麼艱難的路程,當時交通不發達,路況也沒那麼好,爸媽當是如何從老家到昆明的?,若不是下了決心”,我想這蜿蜒大山,我都會暈到吐,媽媽怎麼承受得了?

 

座了一天的車程,中途姪女也讓我下車休息,順便帶我們看了野生菇菌批發中心,我也大開眼界看到了大靈芝”,”靈芝草”,”雞棕”,很多菇菌我都不知道名稱,唯一讓我大開眼界的是松露”,價格貴得如吃的黃金般的稀奇珍貴。畢竟在台灣是看不到,買不到,能看到都已作成佳餚,加了松露點綴後,價格是沒放松露之前的倍數!

 

替爸媽寫首打油詩吧!

夢故鄉楊雲

自從遠離你懷抱,再沒有回到你身旁。

多少次夢中醒來,還以為貼著你心房。

自從遠離碗城村,常年遊走於遠方。

稍見山巒的輪廓,還以為繞回舊鄉。

 

遠離不是遺忘,幾度魂縈舊夢裡。

穹空是平原的天幕,壩子是兒時的悠盪區。

遠離不會遺忘,日月在聆聽衷腸。

每當朝艷暮輝的時候,曲曲山歌回應給你。

               

 

蒙化縣:

 

建置歷史悠久,是南詔國的發祥地。春秋戰國時,楚頃襄王遣莊足喬入滇為王,蒙化屬滇國。公元前130年(西漢武帝元光五年),漢武帝遣司馬相如持節諭西南夷,葉榆諸君長請為內臣,蒙化屬漢。公元前109年(西漢元封二年),蒙化更名邪龍,隸屬益州郡。公元69年(東漢永平十二年),在滇西置永昌郡,沿襲邪龍縣,隸屬永昌郡。公元649年(唐貞觀二十三年),建寧國王張樂進求讓位於蒙氏酋長細奴邏。細奴邏即位後,建立大蒙國,自稱奇嘉王,築山龍山與圖城為都。公元741年(唐開元二十九年),皮羅閣將南詔都城從蒙舍城遷至太和城。南詔國在巍山經營了四代,歷時92年。宋代設開南縣,元、明、清時期,先後設蒙舍千戶所、蒙化府、蒙化路、蒙化州後復升為府。

 

1770年(清乾隆三十五年),改蒙化府為直隸廳,轄漾濞、紅岩、馬街、趙州等地。清王朝在巍山設置蒙化府,由彝族左氏土官為世襲土知府,歷經兩朝,承襲17代,歷任土知府17人,時間長達513年。

民國元年(1912年)設蒙化府。民國三年改設蒙化縣。解放初期,仍設蒙化縣。1954年改名為巍山縣。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改名巍山縣、永建縣,196110月由巍山縣分出籌建南澗縣,永建回族自治縣並入巍山成立巍山彝族回族自治縣。19639月,經國務院批准設立南澗縣,19651127日成立南澗彝族自治縣。

 

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巍山,山川毓秀,地靈人傑,歷史悠久,文化燦爛。集紅河源頭、彝族祭祖聖地、彝族打歌之鄉、茶馬古道重鎮、中國民間扎染藝術之鄉等多項桂冠於一身。

   巍山位於雲南省西部,大理州南部,地處東經99°55´--100°25´、北緯24°56´--25°32´之間,東西跨經30´,南北跨緯36´,總面積2200平方公裡,其中山區2052平方公裡,占93.27%,壩區148平方公裡,占6.73%。縣境北與大理市相連,東與彌渡縣毗鄰;南面與南澗、鳳慶縣相鄰;西面與漾濞、昌寧縣以漾濞江為界。全縣境內河谷、盆地、山地相間分布,地勢由西北向東南傾斜和降低,西部為高山峽谷,東部為高山,中間為巍山盆地,最高海拔3037米,最低海拔1146米,縣城海拔1725米。全縣屬紅河和瀾滄江兩大水系,以境內西部山脈為分水嶺,山脈以東為紅河水系,以西為瀾滄江水系的漾濞江。紅河發源於縣境內永建鎮北部,是貫穿巍山壩子的一條國際性河流。縣城東距省會昆明市391公裡,北距州府大理市53公裡。

   地勢:北高南低,東高西低。東南巍山、彌渡、南澗等三縣交界混合點小高山,海拔高度3037米,為境內最高點。海拔最低:青華鄉漾江村公所漾江邊,海拔高度1046米。地形:盆地和山地兩種。

   巍山盆地又叫壩子,地處境內中東部,處紅河水系。紅河上游西河全長47公裡(自源頭大花盤西北山箐至壩尾熱水塘),水面寬窄不一,最寬約200米,最窄100米,縱向自西北向南相對高度128米。共有40條河彙入。

   漾濞江為浪滄江的主要支流,位於縣境西部,上段古稱黑惠江、下段稱備溪江,流經巍山共有119公裡(從漾濞縣平坡流入紫金鄉及早箐口到青華漾江村公所出境)。共有11條河彙入。

   巍山山脈屬雲嶺橫斷山脈的南延部分,地處哀牢山北段地區,北部以西洱河為界,和大理點蒼山遙相望。境內的山脈以西河為界,分西部山脈,俗稱西山。東部山脈,俗稱東山。北部有分水嶺崗和東西山脈緊密相聯連,同時也是和大理點蒼山相隔的分水嶺崗相望。東西山脈的走向均為自西北向東南走向,進入南澗縣境。後西山與蒙樂山(無量山)相連,東山與哀牢山山脈相連。全縣共有105座山脈。其中西山77座,最高紫金山海拔2963米;名山有:紫金山、小雞足山、五印山、筆架山。東山28座,最高小高山。名山有:打雀山、龍山、文華山、巍寶山、懸珠山、靈應山。東、西山南北跨距基本相等,約65公裡。

   巍山縣境內山勢磅礡,峻嶺逶迤,河谷、山地、盆地相間分布,在特定的地理條件下形成了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冬干夏雨、干濕季分明和氣候水平分布復雜,“立體氣候”明顯的地域性氣候及立體性氣候特征。由於海拔懸殊,導致氣候垂直分帶顯著,因而具有從南亞熱帶到寒溫帶6種不同的氣候類型,但就總體而言,全縣屬北亞熱帶高原季風氣候。

   全縣有較豐富的礦產資源,主要有:銻礦、銅礦、金礦、鐵礦、鉛鋅礦、石膏礦等。

   巍山彝族回族自治縣地處紅河和瀾滄江兩大流域,其中:紅河流域有41鄉,瀾滄江流域有5個鄉。全縣水資源總量95130m3,其中,地表水資源量69630m3,地下水資源量25500m3

   2006年,根據雲南省林業調查規劃院森林資源二類調查數據:全縣林業用地為226.6677 萬畝;有林地面積94595萬畝,灌木林面積40.1355萬畝;疏林地0.0753萬畝;全縣有林地森林覆蓋率為 54.7 %。活立木蓄積量為4217590 立方米。天然林多屬針葉林和闊葉林或闊、針葉混交林。針葉林以雲南松為主,華山松次之,常綠闊葉林樹種以高山栲、元江栲、黃櫟為主。巍山縣中藥資源共186科,530屬,764種,其中植物731種;動物藥材有313131種;礦物藥材有3種。巍山縣的野生菌類較多,常見的有:香蕈、松菇、茅菇、柳菇、青頭、雞縱、胭脂、虎掌、雞油菌、梨窩、百蜂菌、大腳菇(松茸)、白森、木耳、牛肝菌、一窩蜂、谷熟菌、掃把菇(以形似掃把得名)、奶漿菇等多種。巍山縣境內野生動物資源哺乳類有12種,鳥類有15種,兩棲類有5種,爬行類有5種。

   地方特產:主要有扎染布、民族風味小吃、蜜餞、鹹菜、牛干巴等。

   巍山建置歷史悠久,是南詔國的發祥地。春秋戰國時,楚頃襄王遣莊足喬入滇為王,蒙化屬滇國。公元前130年(西漢武帝元光五年),漢武帝遣司馬相如持節諭西南夷,葉榆諸君長請為內臣,蒙化屬漢。公元前109年(西漢元封二年),蒙化更名邪龍,隸屬益州郡。公元69年(東漢永平十二年),在滇西置永昌郡,沿襲邪龍縣,隸屬永昌郡。公元649年(唐貞觀二十三年),建寧國王張樂進求讓位於蒙氏酋長細奴邏。細奴邏即位後,建立大蒙國,自稱奇嘉王,築山龍山與圖城為都。公元741年(唐開元二十九年),皮羅閣將南詔都城從蒙舍城遷至太和城。南詔國在巍山經營了四代,歷時92年。宋代設開南縣,元、明、清時期,先後設蒙舍千戶所、蒙化府、蒙化路、蒙化州後復升為府。

   1770年(清乾隆三十五年),改蒙化府為直隸廳,轄漾濞、紅岩、馬街、趙州等地。清王朝在巍山設置蒙化府,由彝族左氏土官為世襲土知府,歷經兩朝,承襲17代,歷任土知府17人,時間長達513年。

   民國元年(1912年)設蒙化府。民國三年改設蒙化縣。解放初期,仍設蒙化縣。1954年改名為巍山縣。1956年,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將巍山縣分設為巍山彝族自治縣和永建回族自治縣。1958年合並建立巍山彝族回族自治縣。1963年,劃出南部三個區成立南澗彝族自治縣。

   巍山彝族回族自治縣轄南詔、廟街、大倉、永建4鎮和巍寶山、紫金、馬鞍山、五印、牛街、青華6鄉,共83個村(居)民委員會,1153個自然村。

   宣統三年(1911年),蒙化直隸廳,人口為109914人,民國237年,蒙化縣人口從94083人發展到129399人,最高時到過192863人(民國21年),1950年為214746人,1961年分縣時巍山人口為142318人。

   2006年末,全縣總人口304985人,其中男性154747人,女性150238人。全年出生人口2763人,出生率為9.07‰;死亡1881人,死亡率6.18‰;自然增長率2.90‰。全縣304985人中,少數民族人口133217人,占總人口的43.68% ,其中:彝族102748人,回族21557人。

   人口分布:2006年農業人口282492人,其中農村勞動力資源178324人,鄉村從業人數172233人;非農業人口22493人。

   全縣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裡137人,由於各地區的地理位置、自然環境、經濟發展條件差異,形成各鄉(鎮)之間人口密度的很大差異。

   巍山境內共有23個民族,其中漢、彝、回、白、苗、傈僳等6個民族為世居,民族,定居已100年以上。明代以前,境內以土著民族彝族為主,有少量的白族,無漢族。彝族在漢代稱“嶲、昆明”,唐代稱“烏蠻”,元明清時稱“羅羅”,自稱“腊羅拔”。唐代白族進入巍山,人數少,稱“白蠻”、“白尼”、“民家”。元代,回族進入巍山。明代漢族進入巍山,民洪武年間,漢族人口有5278人。民國時期,少數民族受歧視,被迫更改和隱瞞自己的民族成份,部分民族經常遷徙,流動大。彝族遷往外境的被稱為“蒙化族”,在臨境景東、景谷、江城、鳳慶、祿勸、南華、瀘水等地均有分布。新中國成立以後,推行民族平等政策,統一少數民族稱謂,實行民族區域自治,促進了各民族“共同團結奮鬥,共同繁榮發展”。

   2008年,全縣預計完成生產總值17.8億元;財政總收入13918萬元,其中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7680萬元;工業總產值10.05億元;農村經濟總收入11.09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960元;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8640元。

   巍山屬北亞熱帶高原季風氣候,其主要特點是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春秋溫暖,夏季多雨,冬春干旱。地處瀾滄江和紅河斷裂帶交錯地區,中生代、新生代地層均有分布,成土母質形成土壤的物質基礎,全縣大部分是紫色砂岩、泥岩、石灰岩、砂岩、礫岩,這些母岩土在氣候、生物、地形、時間等成土因素的綜合作用下,逐漸發育成各種不同的土壤類型。全縣土壤有5個土類,11個亞種,15個土屬,44個土種。

   全縣耕地41.82萬畝,基本農田35.15萬畝。2007年,全縣糧食總產量達125148噸,平均畝產439.3公斤。農業經濟總收入達9.67億元,比1978年增產1739倍。

   改革開放以前,巍山工業經濟相當薄弱,主要以小農經濟為主,有少量的手工作坊的一些集體企業和國有企業。1978年,工業總產值僅為702.29萬元,現代工業特別是新型工業幾乎是一片空白。到2007年,全縣工業企業1192戶,從業人員5213人,工業總產值達8.03億元,比1978年增長114.3倍。生產水泥11.06萬噸、中成藥218.97噸、飲料酒3132噸、爆竹19586萬頭、扎染布150萬米、玻璃制品53924噸、機制紙5167噸、食用植物油2636噸、精銻12429噸。

   巍山是南詔的發祥地,歷史悠久,文化燦爛,文物眾多。清代曾被御封為“文獻名邦”。1994年被國務院批准命名為“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2003年被國家文化部命名為“中國民間藝術扎染之鄉”。

   文化歷史悠久,根據地方史志記載,中原文化在巍山傳播較早。南詔初期,細奴羅為王時,即勸民習讀漢書,敦崇八行。南詔中期,漢文化程度已達到很高水平,出現了用漢字撰寫的《巍山起因》、《南詔圖傳》等一批著作和《南詔奉聖樂》等樂舞。明洪武中,在縣城建蓋了孔子廟,弘治間增建了書院,以後講學課試之風盛行。明清兩代,巍山共有進士23人,舉人220人。清乾隆間,被清廷御封為全省四個文獻名邦之一,曾在縣城北門外建“文獻樓”以紀盛。明清兩代出了左禎、陳翼叔、張端亮、彭印古、彭翥等著名詩人,他們的著作被收入《雲南叢書》之中,留傳至今。

   巍山是個多民族縣,彝、回、白、漢等民族在長期的生產和生活中,共同創造了光輝燦爛的民族文化。縣內的文化,以民族民間文藝活動為盛。群眾性的文藝活動豐富多彩。主要有龍燈、盒子燈煙火、彩燈、高台社火、打歌、山歌、洞經古樂等。其中,彝族打歌隊、洞經古樂團多次昆明、北京和日本等地演出,倍受歡迎,名揚海內外。

   民國33年(1944年),全縣總人口127897人,受過高等教育82人,中等教育2709人,不識字85079人。1990年,據第四次人口普查:總人口271759人,受過高等教育611人,高中8107人,初中39334人,不識字62236人。

   巍山文物古跡眾多,風景名勝薈萃。境內保存的古代文物和古跡眾多,現已搜集到古代文物2000多件,經國家和雲南省文物鑒定組鑒定,有國家級文物數十件。到20066月底止,全縣共有國家、省、州、縣四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58處,其中國家級2處、省級4處、州級3處、縣級49處。根據地下發掘的文物證明,早在新時器時代巍山就是古人類生存繁衍的地方,已先後發現巍寶山、獅子山、李青園等新石器時代遺址14處。在這些遺址上先後出土了石刀、石斧、紡輪和網墜等石器,經大理白族自治州文管所幫助鑒定為新石器時代遺物。1983年,州、縣兩級在進行文物普查時,在廟街鄉謝旗廠村後蘇家墳地發掘古墓一座,經有關部門鑒定為戰國時期“昆明”族的石棺墓。還有南詔古遺址多處,現查明的有巍寶山山麓前新村細奴羅耕牧地、南詔都城遺址、南詔的兵營遺址營盤山、蒙舍山,南詔王細奴羅和張樂進求禪讓盟誓的古石祠和盟石村;壩區北部的碗城村、小圍埂村相傳為蒙嶲詔的駐所。明清時期重要的文物古跡有巍山縣城、陳佐才石棺、杜文秀起義遺址等。境內著名的風景名勝區有巍寶山、玄龍寺、圓覺寺風景區、天摩牙寺、五印山、小雞足山、圭峰寺、三鶴洞、蝙蝠洞、茶房寺、紫金山等,另外還可以開發的風景區有馬鞍山鄉的雙龍洞溶洞、青華的蝙蝠洞等。這些風景名勝區,自然生態保護良好,風光秀麗,建築物古色古香,既有文物保存價值,又有藝術觀賞價值。其中巍寶山道教宮觀古建築群,是雲南省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6 5月,巍寶山長春洞古建築和山龍山與圖山南詔都城遺址被國務院公布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巍山是雲南省宗教工作重點縣。佛教、道教、伊斯蘭教、天主教、基督教和原始宗教並存。回族全民信仰伊斯蘭教,漢族、彝族、白族、苗族、傈僳族等世居民族都不同程度地信仰佛教、道教、天主教、基督教、原始宗教。從唐宋以來,巍山信教徒修建了一大批宗教寺廟,經歷代復修重建,大都保存至今。這些寺廟造型藝術高超,雕梁畫棟,出閣架鬥,是民間藝術的瑰寶和珍品,除上述巍寶山道教宮觀古建築群、玄龍寺、圓覺寺、天摩牙寺外,還有等覺寺、西寺、東岳宮、降龍寺、廣善寺、月波庵、慧明寺、雲壑庵、雲淨寺、淨土庵、團山寺、三聖庵、北山寺、文昌宮、圭峰寺等,都是巍山古代建築文物中的瑰寶。明代徐霞客旅游巍山,住等覺寺,在滇游日記十二中贊道:“蒙化有四寺,曰天姥(天摩牙寺)、竹掃、降龍、伏虎,而天姥之名最著。”此四寺除竹掃寺外,都創自唐代。在這些寺觀廟宇中,至今還據19906月大理白族自治州、縣宗教部門聯合調查,全縣共有道觀104座,佛寺85座,清真寺22座,基督教堂1座(已改作他用),天主教堂1座(改作他用),民間寺廟78座。這些寺觀廟宇除清真寺外,多數寺觀既是宗教活動場所,又是人民群眾旅游的風景名勝區。隨著黨的宗教政策的貫徹落實,巍山已列為雲南省重點宗教工作縣之一。

   巍山是多民族聚居地區,民情風俗豐富多彩。境內主要居住著漢、彝、回、白、苗、傈僳等世居民族,各民族都有自己的風俗習慣和民族節日。如彝族喜歡打歌,有自己的年節“二月八”和火把節等民族節日。彝族打歌豐富多彩,東山和西山風格不一,山區壩區風格各異。1957年,巍山彝族打歌隊曾被選到北京出席少數民族文藝彙演,受到首都人民的好評。1987年,巍山彝族業余文藝工作者12人,接受日本國際交流基金會的邀請,赴日本出席東南亞民族民間藝術節,先後在東京、大阪等八個大城市表演彝族打歌,受到日本人民的好評,為加強國際藝術交流作出了貢獻。回族全民信仰伊斯蘭教,按時間定期進行禮拜,有自己傳統的“開齋節”、“聖誕節”、“宰牲節”等節日,回族婦女有“姑太節”。巍山回族還有紀念杜文秀反清起義時被清軍鎮壓死亡的回眾的“亡人節”。節日期間回族群眾舉行各種活動,豐富多彩。如開齋節,回族家家戶戶都煎炸油香、樹皮,備辦美食佳肴,舉行悼念亡人活動“游墳”等。春節是漢、白、苗、傈僳和彝族人民的共同節日,節日期間,彝族打歌,白族玩燈,漢族耍龍、舞獅、玩高台社火等。巍山的洞經音樂本來自道教《文昌大洞仙經》,後隨著在民間的傳播,吸收了南詔的宮廷音樂、儒家的祭孔音樂、佛教的唱演音樂和少數民族的器樂,形成了一種古樸、優雅、場面壯觀的吹、拉、打、彈、唱、誦相結合的音樂,在民間廣為流傳,成為藝術中的珍品。1978年後,巍山民間洞經古樂恢復了活動,1984年恢復成立了“巍山洞經會”。

   19888月,巍山洞經古樂隊經世界語民族文藝學會的推薦,赴北京向第二屆國際世界語科技學術會議彙報演出,受到中外貴賓的高度贊揚和好評,並榮獲大會“綠星”二等獎。演出後受中央人民廣播電台的邀請,專題進行了錄音。隨後中央人民廣播電台於1989129日~30日連續兩天在第二套節目中以《古樂逢春喜新生》為題播出。建國後,巍山各民族團結和睦,勤勞勇敢,用自己的雙手錦繡社會主義的新巍山,使巍山改天換地,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1988年,巍山被國務院評為“全國民族先進縣”,受到表彰。

   雲南省人民政府於198712月,公布巍寶山古建築群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810月,國務院公布巍山為對外開放地區。19921114日,巍寶山被國家林業部批准為國家級森林公園。悠久的民族文化歷史和眾多的風景名勝,成為文人學士和游客所向往的地方。明代狀元楊慎謫滇時,曾三游巍山,留下珍貴的墨寶。明代著名的地理學家徐霞客慕游巍山,留下滇游日記名傳千古。近現代先後有國內史學家徐嘉瑞、方國瑜、費孝通、馬長壽、馬曜、何耀華、尤中、寧超、陳呂範、劉堯漢、楊伯達等和古建築專家鄭效燮、汪之力、王建平等考察過巍山。國外有美國、法國、加拿大、西德、日本、泰國等國家的專家學者考察過巍山。199414日,巍山縣城被國務院批准為第三批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

   當地黨委政府提出,要加強旅游宣傳,努力打造旅游品牌。緊緊圍繞“南詔故都、彝祖故裡、道教聖地、鳥道雄關、紅河之源、和諧回村”六張名片,充分發揮各種節慶活動的宣傳效應,辦好彝族祭祖節,提高旅游宣傳的頻率次和覆蓋率。將巍山建設成中國一流、世界知名的旅游文化大縣。

   目前,全縣工作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主要是經濟總量小、人均水平低,發展質量不高、活力不足,市場化程度低,基礎設施和基礎產業建設薄弱,縣鄉財政仍然比較困難。

   隨著關巍公路、小灣電站等一批重點項目的實施和建成,巍山歷史文化名城保護開發的有序推進,文化旅游資源和礦產資源優勢向經濟優勢轉變的趨勢進一步顯現,必將為全縣經濟社會的發展注入新的生機和活力。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jejemen&aid=348034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