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標竿人生,如何啟動?
2013/10/18 20:05:39瀏覽2598|回應14|推薦106

在台期間,和剛從海外回台大管理學院任教的朋友夫婦一起用餐。

朋友提到他開的一門研究生選修課。初次上課,所有跟他做研究的碩士和博士生全來上課。

他發下教學進度、課外閱讀、研討與考試的「課程大綱」(syllabus)後,碩士生全退選了。第二次上完課,四個博士生,有三個也退選。第三次上課,僅存的一個也來對他說要退選,因為覺得他這個教授的要求太多。

他拿出在美國一個州立大學(不是頂尖的國際知名學校)任教時,給予學生的課程綱要,問那個學生,哪個要求比較多?

那個學生讀了兩份綱要,說美國大學的比較多。可是他還是執意要退掉這門課,因為沒把握可以達到老師的要求。

朋友嘆息台大的學生資質當然都不錯,但彷彿一考入台大,就是已達成人生目標,此後,沒有什麼進階目標與方向,也不願接受更多挑戰。

我聽了,也喟嘆。當年自己就是那樣。高中幾年,一心一意只想拼進台大這個學府。

等到考上了,大家祝賀之餘,父母,師長,卻沒有一個人告訴我,進去了,要如何規畫後續的人生。

17歲,那麼年輕的年紀,卻已經像長跑者跑到終點一樣,不知接下去,要何去何從?走在椰林大道上,我其實是茫然而惶恐的,每一步是探向漫無目的的未知。

幾十年過去了,台灣教育改革不知變了多少方案,但即使改變外在體制,能否改變家長對孩子的企盼與要求,以及在課內、課外學習壓力下長大,只求應付通過考試的學生心態?

難道下一代的莘莘學子,不少人還是如我當初那樣?甚至有過之而非不及?

另一個也在大學任教的朋友聽我說起這個事故,他說自己也碰到類似狀況,可是他的學生對於兩份教學綱要的反應,沒上述情況那麼溫和,而是理直氣壯,直接嗆聲:「老師,美國是美國,台灣是台灣!」言下之意,台灣學生如此特別,無可比擬!

有趣的是,管理學院的朋友再次上課,學生又都出現了,不是決定選修,而是改為旁聽。

原來那些學生還是知道哪個教授有實料,也願意吸收知識,可是不想付出辛苦代價,繳交應做的功課,或是深入研讀,接受考試。

隱藏的,其實是一個害怕失敗的退縮心態。在乎的,還是成績單上的評等,寧可去修一些容易過關的課程,不願面對那些分數是否反應自己的努力。

選擇容易的路走,是人普遍心態。

但是,如何幫助這些年輕人,不只傾授知識,給予指示,而是陪著他們,鼓勵他們,願意誠實面對自己內裡的害怕,突破恐懼的轄制,勇敢接受挑戰,從而知悉、並展現自己的潛能,則是每個能接觸年輕人的長輩要做的。

我回想,在台大四年,最希望得著的就是這樣的幫助,可是並沒有遇見。

我那時太羞怯,太退縮。不會、也不敢表達自己的這份需要----現今如我那樣,有類似情況的學生,想必也是如此?

而學校的老師們也很忙碌,研究,進修,備課,教課,以及其他生活要求,也讓他們分身乏術吧!

大學四年我就那麼渾渾噩噩的應付過去。申請國外進修時,才警覺,那是一個可以抉擇的機會。

到底自己想學什麼?能力與耐力有多少?財力可以支付自己到什麼學校?審慎估量後,擇定一個學校,提著兩只大皮箱出發。

但是在國外最初幾年,心裡深藏的恐懼心態仍然存在。

恐懼成為習慣性的心態,就有其影響力,是人自己賦予它的----在這影響之下,人會重複走同樣路徑,盡量待在熟悉的環境裡(comfort zone),與人的互動也是陷入僵化的模式;甚至在不敢或是不肯改變之餘,還會怨怪外在環境。

聖經說那是一種心思的「堅固營壘」。既是營壘,如同戰地上敵人豎立的碉堡,不會自動消失,而是需要出力攻克,才能夷平,。

我真正去面對那個堅固營壘,是成為兩個孩子的媽媽後,發現自己不知怎麼教養神托付的兩個寶貴生命,驚覺不能再這麼重蹈覆轍,也耽誤兩個孩子的生命。

開始整理內在那如同亂七八糟的堆棧,是很辛苦的過程。可是也由此了解,如果生命只是一直被動的接收資訊與知識,就如同倉庫只存納材料,卻不曾把那些原料轉成有用的產品。

由此聯想,兩岸華人的教育制度提供的就學環境是不是好像接受原料的倉庫,也因為如此,我們的工業多半停留在代工的階段?而不是原創的研發?

自己走出恐懼轄制的陰影,生命體會到的煥發自由實在不可言喻,陪伴、啟引自己的學生,孩子,朋友們,目的也是希望他們能在自由裡,活出因神的恩典所賦予他們的獨特生命。

然而,今日大學,社會上,像昔日的我那般膽怯,惶恐的年輕人不知有多少?從朋友任教的課堂可窺知一二。

當年青人羞澀的不敢發出呼求訊號時,已有生命歷練的長輩,老師,輔導,需要敏銳看到他們的需要,主動的表達關懷意願,幫助他們坦誠面對自己的害怕,容許他們有失敗的空間,「陪」他們走這掙扎與突破的路程。

標竿人生,不是空泛口號,而是需要耐心,愛心去啟動。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jchen50&aid=9078462

 回應文章 頁/共 2 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不一樣的羊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2013/12/12 08:22
從小在名次成績中競爭,已經成為一種習慣,對於學以致用與分數之間的取捨,還是相當為難。
客旅貞吟(jchen50) 於 2014-01-10 09:40 回覆:

習慣,還有心態。因為走習慣的路,就變成唯一熟悉的。等到我們成為父母,也只知道這麼教育下一代。如此循環。除非這過程,有個’勇敢‘的變化。

因為我看到不少移民來美國的華人父母,還是按在台灣或是大陸的方式,繼續教養下一代。加州的補習班興起,跟華人移民多,很有關係。


大海(穿新衣)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3/11/08 03:15
客旅貞吟苦口婆心,想要把最好的教導傳給年輕人。精神令人感佩。 美國大學很自由理想,如果選了課,都是真要學習的。 台灣大學生很認真考慮工作出國等等實際問題。 即使無心學習,如果對出國或工作有幫助,還是要選。 美國教育制度下長大的小孩,天不怕,地不怕,很自由。讓我有時還「看不慣」,忍不住要訓勉他們,學學我們這一代,刻苦耐勞,戒慎恐懼的態度。嘻。 唉,就像「conservative」重秩序,「liberal」重創新,凡事都有兩面吧。
客旅貞吟(jchen50) 於 2014-01-10 09:53 回覆:

conservative, 或是liberal, 我想平衡很重要。

學生必須認真,腳踏實地的,從根基扎穩,這是讓他們能行遠的一個必要(行遠自邇,不是嗎?);但華人學生習慣‘接受’,而害怕‘創新’,或是發表和老師不同立場的言論,心得,結果就是尋求‘安全,畢業有頭路’的科系,不管是否喜歡。



等級:5
留言加入好友
2013/11/02 17:23
看完您ㄉ文章讓我想起國中下課時,追著老師問問題的情形,老師一開始很訝異...後來笑了出來~有別於上課時的嚴厲,溫柔的解釋給我跟同學聽
客旅貞吟(jchen50) 於 2013-11-04 22:25 回覆:
那麼你的老師其實是很慈藹,而且樂意教導學生,直到他們明白為止。

看雲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3/11/01 12:26

我對這一點比較好奇:"朋友再次上課,學生又都出現了,不是決定選修,而是改為旁聽" …  台大會為"旁聽生"開課嗎?

只旁聽不選課,看起來省了作業壓力,似乎是個"聰明"的選擇。實際則是放棄了深刻研究討論的機會,結果可能學不到精隨。過份"功利",阻礙了進步的空間,這是中國人常犯的"聰明反被聰明誤"。年輕學子不懂,導師和家長有必要為他們點出來。

客旅貞吟(jchen50) 於 2013-11-04 22:31 回覆:

台大應該不會只為旁聽生而開課。因為本來這門課是選修的,變成這樣情況,也是我的朋友沒有預料到的。

朋友夫婦在參與一些年青學生的聚會,與他們互動之後,體會到好些年輕人平時活動不會少,但幾乎都不夠深入。學習上,也容易如此。大家腳步急匆匆,深怕趕不上其他人,但卻又不知方向與目標為何?

我曾與一個大學畢業的女孩談話,她說的也類似,看身旁朋友都很忙碌,自己也不敢慢下腳步,但其實不知在忙什麼。


小羊媽媽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令人省思
2013/10/31 21:18
我覺得台灣現在少子化,只要本身願意讀書,人人都可擁有大學文憑,這和以前聯考拼命擠破頭的年代差距甚遠,不過我問過很多在學大學生,他們對自己畢業的未來沒有方向,甚至感到茫然、惶恐,因為台灣給他們不安定感,而且很多學生都辦助學貸款,畢業後就是急著先找份工作,趕快還清數十萬元的學貸後,才有能力繼續下一個生涯規畫。我有三個孩子也是蠻替他們揪心的!
客旅貞吟(jchen50) 於 2013-11-04 22:38 回覆:

坦白說,我們以前念書時,台灣也沒有給我們安定感,那時是擔心對岸攻過來。無奈

也許現今的學子們不要急著辦助學貸款,而是先搞清楚自己的生涯規畫,再決定是否要念一般大學,研究所等等。否則,茫然念書,茫然畢業,茫然找工作,心態一直會是惶惶然。

美國大學的學費很貴,學生多半需要打工,貸款,才能念完,拿到學位。他們對於修課就會謹慎。大學畢業,一般也會工作之後,再斟酌,是否繼續進修。


NAPA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3/10/29 21:10
這學期老夫醒悟到這個「尊師重道」的概念深根蒂固在學生腦海裡,讓他們不敢開放胸懷提問。最近三堂課我改變方式,上課直接呼叫學生上台問問題,等到輪到全班一半同學被問過時,我開始“不得安寧”:不但上課有人問,下課也被圍起來問,差點被問到一個小時後的下堂課!
客旅貞吟(jchen50) 於 2013-11-04 22:44 回覆:

我相信這樣轉型的教導與互動,會讓學生更’尊師重道‘----就是你的研究室會常有學生滿座,與你進行精彩對話。

多準備幾瓶枇杷膏,保護嗓音吧!得意


山楓 @ 薪火相傳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3/10/26 17:44
昨天和剛上大一的兒子一起吃飯,他的自我要求好高,已經在打工又有intern,還要拿全A。嚇得我趕緊告訴他,在大學不要想拿全A,要多學習了解自己、人際、和真正做學問的精神態度。
客旅貞吟(jchen50) 於 2013-11-04 22:40 回覆:

哈哈!你是個另類媽媽,不要兒子拿全A!

不過,說真的,參與大學社團,與人深入互動,也是大學生活的’必修課‘


曉澄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3/10/25 07:31

曾經回臺演講,真誠的要求學生提問,以及課後互動。

結果提問互動的全是大陸去臺灣唸書的學生,事後和我連絡的也是大陸學生。

無言!

客旅貞吟(jchen50) 於 2013-10-26 00:38 回覆:

在台時,也曾有機會與一些碩士生談話。他們就是一直聽,一直聽,但沒人發問。要他們提問題,就只是客氣的微笑。我老是錯覺的以為他們是高中剛畢業的學生。


伊瑟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2013/10/22 00:00

其實,因為人都很自私,只管自己家的事,而且末世,人情冷漠,真的遇到好師長好長輩的很少,年輕人只能自己摸索,我也是一路孤單的長大,直到真正相信耶穌的那年,才有突破。

客旅貞吟(jchen50) 於 2013-10-26 00:34 回覆:

年輕人必須自己摸索,這是很辛酸的。不少父母是盡心盡力,為孩子安排各樣學習項目,但是不常與孩子溝通,為什麼要學那些?學習的目標何在?

而孩子可能習於被安排之後,被動學習,卻不知方向。你能夠在相信耶穌後有所突破,也許你現在就可以幫助年輕人,成為他們生命旅程的陪伴者。


PeterNJ(職場霸凌)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3/10/21 00:18

台灣的學生也許不夠aggressive, 和教授互動較少;

也許對於自己的標竿還不夠明確, 沒辦法說 : 這是我的目標, 請問教授, 我該如何達到?

客旅貞吟(jchen50) 於 2013-10-26 00:30 回覆:

你提到一個重點。學生是否知道自己的目標,而能夠清楚勇敢的與教授一起探討。

我個人覺得,按現在教育體制,以及父母對於孩子許多學習項目的安排,不少年輕學生可能不知道自己的目標,只是為學位而唸書,因此選課上,比較不敢去碰有挑戰性的課程。

頁/共 2 頁  回應文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