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7/09/16 12:35:59瀏覽2908|回應2|推薦29 | |
老師在台上解釋著某篇作文裡一些錯誤的表達﹐台下的學生認真的聽著。 唯獨我﹐我的臉發燙﹐發紅﹐因為我知道那篇文章的作者。 可能沒有人注意到我的窘狀﹐老師也不是故意挑我的毛病﹐而公然在全班同學面前來羞辱我。 這個教授每節課都會把我們作品裡一些好或不好的語句拿出來當範例解說﹐修正並提昇我們的英文寫作。他最常說的一句話是﹕學英文寫作就如學其它的技術﹐你得不斷的練習﹐練習﹐練習﹐才能掌握正確的語法和表達方式。然後再緩慢的加上一句﹕英文寫作和口語英文是非 --- 非常不同的 (English writing is ve-eeery different from verbal English) 。 我當然曉得﹐不然為什麼自討苦吃的來修這門課﹖ 已經學了多年的英文﹐從國一開始到那時﹐都超過十五年了吧﹖我只是想挑戰自己﹐所以才來修這門進階英文寫作。 老師開出的功課非常簡明﹕我們針對四種文體﹕報導 (informative) 、論說 (persuasive) 、敘述 (narrative) 、描寫 (descriptive) 、各寫五篇作文。前兩種還不難應付﹐畢竟以前寫了不少這類的報告﹐只要能寫出大綱﹐按規格循序漸進就可以。可是到了敘述文和描寫文﹐我就像踢到鐵板。 磕磕碰碰的勉強寫成﹐到老師手中﹐卻成了那天的『最佳』教材﹐幾乎每一段都有表達不當的語法。 我的問題在思路﹕我太習慣用中文思想﹐就寫出了中式英語。 那是一篇童年故事﹐我雖想起許多兒時趣事﹐可是卻難以用英文傳神的描述出來。我對中文俐落的駕駁﹐不斷干擾我的英文表達。我輕易就找到流暢的中文字句來形容某個狀況﹐然而腦海裡卻沒有對等程度的英文語詞。一個鮮活的記憶﹐用英文寫出﹐卻顯得那麼平庸無色 (pale and lame) 且處處句法 (syntax) 不對。 那天拿回劃滿紅線的文章﹐右上角還有個大大的 C ﹐雖然很沮喪﹐可是我下定決心要有改進和突破。 那是個重要的轉捩點﹕我從被動 (Passive Learner) 變成一個主動的 (Active)英文學習者。 我要我的腦子好像是硬體﹐裡面輸有中文和英文兩套軟體﹐能彼此支援﹐卻不互相干擾。 耶穌講﹐人要進天國﹐必須回復成小孩的樣式。我要學好英文寫作﹐也必須如此。 我像個小一的學生學寫作文那樣﹐開始用簡單的英文來寫每日的讀經心得和靈修筆記。我堅持用英文思考﹐字彙有限沒關係﹐就用拙稚的字詞﹐和不易犯錯的單句。 而且為了透徹掌握英文句法﹐我大量的朗讀童書。 練習﹐練習﹐練習﹐我遵照教授的指示﹐不斷琢磨改良我的英文寫作。十多本的靈修筆記﹐不只記錄我在信仰上的領受﹐也見證我英文思路的締造。 辛苦付出終有回收。到了去唸第二個碩士時﹐我可以在電腦前﹐一面思想﹐一面順當的打完一篇報告﹐而毋須在腦海裡轉譯大綱和材料。 而我的 ESL 學生們如果被英文寫作弄得很挫折時﹐我總告訴他們不要灰心﹐然後與他們分享以上的故事 。 |
|
( 知識學習|語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