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8/06/17 11:51:29瀏覽1661|回應6|推薦66 | |
在禮拜天的報紙上看到一張熟悉的面孔和關乎他的報導﹐那是小兒子唸高中時的校長。 在北美公立學校擔任校長﹐事情多而繁瑣﹐除了督導校務以外﹐還要兼任訓導主任﹔如果校長是男性﹐在校工忙不過來時﹐還要挽起袖子作些維修瑣事。 依我過去教學時所看到的﹐他們多半一大早就到學校﹐短暫處理一些校務以後﹐等校車陸續駛達時﹐立在校門口和學生打招呼。一天裡﹐可能和老師們有不同性質的會議﹐接聽家長的電話﹐排解學生的糾紛﹐於午餐時間巡邏學生們的用餐﹐眼角還要注意一些常會惹麻煩的分子﹐和學區的董事或監督協商學校的經費﹐放學時間到了﹐又回到校門口﹐看著學生們排隊魚貫上校車﹐再來又是一些課程安排的會議。 David Christiansen ( 以下簡稱克校長 ) 是小兒子十年級時來擔任他們的校長。 33 歲的他﹐理個小平頭﹐渾身充滿幹勁﹐校園處處可見他的身影。 還記得小兒子開學第一天回來就抱怨﹕這個新校長好嚴格﹐立了好多新規矩。例如我們以前可以在校園來回走動﹐現在不能了。 哈﹗我在心裡暗自喝采。本來就該如此﹗ 那個高中初建時﹐原只為了容納兩千名左右的學生。可是奧蘭多的人口那幾年一直增添﹐尤其是東區﹐更是膨脹的校舍來不及擴建﹐只好不斷移入一些活動教室﹐逐漸就形成一片全是臨時課室的小校區。小校區和原校區之間隔著一個大停車場﹐下課時間﹐常看到學生來回這兩個校區﹐不但浪費時間﹐也容易讓行為不好的學生趁機生事。 克校長一上任﹐就大幅度更動課程安排﹐讓九年級的新生全在小校區上課﹐其他學生沒事不准來回這兩個校區。為了提昇學生的學習意願和升學預備﹐他陸續增添 AP 課程。時常發出通知﹐敘述學校的近況並敦請家長多參與學校活動。兩年之後﹐把這個人數近四千﹐多年來被州教育局評鑒為 D 或 C 的高中﹐升到 B 級﹔後來在 US News 週刊上﹐就全美 1358 所高中的審核裡﹐它被列為第 165 名。 小兒子高中畢業以後﹐克校長也離開了 --- 居然是志願去學區另一所沒人想去的 F 級高中。伊凡高中位於奧蘭多的城內區 ( Inner City) ﹐是居民最貧困﹐幫派滋生﹐毒梟出沒的所在。克校長是白人﹐卻去到這個學生有 98% 是黑人的學校﹐面對的挑戰可想而知。 本城的報紙因此派出記者﹐一年多來數次到學校觀察﹐訪談﹐記錄這個被多人認為沒希望的學校轉變的過程。 在佛州﹐公立學校如果被州教育局列為 F 級﹐家長有權利把自己的孩子轉到較好的學校﹐因此伊凡高中從來就留不住品學兼優的學生﹔剩下的如果通不過州教育局辦的十年級閱讀和數學鑒定考試﹐就拿不到畢業證書﹐也多半輟學他去﹐很容易就被幫派吸收。歷年來被派到那裡的校長和老師﹐大概也沒人想作久。學區更是以伊凡的校舍老舊﹐等待遷移﹐而不願花錢重漆它斑駮的牆壁﹐換置設備。 報社記者初次去到伊凡﹐進入辦公室﹐見到椅面破損的長椅﹐和佈滿污痕的壁紙﹔洗手間裡﹐馬桶帶著烏漬﹐散發異味﹐洗手臺和地上的磁磚龜裂不整﹔學校餐廳食檯上黏滿油垢﹔學生在沒有冷氣的課室裡﹐無神的發獃。 一年過去了﹐數次的探訪裡﹐記者看到由於克校長積極的爭取﹐課室裡添了冷氣﹐牆壁刷新﹐洗手間進行整修﹐在學校正門口﹐還漆了新的標語﹕「伊凡高中﹕高成就的所在」。 此外﹐克校長和他的同仁成功瓦解一個幫派組織﹐使他們無法在學校滋事。把課外活動組織從 6 個增添到 37 個﹐並且陸續開伊凡少有的 AP 課程。 這不是說學校裡就風平浪靜。至少有兩次﹐學校的大垃圾箱裡有人縱火﹐棒球器材室被偷﹐還有一個學生帶手槍來學校。 但記者也發現﹐學生的心態和紀律在轉變。他們原是在一個被城市棄絕的學校裡﹐連他們都自覺前途黯淡無望。可是有一個校長願意為他們「捨命」﹐放棄可以到更好學校的機會﹐來到他們中間﹐為他們發聲爭取福利﹔也激發同心的老師們﹐自掏腰包﹐幫助有需要的學生們﹔奔波尋找﹐為父母入獄的學生安排住處和打工機會。 伊凡﹐雖然還是被評為 F 學校﹐可是越來越多的學生﹐從抬眼只見黑暗﹐到看見一線曙光露顯。學生們從恨不得趕快離開﹐到逐漸認為伊凡是他們的家。學生通過鑒定考試和畢業率因此略有上昇。 克校長很務實﹐那區域的貧窮過於他所測度﹐學生們有求生存與求學的雙重壓力﹐他知道自己要攀爬的坡仍是很陡峭﹔然而他沒有氣餒﹐正如他對學校棒球隊教練因著訓練出來的好球員不斷轉校他去﹐球隊年年敗績累累﹐心生挫折時﹐所勸勉的﹕「不要數算那些失敗。注目那幾次的贏球﹐以此扭轉乾坤。」他懷抱夢想﹐希望有朝一日﹐伊凡高中從一個人人想轉出﹐成為人人想轉入的學校。 (後記﹕本地報紙剛報導﹐伊凡高中已通過審核﹐可以設立IB課程﹐見 [高中國際文憑課程] 。看來克校長的夢想不出幾年就可實現。) |
|
( 心情隨筆|校園筆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