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使者農莊﹐憶往瞻前
2013/06/08 11:25:30瀏覽1759|回應14|推薦80

五月初﹐ 到紐約探望妹妹﹑ 妹夫﹐ 與他們和另一對認識多年的主內手足W夫婦﹐ 一起去賓州樂園鎮(Paradise, PA)的使者農莊﹐ 享受幾天的個人退修。

讀過[暗室之后](蔡蘇娟傳記)的人都知道﹐ 19世紀末去中國宣道的李曼女士姐妹倆﹐ 二次大戰後把罹患眼疾﹑ 畏光的蔡蘇娟姐妹﹐ 從中國帶回賓州她們的家園照顧。

她們在1966年又把祖傳的上百畝土地連同其上幾棟建築物的莊園﹐ 捐贈給那時剛成立不久的「基督使者協會」(Ambassadors For Christ, Inc)。希望神使用這些產業﹐透過福音傳導﹐ 門徒訓練﹐ 團契聚會﹐ 持續她們對華人傳揚神救贖恩典的心志與使命。

美國東部的基督徒留學生對於「使者協會」應該都不陌生。他們多年來致力於協助美國大學校園的華人學生查經班﹐ 出版的使者雙月刊雜誌﹐ 曾經是基督徒學生的屬靈糧食之一。

如今他們的事工隨著時代進展也變得多元化﹐ 每年舉辦不同主題的特會和三年一次的宣道大會﹐ 繼續培訓神國的使者。

我來美國頭幾年﹐ 在德州唸書﹐ 離賓州甚遠。但因喜歡閱讀﹐ 自告奮勇負責學校華人研究生團契的圖書管理。

在那沒有網路的時代﹐ 要購買中文的基督信仰書籍﹐ 除了向「中信」書房(加州)﹐ 就是使者書房﹔ 因此與使者那時的書房負責人時有聯絡。

接著參與教會月刊的編輯。會眾雖然有800多人﹐ 但每個月要找到10來篇文章﹐ 還真困難﹗ 主編於是請那時使者雜誌的主編蘇文峰弟兄南下﹐ 給大家舉辦文字培訓班。

利用一個長週末﹐ 從禮拜五晚上﹐ 週六全天﹐ 主日午晚﹐ 到週一下午﹐ 蘇弟兄傾囊教導﹐ 如何找題材﹐ 構思﹐ 下筆﹐ 集結成文。

參加的﹐ 除了教會月刊編輯組員﹐ 還有不少會友。我們這些編輯暗自高興﹐ 也許以後邀請人寫文﹐ 不再是耗時耗力的事情﹖

蘇弟兄希望參加培訓班之後﹐ 每個人能寫一篇﹐ 寄給「使者雜誌」。

我那時寫文﹐ 主要是投遞多數留學生們獲贈的「中央日報」的副刊﹐ 或是為教會月刊。為了應付蘇弟兄給的功課﹐ 認真的花了幾天﹐ 寫了一篇生活心得﹐ 寄去。

沒想到他很詳細批閱﹐ 回信告訴我文章的優點﹐ 也提供中肯的改進之處﹔ 最後說要刊登在哪一期的使者雜誌。

一個忙碌的主編如此鼓勵寫作的新手﹐ 讓我真是感動。以後有文章﹐ 理所當然的寄給使者雜誌。而蘇弟兄夫婦也如起初的﹐ 每次必有回覆。

在那沒有電郵的年日﹐ 編輯與投稿者如此的互動﹐ 相信不是普遍現象。

後來主編「導向月刊」的滌然老姐妹(已過世﹐ 導向也已停刊)﹐說她之所以會出來承擔基督徒刊物的編輯工作﹐ 也是受蘇弟兄的編審態度感召。果然滌然姐妹在主編「導向」時﹐ 對於投稿者也是秉著鼓勵提攜的心﹐ 有文章去﹐ 必有信回。

我持續給「使者」投稿﹐ 直到蘇弟兄去加州唸神學﹐ 而後辦「海外校園」雜誌﹔ 使者雜誌的主編幾次換人﹐ 而自己的文字服事則逐漸轉向書籍翻譯為止。

與使者協會的關係又恢復到最初的書籍訂購﹐ 不過不再為團契﹐ 只是為自己。而多年來﹐ 幾次有機會經過那裡﹐ 也只是進去書房看看有甚麼新書來到﹔ 未曾在此住宿。

住紐約的妹妹則是每年春假﹐ 都會帶著她輔導的高中與大學生的團契同工們來使者農莊﹐ 有小型退修會。

今年北美的春天來的晚。往昔在四月盛開的花﹐ 延到五月才綻放。

我們住的農莊外一株蘋果樹﹐ 滿枝椏的小白花﹐ 散發隱約幽香。週圍大片玉米田﹐ 一片蔥綠。不時見到一些褐色野兔蹦跳在莊園的草地上。寧謐的氣氛﹐ 很適合心靈休憩自省。

繞著樂園鎮的田園散步﹐ 思索。

以文字來牧養信徒﹐ 是回台灣時﹐ 聽到一個基督徒出版社社長的心志。

我起初涉入文字事工領域﹐ 並不是使命感催促﹐ 只因為自己新生命所需的糧食多來自書籍﹐ 於是也就單純的以文字記錄信仰的經歷。

然而逐漸體會﹐ 文字這工具其超乎時空的作用。話語固然快速﹐ 但也可能如輕煙﹐ 過耳即忘。文字的敘述則是存留著﹐ 讓需要者隨時取閱。

如今網路無遠弗屆。基督徒如何用這個通道﹐ 將滋養生命的信息有系統傳送給需要的人﹔ 並且將網路平臺與實體空間聯結﹐ 結集團隊﹐ 有效運作﹐ 建立國度性的無牆教會﹐ 但又能發揮教會牧養﹑教導﹑關懷的實質作用﹐ 使基督的生命藉著聖徒活出來﹐ 是那幾天我所思考﹑求問的。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jchen50&aid=7732923

 回應文章 頁/共 2 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NAPA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我因祂已經虧損萬事
2013/06/11 22:31
有這「因」就非比較,白話就是:因為我認識基督之後,基督以外的事我無法珍賞,都和糞土一樣了。其實想想現在我們被「托付代管」的那些產業,當離世時那項能帶走呢?不都是虛空的嗎?
客旅貞吟(jchen50) 於 2013-06-12 04:10 回覆:

當然主耶穌基督是無可比擬的﹐因此用‘比較’一詞是有所不妥﹔但保羅在腓立比3﹕8所說的﹐乃是’強化並延伸‘之前幾節他的論點﹐特別是7節﹕以前他認為對他’有益處的‘﹐例如他的出身和訓練﹐他的法利賽人身份和謹守律法的熱心---這些行為﹐禮儀﹐道德的‘義’﹐對於蒙受神接納﹐稱他為義﹐其實毫無用處。

保羅明白﹐唯有認識耶穌基督﹐接受祂的救恩﹐承受耶穌基督的生命﹐才是與父神和好的唯一途徑。而且為了在基督裡得著‘因信基督而來的義’(9節)﹐ 其他的一切﹐例如他本來可以持有的社會地位﹐名聲﹐人們的尊重﹐可能的財富﹐甚至美好的婚姻家庭﹐ 它們的作用﹐因為無法把他帶到這’因信稱義‘的位置和給予他整全的’生命本質‘﹐所以就如同糞土或是渣滓(dung, 丟給狗吃的食渣)一樣的無用﹐無有價值。

從這個焦點與視野去解讀﹐有助於我們對於這段經文的正確應用。當我們在追求﹐牽掛﹐在意某個事物與人際關係時﹐要留意的是這些東西背後的’權勢‘(luring power)是甚麼﹐和他們會引致的’目的‘。那麼當我們受托管而使用時﹐就知道是為什麼而使用﹔而該捨棄時﹐也明白是為什麼而捨。

保羅這段話﹐與耶穌說的﹐’賺得全世界﹐卻喪失自己﹐ 賠上自己的生命(靈魂)﹐有何益處‘﹐(馬太福音16﹕26﹐路加9﹕25)可以是相呼應的。


卡娃思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3/06/11 20:31

賞讀有感,謝謝分享
文字事工,確實是一種有效傳達基督信仰、真理的傳遞工具,過去在我那一段面臨人生最大危機,不知該如何又難以啓口的歲月中,靠著在台北的校園書坊裡看到一系列翻譯原著史多美姐妹,關於如何為自己、為先生(妻子)、為孩子的禱告專書,淺顯易懂的套書,對剛信主的我幫助很多,改變我生命的關鍵。
這一系列套書,之後也轉送給需要的弟兄姊妹,對基督信仰的真理,在入門的概念上,是很好地引領。 
加油!

祝  端午佳節 闔家平安喜樂 


卡娃思~天天開心的人
客旅貞吟(jchen50) 於 2013-06-12 04:15 回覆:

系列性的教導或是分享﹐從根基慢慢延伸﹐讓人對於真理由淺而深的學習並能明白運用﹐是生命建造上必須的。

和你經驗類似的﹐如果我對於某個作者的觀點感興趣﹐或是能呼應﹐通常會儘可能找到他們所寫的其他書籍來研讀。

其實﹐聖經﹐不也是把神的話語以文字記錄下來﹖


NAPA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腓立比書 3:8
2013/06/11 08:54

「...我以認識我主基督耶穌為至寶;我因祂已經虧損萬事,看作糞土,為要贏得基督....」

但常聽到弟兄姊妹禱告祈求升遷、健康、教育、婚姻、子女、或財富等項目,如有得著便感謝讚美主。難道這些不都是糞土,為得到這些糞土而來讚美神嗎?


客旅貞吟(jchen50) 於 2013-06-11 11:56 回覆:

所以﹐我們的生活裡﹐思維裡﹐其實累積不少這些‘糞土’尖叫

神要給予我們‘耶穌基督的生命’﹐但我們祈求的往往是這些短暫之物﹐想想﹐我們求的格局實在太小了﹐目光如豆啊﹗

你引用的那句經文﹐我想從另個角度來解讀﹐是使徒保羅把‘萬事’與‘耶穌基督’相比較﹐馬上看出其間的高下輕重。這些‘萬事’若是平時神託付給我們管理﹐ 那麼我們就作好管家之責。若是讓我們扮演的生活角色﹐那麼就忠心行使﹔ 一旦神要我們捨棄﹐我們也能甘心情願。因為地﹐和地上的一切﹐都是屬乎神的。


PeterNJ(職場霸凌)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使者農莊
2013/06/11 00:47

中信, 使者雜誌, 海外校園,

我都常閱讀。


客旅貞吟(jchen50) 於 2013-06-11 11:21 回覆:
這些﹐都是海外華人基督徒的生命糧食。

新天新地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來空空, 去空空
2013/06/10 13:38

貞吟這篇文章提到李曼女士姊妹倆捐贈的上百畝土地及地上的幾棟建築物莊園, 讓我聯想到曾在一個講座上聽到, 紐約有位富翁(名字記不全, 昨天都無法google到, 大概我摔壞了腦袋瓜?)一輩子獨身, 在他自己的飯店中, 享受自由宴樂的生活, 離世的時候, 沒有一個家人去找教會牧師來為他辦場安息追思, 因為, 家人全都忙著爭遺產和打官司, 最後政府為他請來一位公設的牧師, 這位牧師只說一句話就結束, 我想沒有人聽過如此短的話在葬禮中, 牧師說: 神啊! 這個人兩手空空的來, 現在兩手也空空的去見你! 

我在想, 許多有點錢的人, 忙碌了一生,  所遺留下的財產, 最後若成為家人或兒女們爭吵訴訟的起因, 不知這些離世的人會怎麼看? 怎麼想? 若能重新來過, 他們會怎麼改變決定?

最遺憾的是, 自己的靈魂也不知道要去哪裡?

客旅貞吟(jchen50) 於 2013-06-11 11:20 回覆:

不知在葬禮上聽到牧師話的家人﹐會不會就因此‘不爭’遺產啊﹖

你最後一句﹕不知到自己靈魂要去哪裡﹖讓我有毛骨悚然感。在世上‘生活’(寄居)是短暫的。‘生命’(靈魂)卻是恆久的﹐不因身體失去作用而消失。


mjpj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3/06/09 18:56

著這許多人的耕耘  我也受益匪淺

您加油

我等著採果子親你一下

客旅貞吟(jchen50) 於 2013-06-10 04:44 回覆:
歡迎你也參與耕耘的行列﹐時節到了﹐我們與園圃的主人一起歡慶收割﹐採果實的喜樂微笑

新天新地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富足的人生
2013/06/09 11:44

還記得我有一本, 不知打哪來薄薄舊舊的老雜誌"導向雜誌", 印象深刻在第一頁教導"主禱文"的涵意, 往前一翻才知道是民國六十幾年的出版日期(希望我沒記錯), 我一直留著這本骨董雜誌, 也覺得文鐘內容與當今屬靈雜誌非常不同, 我領悟到該雜誌對聖經的教導並不寬鬆, 甚至語氣嚴格, 然而, 我看到的是一群對主非常熱情的弟兄姊妹!

我在教會負責整理圖書室, 也看到好幾本作者是滌然, 沒想到她已回天家, 改天我要借閱一本她的書籍來讀; 嗯! 能出書的人真好, 都去見神了, 影響人心的屬靈見證, 還繼續在人間流傳!

剛剛信主的那幾年, 讀到一些有關於將自己的一生奉獻的宣教士自傳, 和奉獻土地建築供教會使用的信息時, 都讓我激動良久, 思考良久; 想像這群人的生命是如何能被耶穌更新豐盛, 然後才能輕看世界和自己的財富與名聲, 這是一個怎樣富足到滿溢的人生?

我這幾年, 我終於想通了!

客旅貞吟(jchen50) 於 2013-06-10 04:58 回覆:

[導向月刊]是1985年創刊﹐2004年8月停刊。滌然師母的先生史祈生牧師過世後﹐她才受吳恩溥牧師之邀承擔主編之責。如你所說﹐是一本教導嚴謹﹐見證基督的信仰雜誌。

有人說﹐握有的財富還不能算是自己的﹐是‘已經使用’的才算。但是對於這些清楚知道資源從何而來的人﹐給予的才算是他們所有的。還是回到以前我們談過的﹐

“He is no fool who gives what he cannot keep to gain that which he cannot lose.” (by Jim Elliot)---將無法持守的﹐ 給予出去﹔ 以得著那無法失去的﹐此人絕非愚昧。

寄居者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蘇文峰牧師當外公囉
2013/06/09 11:22
女兒 Stanford 畢業,現在是加州某大學的英文系副教授。
客旅貞吟(jchen50) 於 2013-06-10 05:00 回覆:
最近收到[海外校園]的簡訊﹐知道蘇牧師也把雜誌主編的棒子交出去了﹐自己可以專心從事其他培訓事工。我已好久沒有跟他聯絡了﹐我的虧欠﹗害羞

小信
播種
2013/06/09 09:09
何時您播了種,都不會知道的!我相信您是撒下不少種子。
客旅貞吟(jchen50) 於 2013-06-10 05:02 回覆:
但願那些是真理的種籽﹐落入好土裡﹐時候到了﹐就生根發芽成長結實。讓園地的主人歡喜。

等候者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謝謝貞吟姐~
2013/06/08 22:19

每次反覆讀您所寫出的文字,真的感受到屬於基督的馨香與愛不斷的湧流;

也盼這網路上的牧養能幫助一些種種原因離開教會的單獨的基督徒,

盼他們因此願意真實的活在教會中。

因為落單的美好靈魂……就像獨自燃燒的炭火,只會逐漸冷卻、不會愈來愈熱。」

(聖十架的約翰Saint John of the Corss)

 

客旅貞吟(jchen50) 於 2013-06-09 03:08 回覆:

我喜歡你引用的這句Saint John of the Cross所說的話。他的一本書﹕[靈魂的暗夜]﹐讓我在靈程黑夜時很得啟迪和鼓勵。

你另外提到的﹐有些因不同緣故離開教會的基督徒﹐如何繼續接觸他們﹐關懷﹐鼓勵﹐聯繫﹖網路通道是可行方式之一。

有些人不喜歡聚會﹐可能只是不喜歡或是不適應現今教會制式﹐僵化的聚會形態﹐我們或者以為他們冷淡﹐沒有追求親近神的心志﹐其實可能要檢討的是聚會和教導方式。

透過網路可以觸及一些人﹐但接續如何凝聚這些人﹐在各地﹐形成不同的機動性小組﹐在職場﹐或是社區﹐以不同時間聚集﹐互相扶持﹐達到像以弗所書保羅提到的﹐聖徒各盡其職(其功能)﹐讓耶穌基督(教會)能活潑成長﹐我是很期待看到神要怎麼引導並落實祂的作為。

頁/共 2 頁  回應文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