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9/06/17 10:45:36瀏覽2420|回應5|推薦49 | |
六月上旬一個週末,到紐約,欣賞弟弟的小女兒在卡內基音樂廳的小提琴獨奏。 [演奏時不能拍照。這是主辦單位贈予的照片] 弟弟他們從舊金山灣飛過去。妹妹、妹夫回台灣陪母親住了將近半年,五月底才返紐約。數算上次我們姐弟三人加上各自配偶齊聚,居然是17年前。時光飛逝,令人咋舌。 那時小外甥女還在母腹裡呢!記得那時我們還為她切切禱告,如今已是亭亭玉立的少女。雖然在家裡是最年幼,卻也是最認真而自動自發的孩子。才藝,學科均衡發展,鋼琴,小提琴,科學,寫作等都有傑出表現;性情溫潤,平和近人,體恤懂事,真是少見。 演奏會隔天,我們去重建的世貿中心。 1987年夏天,妹夫剛到紐約工作,妹妹在哥倫比亞大學研究所唸諮商輔導。我和先生初次到紐約旅遊,上南塔(那時世貿二號大樓)的觀景台。 天色晴朗,高樓附近所有的建築物,街道,一覽無遺。路上的行人,車輛都像玩具,小模小樣,看起來很可愛。 我看到一輛公車從某個路口的車站起駛,同一條街,約八個路口外的車站有人在候車,可能在等這輛公車吧!但公車開的不快,遇上紅燈又必須停。等的人想必不耐煩,但其實公車不久就會到。 那種從極高處下望,把地面從遠到近的景觀和發生的事物剎時全收入眼裡的經驗,讓我想到使徒約翰是否就是被提升到一個極高的天域角度,才能宏觀到那麼眾多在空間裡仿佛同時發生,卻是在時間軸上有前後次序的事跡,而寫入啟示錄裡。 1995年暑假,我帶兩個兒子去紐約,又上去了南塔一次。那次同行的還有爸媽,他們那時從台灣來紐約妹妹家。因著1993年二月世貿中心發生炸彈襲擊,所以那時要到觀景台的訪客就必須在底層先通過安檢,不像過往那麼輕鬆就可以上去。 檢查,排隊,等候,花了不少時間。我們觀覽完,已過中午時分。搭電梯下來,走到大廳門口,就被飄來的烤肉香氣吸引。跑到外面,對街有個賣熱狗的攤子。啊!對飢腸轆轆的我們而言,剛烤好的熱狗麵包未曾那麼好吃過! 此後還去了紐約一兩次,但沒有再上高樓了。接著就發生2001年911事件。 還清楚記得那一天,早上十一點左右,我和大兒子在家附近的Barn& Noble書店。我在前面瀏覽一些新的雜誌,忽然他從店後面匆匆到我身邊,說:我剛聽到他們收音機播放新聞,好像有四架飛機同時失事,原因不明,現在美國空域的飛機全部要就近落地,不能飛行。 他再過幾天就必須搭飛機去上大學,所以飛機停飛可是一件大事。 我們趕快回到家。電視打開,很快就看到世貿那兩座高聳的大樓被飛機撞上的可怕景象。 911事件,發生於承平的美國境內,是無人能料想到的慘劇。那事件也徹底改變美國的許多公共措施和生活方式。 搭飛機就是一個。過往大家送往迎來,都可以依依不捨或歡愉輕鬆的走到登機門,自那以後就不可以了;取而代之的是長長的等候安檢隊伍,要搭機的人只好更早到機場。 各大遊樂園,觀光勝地也架設了安檢門,眾人的隨身背包,手提袋都必須先送檢才能進入。 世貿中心倒塌的兩座高樓壓垮附近另外五座較低的大樓。七棟大樓在接續的幾個月被拆除,夷平。「原爆點」(Ground Zero), 滿目瘡痍,處處廢墟,難以想像那原是曼哈頓下城繁榮的商業區。 紐約那時的市長矢言,絕不讓恐怖分子得逞,一定會重建那個地區。 2004年7月,我們再到紐約,參加姪兒的婚禮,是先生二哥的兒子;也順便有家族聚會。 婚禮後,朋友帶我們去「冬季花園」,是一個百貨商場的中庭(Brookfield Place Winter Garden Atrium),那個有十層樓高的大廳,因為都是玻璃建築,也在911事件中嚴重受損,2002年9月才修復好。 [這是Wikipedia 網站上的照片] 大廳種了幾排弗州常見的棕櫚樹,卻是冬季會下雪的紐約難有的。朋友說,冬天時他喜歡到那裡閒適的坐著,想像自己身處溫暖的南國。 也去了原爆點附近的聖保羅小禮拜堂(St Paul‘s Chapel)。即使與世貿中心不過五分鐘的步行,但是在砂石鋼條四處飛散,灰塵碎片瀰漫的景況裡,那棟1766年建築的禮拜堂,居然連一片玻璃窗都沒破損,鐘樓也安然無恙。 據聞可能是禮拜堂墓園裡一棵高大的桑樹(Sycamore Tree) 擋住了巨大鋼條,也承受大力的衝擊,樹雖然傾倒,小禮拜堂卻奇蹟地逃過一劫,而成為最靠近的救災中心,也成為許多人來得安慰與重燃信心的所在。 後來幾次到紐約,都是匆匆。直到2014年11月,我從台灣返美,又經紐約轉機,在妹妹家休息幾天。 她帶我去世貿中心,地鐵站出來,附近仍然有圍籬,護著在施工的地方。但是911紀念館,和原來兩座大樓處改建成的南北兩個各佔地一英畝的黑花崗石大水池,「倒映虛空」(也可以譯為「反思空無」,Reflecting Absence)都完成了。 沒時間進入紀念館,我們就在水池邊繞走著。有點陰雨,讀那些池邊平台上遇難者的名字,霏霏雨絲裡,備覺傷感。曾經是世上最高的樓塔,瞬間就傾倒了。深穩龐大的地基清理出來,成為地上兩個極大的空洞。虛空的虛空! 今年再去,許多建築物都已經落成,例如一號、三號、四號,七號樓都在過去數年一一重建完。還有一個設計新穎的世貿中心轉運站,稱為「眼窗」(Oculus),外形就如振翅要飛往天空的白鴿。 [從北塔水池看往轉運站] 新一號樓,又稱為「自由塔」(The Freedom Tower),比以前的一號樓(北塔)還更高,有1776英呎 (象徵美國1776年獨立宣言的簽署)。 在911紀念館裡觀賞了一部15分鐘的紀錄片:「原爆點的重生」(Rebirth at Ground Zero)。 影片記述著地區受創後清理的煩瑣辛苦,集收過世者遺物的哀戚憂傷,策劃重建的爭議與期待,到如今呈現的新樣貌。 曼哈頓下城一定會重建,固然是不讓恐怖份子的惡行得逞,也因著那裡的地價昂貴,絕對不容空置。 觀影中,忽然也領悟聖經敘述的意義。上帝在人受魔鬼誘惑,墮落犯罪之後,馬上啟動救贖機制,固然是不讓惡者的破壞行徑得逞,更是因為人受造就被賦予的尊貴性,與在上帝國度要承擔的重要使命,所以一定要贖回重建。 人若未曾犯罪而活著,的確美好。但受罪所傷,知罪之後,蒙受救贖,重生恢復,更是在感恩中彌足珍貴。 如同大衛詩歌的誦詠:「罪惡蒙赦免、過犯被寬恕的人,他是多麼有福啊!心裏沒有詭詐、不被上主定罪的人,他是多麼有福啊!」(詩篇32:1-2新譯本) 重建後的世貿中心規劃的比以前更好,多了一些綠地,尤其水池旁,讓人流連其中,有空間能靜心反思。不像以前的大樓就在街道旁,車水馬龍,充滿塵囂喧鬧的市儈氣息。 而那些在新落成的自由塔或附近幾個新大樓裡工作,若是能坐在靠窗的位置,想必是公司高職位的人,他們俯望大水池,是否不時會被提醒:許多看似堅固的,其實也很脆弱;看似能存到久遠的,其實也很暫時;看似值得付諸心力爭取的,其實也只具季節性價值。 在新世貿中心工作的人,若尚未經歷重生的喜樂,在忙碌工作之餘,或者能移步跨街,走入那個被眾多高樓圍繞的古老小禮拜堂,在寧謐安和的聖所裡,聆聽到那依然在呼喚人重建生命的救贖佳音。 [911紀念館大廳。主辦單位請許多人傳遞2001年911那一天,他們所記得的天空的顏色。] [紀念館大廳,原本大樓裡為了擋Hudson River的河水而建的混凝土牆,在911事件時依然挺立,沒有讓河水灌入,避免造成更多破壞] [前往救援的消防車,因大樓倒塌而被壓垮] [位於911紀念館旁的轉運站] [站在外面,想像不到裡面空間如此擴朗高大,除了車站,還有許多商店] [南塔水池旁的一棵苦梨樹,稱為倖存樹(Survivor Tree)。911事件後,原本種於四號樓旁的這樹幾乎全燒燬,只剩一根枝椏還帶綠葉。救援人員把它送到Bronx一個苗圃。次年春居然開始長出新枝椏。多年來仔細培育後再移種回世貿中心。如今長的更是蔥鬱,生命力旺盛] [從梨樹枝椏間向北仰看自由塔]
[街道旁,聖保羅小禮拜堂的墓園] [每禮拜天依然舉行主日崇拜的聖所,平時也開放。總是那麼安寧靜謐,讓人在塵世煩躁的心思得以沈澱而能省思] |
|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