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9/05/08 10:41:58瀏覽1177|回應1|推薦27 | |
今年復活節,主日聆聽的雖是熟悉的信息,「天天揹負我們重擔的主,就是拯救我們的上帝」(詩篇68:19),也是熟悉的經文,卻觸動我悟出一個以往未曾深入細想的。 原來從亞當夏娃相信魔鬼的謊言,背離上帝之後,人類固然是墮落犯罪,處境日艱,但其實上帝的心也跟著被逐出伊甸園的人一直在受苦著。 人離上帝越遠,上帝要挽回人的意願卻不見減損。直到時候到了,祂甘願成為肉身,以身軀承受罪債的重量,死於十字架上,然後復活。 當人類受苦時,上帝也在受苦。受苦的上帝再為人類的罪而死,以泯除罪對人的轄制;誰能編造出這麼一位荒謬的上帝呢? 年復一年,世界各地無數的人聚集,歡欣慶祝復活節。有多少人會去揣摩這看似荒謬背後的真諦? 救恩到底是什麼?救恩有多寶貴? 死與生,捨命與復活。從今年大齋期就開始讓我省思的主題,在日前重讀路加福音14:25-33的比喻,有了更深層面的了悟。 有人給那段經文按了這個標題:「作門徒的代價」。我認為不太對,應該是:「耶穌為門徒付的代價」。 [有許許多多的人跟耶穌一起走。耶穌轉過身來對他們說:「到我這裏來的人,要不是愛我,勝過愛自己的父母、妻子、兒女、兄弟、姊妹,甚至於他自己,就不能作我的門徒。不願意背起自己的十字架來跟從我的,也不能作我的門徒。 你們當中有誰想蓋一座高樓,不先坐下來精打細算一番,看看有沒有完成全部工程的費用?否則,恐怕地基奠好以後,樓房無法完成,看見的人都會笑話他,說:『這個人開工建造,卻不能完工!』 假使有一個國王領著一支一萬人的隊伍,要去跟另一個擁有兩萬人軍隊的國王打仗,他一定先坐下來估量自己的實力,看看能不能對抗敵軍;如果不能,他就得趁著敵軍還在遠方的時候,派遣使節去跟對方談判和平的條件。 同樣,你們無論誰,除非放棄所有的一切,不能作我的門徒。」] 這裡耶穌對眾人講了兩個比喻,蓋高樓前要先計算自己的資金是否足夠讓大樓完工?要打仗前先估量自己的武力是否足以致勝? 以往我聽的講道釋經,都是把重點引到信徒自己,要成為主耶穌的門徒,先衡量自己是否有毅力、決心、持守信心到底。 然而從十字架的救贖恩典來讀,我領悟那焦點應該是耶穌基督。 耶穌基督是蓋高樓的人,是領兵去打仗的王。他已經計算了要付的代價,也付足了價碼。他要蓋的樓一定會完工,他要打的仗一定會勝利。 成為他門徒,跟隨他的人,好像高樓的每個材料,一磚一石疊舖,都是導向大樓的完工。如同軍隊的每個兵丁,參與征戰,一定會邁向凱旋得勝的慶典。 既然如此,為什麼耶穌還要跟隨他的人放棄一切心思情感附著的,甚至放棄自己的性命? 因為耶穌仿佛是說:「聽著!我投資的大樓,建材是上等的,我也已經為此付清一切經費。我招募的是優質專一的精兵,我已付足高額的糧餉。 你要在這一切上有份,就要摒棄你那些舊材質,裡裡外外,十足換成我要的質地。但是記住!我可是已經先付足了費用!而你的棄絕舊本質只是得著新材質的門徑。 看出這其中的寶貴性,願意聽入而來跟隨我,就是那有福氣,經歷大樓完工,征戰得勝的人。」 耶穌沒有明說的弦外之音是:「一命換一命!反正你遲早都會失去你目前握持的;你現在相信我,而甘願捨去,一定會有所得著,而且得到的比失去的更多;但有朝一日你不得不失去,到那時你卻什麼也沒有。」
這就是恩典的福音。如果把領受福音講解的複雜,那是不真的明白福音和上帝的豐富恩慈。 被恩典裡外更新的生命如鹽那般有滋有味。聽到恩典,卻不想傾出空間讓它充滿,那樣活著,只是走向已判定的結局。 難怪對著簇擁的人群,耶穌接下去另一個比喻這麼說著: 「鹽原是好的,但如果失了味,怎能使它再鹹呢?就是把它當土壤或肥料也不適宜,只好丟棄。有耳朵的,都聽吧!」(路加福音14:34-35) |
|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