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7/09/07 12:33:46瀏覽762|回應2|推薦19 | |
傍晚接到老大的電話﹐我說你下班了嗎﹖加州才下午兩點鐘呢﹗他說這三天是 Jury Duty ( 美國公民的義務之一﹐到法院擔任陪審員 ) ﹐ 今天總算案件判決了﹐所以能提早回住處。 「我坐在陪審團的席位﹐聽著雙方的敘述和詢問﹐答辯﹔心裡有好多感觸。這些犯罪事件的當事人﹐讓我看到社會低階級的人是怎麼掙扎過活的。我深深了解 “活著 ” (to live) 和 “ 存活 ” (only exist) 有何等顯著的不同。前者是積極的在成長﹐後者只是帶著無奈和消沈﹐讓生命點滴流失 (just drag on) 。 我不禁自問﹕為什麼今天我是陪審員﹐而不是他們的一份子﹖我比這些人優越嗎﹖我的本質不也是帶著罪性嗎﹖是因我的生長環境﹐使我免於沉淪﹖而他們卻是生下來﹐就得承受家庭、社區的醜惡現象﹐即使要力爭上游﹐也得比別人更辛苦﹔因著外在環境的難以改變、突破﹐先是失望﹐繼而放棄努力﹐於是選擇自甘墮落﹐而淪落到今天的結果﹖ 媽﹐我很震撼﹐也很戰兢 (I feel shocked and shivered) 。我無法解釋﹐為什麼從一開始﹐我們的環境就這麼不同﹐繼而帶出不同的抉擇﹐而引致不同的路徑。我只知道﹐我不能看自己生活中的諸多好處為理所當然。這幾天所目睹耳聞的﹐讓我覺得自己其實並不配承受這麼多恩典﹐整個情況讓我謙卑 (the whole experience makes me humble) ﹐我心裡充滿感謝和敬畏 ( full of gratitude and fear) ﹐但是多領受的﹐也要多付出。」他滔滔的繼續說下去﹕ 「而且剛好最近我在讀一本書﹕ Encounter God in the City 。作者敘述從生活優渥的郊區﹐搬到城中貧困的地區﹐去服事那裡的人﹐所經歷的衝擊和改變 ( conflict and transformation) 。這幾天﹐我對他寫的那些故事有更切實的體會。也許一個人無法成就多少﹐但有餘力﹐就必須分與缺乏的人。如果人人肯這麼作﹐社會公義 ( social justice) 不是達不成的理想。」 我不知道﹐接下去老大會作什麼﹔但我相信﹐他會繼續聆聽神對他的指示和帶領﹐而照著去行﹐就如他在大學時﹐所參與的不同事工。然而他的分享﹐也給我一個提醒﹕要多留心生活中領受的恩典﹐並且知道自己只是恩典通過的管道﹐而不是恩典流注的盡頭。這樣的管道若能形成網絡﹐我們所指責批判的社會問題﹐是否可以減少許多 ﹖ |
|
( 心情隨筆|家庭親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