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8/07/29 06:49:24瀏覽3710|回應5|推薦63 | |
多年前的年度體檢時,家庭醫生要我去做骨密度檢查。我有點驚訝,因為還不到五十歲。 醫生解釋說,婦女在更年期之後,因為雌激素分泌減少,加上年齡和基因等因素,常會有骨質疏鬆的問題。我尚未到更年期,但可用當時的檢查結果為指標,作為日後衡量的基準。 DEXA(雙能量X光吸收儀)的測量數據是:T-Score 高於-1 骨質健康, -1到-2.5骨質流失,低於-2.5 骨質疏鬆。 那一年的檢查,我的骨密度有漂亮的成績。 DEXA測量整個脊椎骨、左臀骨頸(Left Femoral Neck,因為我慣用右手),和整個左臀骨,顯出的數據,我的骨質和35歲左右的年輕人沒差太多。 例如脊椎的T-Score (與年輕巔峰期相比)是 -0.1 (0表示沒有差異),Z-Score (與同齡婦女相比)是 +0.7, 表示全然超越這個族群的婦女。 也許是出生時,我就是大骨架的嬰孩,成長後雖不高大,但娟細纖巧從來都不是對我體型的形容。加上小學時,學校有美援配給的奶粉。每天校工按時煮好,每班的值日生到廚房抬來兩大壺熱騰騰的牛奶,老師一一倒入我們的杯子裡。 低年級是早上喝,高年級是下午喝。在那物資普遍缺乏,零食也不多的時代,每天五百CC的牛奶,想必對我們的學習和體格很有幫助。 來美國之後,早餐必然喝一大杯鮮奶;加上其他各餐的一些奶製品,長期食用,對於骨質的保持想必大有幫助。 然而也因為那年的檢查結果太好,讓我就掉以輕心了。 更年期開始,醫生雖然要我適時補充鈣片和維他命D,但我那時誤信一般流言,說什麼喝牛奶反而讓骨質更容易流失,人體難以吸收健康補品的鈣等等,於是改喝豆奶,沒有聽從醫生的建議。連血液維他命D濃度只有26(30以上才算是合格),我也沒放在心上。更覺得那幾年的骨密度檢查雖然數據略有下降,但不算太糟糕。 五年前,我因為膝蓋受傷,本來只是暫停一切日常運動,也幾乎沒到院子作園藝活。但人就是經不得疏懶,這一停我就懶散了。加上胃腸有毛病,讓我半年裡體重驟減十磅。能穿下感覺日益緊縮的裙子、長褲固然很好,但我沒警覺,那也意味著肌肉和骨質的流失。 那一年的骨質密度檢查,醫生發出警告了。 我的脊椎T-Score 居然降到-2.1,臀骨整體密度也降到-1.5,,雖然Z-Score顯示在同齡婦女裡仍算是佼佼者,但卻是我未曾有的低數據。再不補救,就會淪於骨質疏鬆(-2.5)的族群了。 閱讀的醫學文獻告訴我,人體的骨骼是有機體,終其一生不斷進行活躍的新陳代謝,舊的骨細胞組織被破壞、分解和吸收,新的骨細胞不斷形成和重建,進行自我更新。蝕骨細胞執行前者,造骨細胞執行後者。 當新骨的形成和陳骨的吸收持平時,骨骼就處於動態平衡;但隨著年齡增長,內分泌變化,加上其他不同因素,骨的形成低於骨的吸收,骨礦物質就開始流失,密度降低,骨骼變得疏鬆多孔,逐漸進入骨質疏鬆狀態。 就種族而言,白人和亞洲人比起非洲黑人更容易有骨質疏鬆現象。其他肇因是體重過低,骨架纖細,鈣質攝取不足,肌肉不足,運動不足,日曬不足,太多酒精和糖類飲料攝取,服用荷爾蒙或類固醇等藥物,吸煙等。 針對自己的狀況,我恢復喝牛奶,吃優格、起司,每天運動,多曬太陽,也乖乖照醫生的吩咐,補充鈣片和維他命D。 年度體檢的項目,骨質密度是每兩年才做。兩年之後的骨密度檢查,醫生的報告附加如此結語: There has been significant improvement in your bone density since your last scan. Continue your calcium etc as it is doing a good job. We will recheck in 2 years as you are still osteopenic but better! (自從上次檢查,你的骨密度已有顯著改善,繼續補充鈣片,那對你有益。兩年後再檢查,因為你仍處於骨質流失階段。) 去年再做時,情況更為好轉。脊椎骨的T-Score 是-1.4,而整個臀骨的T-Score也變成 -1,幾乎脫離骨質流失狀態(-1到-2.5),雖然離最初檢查的基準(-0.5)還有段距離,但比起四年前(-1.5)進步頗多。血液維他命D濃度也升到43。 鑒於自己的經驗,我要分享的是,隨著年齡增長,注重骨骼健康更是要緊。持續運動,鍛煉肌肉,有足夠日曬,補充鈣質和需要的營養,要遏止、甚至逆轉骨質流失,維持骨質密度,雖然是有點辛苦的上行路,卻是能走出美好的成果。 |
|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