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新 政 府
2008/06/19 15:07:54瀏覽405|回應0|推薦0

台灣經濟情況從各種數據指標看來是在持續惡化中,到目前為止,我們看不到新政府有任何具體可行的解決方案,雖然如此,新政府的官員,民進黨的立委們依然雄辯滔滔,理直氣壯。對目前的問題,不是歸咎於舊政府,就是歸咎於在野黨。這種勇於內鬥,但又治國無方的黨,不禁使人聯想到軍閥時代,老百姓批評軍人的話:「內戰內行,外戰外行。」。外行沒關係,千萬不要冒充內行。國民黨時代的兩位蔣總統,他們對財經問題當然外行,但是他們都非常尊重財經專家的意見。財經問題充分授權專家放手去做,台灣才有後來的經濟奇蹟。經過那麼多年的磨練,台灣有非常多的財經專家、有一流的事務官、有傑出的政務官。問題是民進黨領導人一直受困於意識型態,不願接受專家的意見,甚至用道德的、直覺的,違反基本經濟原則的理由,逆勢操作,對抗世界潮流,忽視台灣經濟問題的嚴重性。

綜合新政府官員以及民進黨民意代表的言論,我們提出一些完全不同的看法供新政府參考。

 

民進黨說:「戒急用忍,兩國論」,是國民黨的政策,民進黨充其量不過是延續國民黨的政策,況且民進黨已經不提兩國論,戒急用忍也鬆綁了……

言下之意對民進黨的兩岸政策超越國民黨而頗為得意。但是我們要指出,兩岸問題上,中共認為李登輝是暗獨,民進黨是明獨。民進黨執政後,在兩岸問題上的閃爍、迴避,更得不到對岸的善意回應。後李登輝時代的兩岸政策,不但造成兩岸互動、互信的停滯。同時也使我們跟美國的關係陷入低潮,在國際間引起不少批評與指責。最重要的是蹉跎十年的結果,我們坐失了大規模參與大陸經濟發展的黃金時代。如果當時由政府主導,堂堂正正的參與大陸的經濟發展,那麼今天無論是台灣的經濟,以及兩岸的關係,必然是另外一個局面。所以民進黨應該認清這一點,絕不可以比李登輝時代略有改進而自滿。況且我們今天面臨的問題比李登輝時代嚴重得多。如今籌碼流失怠盡,時不我予,我們應該以更大、更快的腳步,彌補李登輝所犯的錯誤。

民進黨說:產業外移,台灣產業空洞化……應限制高科技項目以免造成培養競爭對手。……

民進黨繼承了李登輝的舊思維模式,其原因除了意識型態外就是對大陸發展的情況,以及世界經濟大勢混然不知。大陸改革開放到今天,即將變成美、日以外的第三大經濟體。無論是大陸十三億人廉價勞工、十三億人的市場都牽動全世界的經濟活動。我們如何能夠視而不見,如何能夠置身事外。台灣產業,包括高科技在內,目前依然停頓在代加工的層次。我們小裡小氣的緊抱自己的技術、經驗,並不會妨礙大陸的發展。只是把機會讓給韓國人、日本人而己。以台灣跟大陸同文同種的歷史淵源,本來是「台灣優先」的,結果把機會拱手讓給老外。至於產業外移,產業空洞化,先進國家都有類似的經驗。一個社會進步到一個程度,國民所得提高,意味著工資、土地、原料等相關成本都提高。傳統產業面臨失去競爭力的時候會發生兩種現象:一是產業外移。一是經濟轉型。這種純經濟因素的產業外移,最後變成跨國企業。產業外移是充分發揮傳統產業的剩餘價值。產業外移後國內產業必然發生結構性的變化,通常是走向高科技、高利潤,並提高服務、金融業的比重。產業外移表示一種進步,像美國、日本、西歐的產業外移的共同經濟,會有短時間的陣痛期,但是熬過了,整個國家的經濟力會大幅提昇。先進國家的經驗告訴我們,經濟發展到了臨界點,積極的因應之道就是產業外移,就是調整國內產業結構。像當年日本是家電王國,但是今天日本市場家電產品幾乎都依賴海外子公司進口。所以產業外移在一個發展中的社會是一個必然現象。同時也是一個可喜的現象。1990年以後因為資訊網路的發展,以及冷戰結束共產世界有三十億人投入自由經濟市場等因素的影響,世界經濟結構發生了驚天動地的變化。這種變化使世界經濟進入「經濟國界消失」,「經濟國界消失」產生了世界經濟「大競爭」、「大分工」的局面。這種情況的發展,出現了「企業選擇國家」的現象。這種翻天覆地的變化,世界先進國家的專家、政府,就投入大量的人力研判、觀察其變化,並大規模參與共產世界的發展。而台灣則由於自囿於意識型態的思維,對於這種變化似乎視若無睹。不順應潮流、乘勢而起,反而斤斤於戒急用忍要鬆綁到什麼程度。意識型態使人變得又聾又瞎,思之令人浩嘆。另外一種產業外移是非經濟性的,我們稱之謂「惡性產業外移」。是一個社會發生戰爭、動亂等原因而引起的產業外移。在民進黨執政前的產業外移多屬前者。民進黨執政後,因為意識型態治國,兩岸關係惡化,族群對立昇高。大家對台灣的經濟前景、甚至生存、安全都失去信心,逐漸發生了「惡性產業外移」的現象。這種非經濟性的產業外移的後果實有「不忍言者」。

民進黨說:大陸投資過熱、資金外移、台灣外匯流失……台灣錢都被掏空了。……

大家都應該記得在兩蔣時代,外匯管制非常嚴格。但是衡陽路銀樓林立,外匯進出如入無人之境。如今經濟國際化了,外匯自由化了,資金如何控管?如何強迫回流?錢像流水,不可能用道德、政令去硬堵。大家應該記得那一次台灣發生政經危機,台灣外匯不是大量流失,風暴一過就立刻回流,資金是否回流,跟產業會不會根留台灣一樣,不能用政令強制手段去達到目的,要用經濟方法去解決。

民進黨說:限制到大陸投資是為了台灣安全……

民進黨對兩岸關係的認知一直困於台獨意識型態,結果使他們對「中國人」、「中國文化」、「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定義與其間關係糾纏不清,編織一種自圓其說的邏輯,陷入一種「認知錯亂」的迷霧之中而無法對問題作客觀深入的研究。須知中國大陸立國的兩大精神支柱:一是共產主義,一是傳統中國的大一統思想。這兩種精神力量會產生強大的戰鬥力。二次大戰後,美國在軍事上可以說節節敗退,大陸淪陷,東歐赤化,韓國分裂。以美國之強,尚無法戰勝當時武器裝備遠遠落後的中共、越共。以美國之強,尚不免遭受喪師失地之辱。但是美國用文化、經濟的力量,忍辱負重,最後摧毀了共產主義、瓦解了蘇聯集團。美國經驗,值得我們深省,值得我們學習。共產主義的戰鬥力是可怕的,十三億人的民族悲情記憶,數千年根深蒂固的大一統思想,絕不是民進黨民粹主義可以抗拒的。以小事大要靠智慧,我們自處之道,只有積極參與大陸的經濟發展,促進大陸民主化,耐心等待大陸質變,除此以外我們別無選擇。

民進黨說:大陸問題不應拖延……把問題留給下一代是不負責任的做法。

問題是如果我們不忍一時之忿,台灣毀在我們手裡,那又如何對得起子孫,何況以大陸目前發展的速度,民主化是指日可待的事,大陸民主化以後兩岸之間至少可以避免戰禍,逞一時之快,逞口舌之利,如果引來戰禍,那才對不起子孫。

我們分析了民進黨的意識型態,我們再觀察中共的意識型態的變化。從鄧小平改革開放以來,共產黨努力掙脫共產主義的枷鎖,以土地國有的「神主牌」為例,中共發明了許多怪辦法讓土地漸漸走向私有化,如都市建築、工廠用地,名義上向政府承租,但是租期動輒數十年,加上可以續租一次以上,兩次的租期已經接近百年,百年以後誰還相信有共產主義?同時租約可以高價轉租給第三者,而且不限一次。個人或者以公司名義可向政府租用農地。農地同樣可以高價轉租給別人,承租人死亡,子孫可以繼承承租權。種種規定明眼人一看就知道,中共企圖土地私有化。又如越共跟美國之間有血海深仇,但是為了經濟發展,1995年跟美國建交,接著又加入反共的東盟(ASEAN)。共產主義的意識型態理論上要比民進黨的意識型態頑強得多,但是我們看到共產主義者擺脫意識型態的努力與成績,應該令民進黨人羞愧。

今天我們應該覺悟到,我們的問題根本不在於戒急用忍要鬆綁到什麼程度。而是應該鼓勵、幫助台商前進大陸。尤其要盡快解決台商融資問題,如果台商投資大陸無論購買設備,或營運週轉資金,無法取得台灣銀行的協助,無法與其在台灣的信用,資產接軌,一方面增加其營運困難,一方面無法掌握稅收。如果有一天在大陸的企業經營成功,台灣對台商的發展沒有寸功,如何指望其回饋台灣,如果經營失敗賠了錢又無法充抵母公司的稅賦,使母公司雪上加霜。萬全之計除了全面開放大陸投資外,並且應即開放並鼓勵到大陸設銀行、保險、租賃業等。

經驗告訴我們,法律不該去管文化、經濟等法律管不到的事,否則徒然眨損法律威信,同時也會妨礙文化、經濟的進程。像台灣當年管制外匯、不准留長髮、不准打家庭麻將等,如今都成了笑話。今天台灣企業面臨生死關頭,又如何能用政令限制台商到大陸。

冷戰結束,共產世界三十億人加入市場經濟,走上現代化道路。亞洲許多國家在十年間完成了歐美用一百年才完成的現代化歷程,許多經濟學家都認為其影響比文藝復興、產業革命更大。德國西門子總裁皮埃爾曾經說:「……中國已經來到大門口,對我們來說那將是關係到生存的問題。」德國人都感受到壓力,都認為問題嚴重,但是德國人因應之道是大規模參與,絕不是視而不見,絕不是逃避,當然更不是戒急用忍。
( 創作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jasonwu0211&aid=19725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