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食療與藥療的認知
2007/10/22 13:06:12瀏覽770|回應1|推薦14

食療與藥療的認知

飲食療養之目的,對正常人而言「養」為主,在於均衡營養的攝取,以滋養身體的保健機能;對患者而言「療」為主,在於袪除病因,調養身體充實精氣,及早恢復生理的均衡狀況。對於合乎患者病症的適當治療,並非單一性的對症治療,而是綜合性的對患者整體的治療,故必需遵照一定的醫理與原則。中醫為了確立治療方針,全體分為八個證為準則,而引導出治療法則,以便掌握疾病的總合性狀態,以作為治療之依據及裨益於療效之提升,此乃所謂「八綱辨證」;即「陰、陽」,「表、」,「寒、熱」,「虛、實」等八個證。為了辨識病情,依疾病類別分為「陰證」或「陽證」;依病變部位分為「表證」或「證」;依疾病性質又分為「寒證」或「熱證」;依疾病形勢再分為「虛證」或「實證」。

食物是各種營養素的來源,飲食是每日三餐由六大類食物中各種素材的組合,營養素是提供身體細胞每日滋養運作所需要的基本原料,使人們得以維護健康及持續生命。食物或藥物攝食後,經消化吸收代謝利用後,在人體產生的體性反應作用,若具暖身作用者屬溫熱性;而使身體變涼,有冷的感覺者則屬涼寒性。

人體的體質亦如疾病的性質一樣,有溫熱性即熱證者,亦有涼寒性即寒證者。另外,人體的健康狀況,建立於外在邪氣即入侵人體強勢(實證),與內在正氣生命活動即生理機能弱勢(虛證)之間的是否均衡。故外在邪氣強勢之「實證」以瀉,而內在正氣弱勢之「虛證」以補,最為恰當;因此治療時應適當運用「實瀉」及「補虛」的原則。若是熱證患者(依感冒為例,患者身體若有發燒,眼乾口渴,尿少而色黃者症狀),是給予寒性食物治療,或配合以寒性藥物治療;反之,若是寒證患者(依感冒為例,患者身體發冷,沒有口乾,尿多而色如水者),則以熱性食物治療,或配合熱性藥物治療。

( 知識學習科學百科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jasonliuliulang&aid=1316443

 回應文章

ruohjye
關於引用
2008/10/26 09:37

請問....我想使用這您的文章作報告的相關資料

是否可以呢?

報告....是關於飲食治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