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日本】圖書館免費開放衝擊圖書市場?
2011/04/05 00:15:30瀏覽867|回應0|推薦2

2011.3.10  中國文化報/毛莉


圖書館外借暢銷書引發風波

日本自上世紀50年代向公眾免費開放圖書館以來,如何定位圖書館功能、圖書館的發展走向就一直是日本人不斷探討的話題。225,日本作家樋口毅宏發售的新書再次引起了日本媒體對這一問題的關注。

樋口毅宏新書引起關注的原因不在於書的內容本身,而是因為該書的卷末語。樋口在卷末語中提了一個「史無前例」的要求──希望日本的公立圖書館在半年之內不要外借他的新書。作家為什麼要給自己的作品設限呢?原因很簡單,根據該書出版社的相關負責人的說法:「如果新書剛一發售圖書館就免費外借,勢必會影響新書的銷量。」樋口介紹,雖然新書的寫作耗費了他去年的大部分時間,但由於新書首印量只有6,000本、定價為1,600日元,他只能獲得96萬日元的版稅。樋口擔心,「如果圖書館不限制免費外借我的新書,那麼此書就可能不會再版,那我去年一年的勞動價值就只有區區96萬日元。這樣下去的話,大家在免費看書的同時,寫書的作家可能就會餓死了。」

對此,日本圖書館協會的總幹事松岡要作出回應說:「雖然樋口的想法可以理解,但我們必須意識到,圖書館是一個向所有人提供閱讀機會的平臺,從圖書館的公共性出發考慮,樋口的要求讓人很難接受。而且,沒有任何一條法律禁止圖書館外借圖書。」

在日本,樋口不是第一個質疑圖書館免費外借暢銷書做法的作家。此前,就有不少作家指責圖書館只是「免費借書屋」。早在2002年,日本最大的廣播電視機構NHK(日本廣播協會)曾經播放過一期專門探討圖書館應不應該外借暢銷書的節目,作家與圖書館之間的激烈交鋒引起了日本社會的巨大回響。9年過去了,這一老生常談的話題今天依然讓日本人爭得面紅耳赤。


雖然日本的圖書館從上世紀50年代起就開始免費向公眾開放,但在60年代之前,圖書館一直被認為是一堆「死」書的倉庫,而圖書館管理員就像是倉庫管理員。在這種情況下,日本圖書館界喊出了「圖書館是市民的圖書館」的口號。根據日本圖書館協會分別在1963年和1970年先後出臺的《中小城市公共圖書館運營》和《市民的圖書館》兩份報告,圖書館形成了服務市民的經營方針。增加圖書外借量便是落實這一經營方針的舉措之一。慶應大學圖書館資訊學系教授系賀雅兒認為:「出借暢銷書正是為了滿足市民要求,這對於圖書館來說,是理所應當之事。」很多圖書館表示,購入、收藏、外借暢銷書是圖書館的職責,但是圖書館購入暢銷書的費用在圖書館購書費用總額中所占比例非常低,讀者外借暢銷書的數量在圖書館外借圖書總量中所占的比例也極低,根本不會對暢銷書的銷量產生實質性影響。

近年來,日本政府財政困難,縮減了用於圖書館的財政預算。據旅日作家毛丹青向記者介紹,預算的減少直接影響了圖書館的購書能力,為了用有限的預算最大化滿足讀者需求,日本的圖書館開始實施指定圖書制度。在指定圖書制度下,讀者對某本圖書的預約量是圖書館考量是否購入該書的重要依據。而預約量很高的暢銷書就成了圖書館吸引讀者的招牌。有出版社舉例說,日本暢銷推理小說《模仿犯》在日本全國的圖書館的外借量達到20萬次,直接影響了該書數億日元的銷路。為保障作家利益,日本文藝家協會向政府提議在圖書館引入作者補償機制──對於外借量高的圖書,應該給予作者相應的補償。但是這一建議一直沒有被日本政府採納,一腔怨氣的暢銷書作者、出版社把矛頭對準了圖書館。他們對圖書館的功能提出質疑,批判圖書館從神聖的「知識殿堂」淪為唯暢銷書的「免費借書屋」。

關於圖書館到底是不是「免費借書屋」的爭論並不是一個偶然孤立的事件。在這背後,實際上是日本人關於如何定位免費圖書館功能的思考,是日本免費圖書館目前面臨困境的折射。作為完全依靠政府投入的公益性組織,隨著公共投入的減少,政府開始將一些公共圖書館委託給企業等私營機構營運。日本圖書館的民營化新動向備受爭議,享受慣了公共圖書館免費服務的讀者們不太願意買賬,他們認為「這是歷史的倒退」。只是,面對越來越少的政府財政支持,囊中羞澀的圖書館暫時也想不出什麼萬全之策。怎樣在與圖書行業各方達成相互理解的基礎上實現共同發展,將公共服務的職能實現最大化,是今後日本免費圖書館極待探索解決的重要課題。



( 休閒生活網路生活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jason080&aid=5052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