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廈」字的寫法與音讀
2019/03/24 00:31:02瀏覽4498|回應1|推薦43

「廈」字的寫法與音讀

    在《中華語文知識庫.中華語文大辭典》裡,「廈」字資料如下:

寫法:台灣標準字作「廈」,大陸規範字作「厦」;

音義:1.通用音讀:ㄒ丨ㄚˋxià ①用於地名。廈門,市名,在福建。②姓。

      2.台灣音讀ㄒ丨ㄚˋxià、大陸音讀ㄕㄚˋshà①高大的房屋;大樓。大廈|華廈|新廈。

②房屋後面突出的部分。前廊後廈。

    這是兩岸「廈」字的使用現況:寫法有「廈、厦」之異;

    音讀有同有異,相同的是地名及姓氏都讀作「ㄒ丨ㄚˋxià」,

     不同的是高大的房屋、房屋後面突出的部分「台灣音讀ㄒ丨ㄚˋxià」、「大陸音讀ㄕㄚˋshà」;

    還好,字義終究兩岸還是全同。

一、古人「廈」字的寫法與音讀

  1.「廈」字古作「夏」

    要說明「廈」字的寫法與音讀,還是必須從《說文》談起;因為,東漢許慎所著的《說文解字》,是中國以至全世界現存最古老的字典;這是我們的榮耀。

    許慎在東漢和帝永元十一年(100A.D.)編著的《說文解字》裡沒有「廈」字;現在《說文解字》有「廈」字是宋代徐鉉於雍熙三年(986A.D.)校訂補入的,稱為「新附字」。在先秦的經傳著述都用「夏」為「大屋」之「廈」。例如:《詩經‧國風‧秦風‧權輿》有:「於,我乎!夏屋渠渠;今也,每食無餘。于嗟乎!不承權輿。」「夏屋渠渠」就是「高大而深廣的大屋」。又如:《楚辭‧哀郢》有:「曾不知夏之為丘兮,孰兩東門之可蕪。」王逸 注:「夏,大殿也」。《禮記‧檀弓‧上》記「孔子之喪」一節;子夏述孔子之言說:「吾見封之若堂者矣,見若坊者矣,見若覆夏屋者矣,見若斧者矣」。「覆夏屋」據鄭注「覆謂茨瓦也,夏屋今之門廡也,其形旁廣而卑」。「門廡」就是四合院建築物廳堂以下四周延伸到大門的廊屋,包括無壁的走廊及有壁的房屋。

  2.「廈」字形成期

    那「廈」字是什麼時候出現的呢?

    有人說是《楚辭.宋玉.招魂》有「冬有穾廈,夏室寒些。」句,宋玉(約298-222B.C.)是戰國末期辭賦家。

    有人說是《淮南子.說林》:「湯沐具而蟣蝨相弔;大廈成而燕雀相賀。」《淮南子》是淮南王劉安(179-122B.C.)聚門客所撰。

    有人說是《太玄‧強》的大廈微。揚雄(53B.C.-18A.D.是西漢末期的文學家、哲學家、語言學家。

    還有人說是《三都賦‧魏都賦》的「隆廈崇起」,那是左思(約250-305A.D.)的名篇。

    從這些資料,可見「廈」字被造出後,歷經五百年的傳播使用,才站穩腳根的。

    3.「廈」字收入字書

    最早收錄「廈」字入字典詞書的是南梁及陳朝的顧野王(519-581A.D.)的《玉篇》;不只見於元刊本,更見於《玉篇零卷》(舊鈔卷子原本);只是注中引《禮記》文作「若覆廈屋者」,鄭注「夏屋,今之門廡也,其形旁廣而卑。」與今本略異,不知是版本不同還是傳鈔之誤。「胡假反」(據元刊本校訂)即廣韻「胡雅切」,今讀「ㄒ丨ㄚˋxià」。

    4.「廈」字異體歧音

    遼聖宗統和15年(997A.D.)釋行均編成的《龍龕手鑑》(高麗本)收錄三個「廈」字:

    1.「广」部「廈」:「音夏,廈屋也,又所下反」。「音夏」今讀「ㄒ丨ㄚˋxià」,「所下反」今讀「ㄕㄚˋshà」。

    2.「厂」部「厦」:「音夏,大也」夏今讀「ㄒ丨ㄚˋxià」。

    3.「疒」部「<疒夏>」:「俗,音夏,正作廈」。

    釋行均的意思是:大屋作「廈」字音「ㄒ丨ㄚˋxià」又讀作「ㄕㄚˋshà」;

    由「大屋」引伸作「大」之義字作「厦」音「ㄒ丨ㄚˋxià」;

    「廈」字另有俗寫作「<疒夏>」。

    也許這就是遼聖宗(宋太宗)時北方「廈」字的字形、字音以及字義。

    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1008A.D.)陳彭年等人奉詔修訂的《廣韻》裡「廈」字在上聲三十五馬韻「下:胡雅切」之下,只注「廈屋」;「胡雅切」今讀「ㄒ丨ㄚˋxià」。

    宋仁宗寶元2年(1039A.D.)成書的《集韻》裡「廈」字兩收:

    1.上聲.三十五馬.亥雅切收「廈」字注「大屋」;「亥雅切」今讀「ㄒ丨ㄚˋxià」。

    2.去聲.四十禡.所嫁切,收「厦、<广下>」兩個字形,下面注「房屋也,或作<广下>」。「所嫁切」今讀應作「ㄕㄚˋshà」。

    為什麼《廣韻》成書只過了二十六年,北宋朝廷就下詔另組一班人馬修纂《集韻》呢?據宋祁、鄭戩上書批評《廣韻》是說「多用舊文」,多用舊文就是承襲300年前--唐玄宗開元年間(720-740A.D.)孫愐編纂的《唐韻》;我們可以把《廣韻》裡「廈」字的字形「廈」與字音「胡雅切」視為八世紀到十世紀的傳統寫法與主流音讀;而《集韻》記錄則是十一世紀的情況--「廈」字除了傳統寫法以外,還有十世紀已存在的寫法「厦」,更有十一世紀新出現的「<广下>」;除了主流音讀「亥雅切ㄒ丨ㄚˋxià」以外,還有異讀「所嫁切ㄕㄚˋshà

    自《廣韻》、《集韻》以後的韻書,如《類篇》、《四聲篇海》、《字彙》、《正字通》、《字鑑》、《俗書刊誤》、《增廣字學舉隅》、《字辨》等,「廈、厦」兩種寫法一直存在,其它「<疒夏>、<广下>」等字形也都被判作「俗」、「誤」;字音一直以「胡假、胡雅、亥雅」的切語(今讀「ㄒ丨ㄚˋxià」)作主流,「所嫁切」(今讀「ㄕㄚˋshà」)也偶有出現。

二、現今「廈」字的寫法與音讀

    1.現今「廈」字的寫法

    「厦、廈」兩形體,雖然有「从厂」、「从广」的不同;「厂」是「山石之厓巖,人可居」,「广」是「因厂為屋也,从厂」;古人的「廈屋」是利用「山石之厓巖」以求堅固,今人利用「功效如山石」的水泥造大廈,那麼寫作厦、廈」兩形都有理可說;而其它如「龎龐」、「厩廐」、「厕廁」、「厔庢」、「厎底」都有「从厂」、「从广」皆可的現象,那為什麼「厦、廈」非統一寫法不可呢?從《國音常用字彙》、《國語辭典》,到臺北編的《重編國語辭典》裡,都在「廈」下出現「厦」字而並存,也沒有任何惡劣的影響為什麼不可以繼續並存呢?。有人會說「廈」的出現比較早,但是見錄於《玉篇》與收在《龍龕手鑑》裡,相差不到五百年而已,要說最早的應該是「夏」字,「廈、厦」兩字都屬於「後起字」啊就實際狀況而言,海峽兩岸以及世界各地使用漢字者,都認識「廈、厦」兩字,並沒有差別只是要進入某些資料庫必須用「廈」,而某些資料庫則必須用「厦」,造成搜尋資料的障礙而已;這是簡單的技術問題非常容易解決的,就看主其事者願意不願意做而已;如果主其事者以編「御覽」的心態經營資料庫,那我們就無言以對

    2.現今「廈」字的音讀

    「廈」有「ㄒ丨ㄚˋxià」、「ㄕㄚˋshà」兩音,本來就是並存的現象。民國21(1932A.D.)年五月七日教育部第三零五一號布告開始啟用的《國音常用字彙》裡,「廈」收兩音:ㄕㄚˋ音注語音ㄒ丨ㄚˋ音無注;依該書說明之12謂:「…有讀音為極普通者,則僅於語音下注之」可知,ㄒ丨ㄚˋ音為「極普通者」,意謂很普遍通用;也就是說:只有口語詞可以說成「ㄕㄚˋshà」音,而「ㄒ丨ㄚˋxià」音則無論文言詞、口語詞,都「普遍通用」。自此以後,由國語統一籌備會所屬「中國大辭典編纂處」編纂的《國語辭典》,到現在《重編國語詞典修訂本》,都一直維持

「讀音ㄒ丨ㄚˋxià、語音ㄕㄚˋshà」兩音並列。

    民國88(1999A.D.)3月臺北公布《國語一字多音審訂表》,表中「廈」只有「ㄒ丨ㄚˋxià」音,把「ㄕㄚˋshà」音併讀作「ㄒ丨ㄚˋxià」,這是在臺灣教國語的人覺得「廈」字讀「ㄒ丨ㄚˋxià」音可以不必再分文言詞、口語詞,所以都教「ㄒ丨ㄚˋxià」音;審訂廈」字讀音時就兩音併讀作單音「ㄒ丨ㄚˋxià」。併讀不適不可以,但是每個字有不同的背景,就像每個學生有個別差異一樣,教導學生必須尊重學生個別差異,要整理文字的音義,也要看各字的歷史淵源,不能一句「刪又讀音」就把「讀音ㄒ丨ㄚˋxià、語音ㄕㄚˋshà」兩音並列併為一音

    民國74(1985A.D.)年北京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普通話審音委員會發布了1985年12月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國家教育委員會、廣播電視部審核通過的「普通話異讀詞審音表」,表裡「廈」有兩音:

    「(一)shà(語)、(二)xià(文)~門 噶~。」

    這裡的「廈門」是地名用文讀「ㄒ丨ㄚˋㄇㄣˊxià imén」;

   「噶廈」是藏語的譯音,必須用文讀讀作「ㄍㄚˊㄒ丨ㄚˋgáxià」,

    除了這兩個有特別情況的語詞以外,其他口語詞讀「ㄕㄚˋshà」音,文言詞讀「ㄒ丨ㄚˋxià」音。

    這個規定與《國音常用字彙》文言詞讀「ㄒ丨ㄚˋxià」音口語詞「ㄕㄚˋshà」音是一樣,只是特別說明廈門噶廈」兩詞必須讀「ㄒ丨ㄚˋxià」音而已

從1950年開始編輯,到1954年11月才付印的《新華字典》,其發行在「普通話異讀詞審音表」之前,到2011年7月的第11版已歷經10餘次修訂。《新華字典》中標注「廈」字有兩音,「大屋子、房子後面的突出的部分」音shà(ㄕㄚˋ),地名「廈門」音xià(ㄒ丨ㄚˋ),與審音表沒有衝突,只是省略「語讀、文讀」標注而已。

其後大規模的《漢語大字典》、《漢語大詞典》,也都收錄「ㄒ丨ㄚˋxià」、「ㄕㄚˋshà」兩音,也省略「語讀、文讀」的標注。

「廈門」特別讀「ㄒ丨ㄚˋㄇㄣˊxià mén」,其它都讀「ㄕㄚˋshà」音,這樣注音好像沒有違背「普通話異讀詞審音表」的規定,但是一般人覺得分口語詞文言詞很麻煩,實際上一個詞是口語詞還是文言詞,有時候很難分字典詞典既然說只有「廈門」的「廈」讀「ㄒ丨ㄚˋxià」,其他的「廈」不讀「ㄒ丨ㄚˋxià」,當然就一「ㄕㄚˋshà」ㄕㄚˋshà到底了只把「廈門」的「廈」讀作「ㄒ丨ㄚˋxià」,其餘語詞都讀「ㄕㄚˋshà」。大家就這樣沿襲下來,成為大陸地區「廈」字讀音的現況。

兩岸「廈」字讀音的規定,在最高層文件是一樣的,但是基層發展趨向卻有不同;誰對誰錯將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的爭論現在兩岸「廈」字的最大公約數是兩音並存。

「廈」字有兩音是千年以來都存在的現象,現在為簡單化、一致化、標準規範化,把兩音合併當然可以,但是必須把範圍擴大到全體華人如果能夠順其自然或利用語文教育的方式引導兩音併讀為一音,當然是件好事;可是現在兩岸發展的方向並不一致,照這樣下去,不但併讀一音將遙遙無期,更讓海外華人、國際友人不知所宗,那就不是一件好事了啊!

 

( 知識學習語言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jangjnan&aid=125232537

 回應文章

【無★言】時代悲劇 (二)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9/03/24 10:58
大作中有一個漢字數字化的問題。拼音文字使用字母,創新字無問題,就是幾個字母的拼列組合。漢字要在電腦上創新字,並不容易。此點對漢字日後發展有重大影響
非女(jangjnan) 於 2019-03-24 15:26 回覆:

你的高見是對的,我深感無奈,也身歷其苦;

希望資訊工程專家、軟件專家能克服難點,為漢字開創坦蕩的前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