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的」字之音義(三)
2018/11/26 06:54:45瀏覽163|回應0|推薦4

「的」字之音義(三)

 

七、「的」引申作「確實、究竟」之義國語轉音ㄉ〡ˊdí

    一個漢字有字義不同而讀作兩個或幾個字音的情況;其中最通常的字音稱「如字」,其它字音叫做「讀破」;而字義引申改變其詞性就是「轉品」,有些字「轉品」後改變其字音就是「轉品讀破」。「春風風人、夏雨雨人、解衣衣我、推食食我」四個四音節詞,第二個字都是「名詞」讀「如字」,第三字都是「動詞」要「讀破」,就是「轉品讀破」的例子。但是轉品的字雖有讀破現象,卻不一定要讀破;字義引申到什麼程度要讀破,並沒有明確的標準。

    前面說過:「的」字從南北朝(420-589A.D.)到民國初年的一千五百年裡都讀「入聲、端母、錫韻」的「都歷切」,在北京音系的今讀可作ㄉ〡dī、ㄉ〡ˊdí、ㄉ〡ˇdǐ、ㄉ〡ˋdì四種聲調。而「的」字在「音、義」配合上,從本義「明」引申作「白、靶心、目的、目標、標準、花鈿、面靨、丹注、山峰」諸義,都讀本音ㄉ〡ˋdì,只有引申作「確實、肯定,究竟、到底」之義,國語裡轉音讀破作ㄉ〡ˊdí。

    傅縡(530-585A.D.)在〈明道論〉裡說:「夫居後而望前,則為前;…彼此之名,的居誰處?」「的居誰處」的「的」從「目標」引申作「究竟、到底」之義,《廣韻》讀入聲「都歷切」,國語變讀作陽平ㄉ〡ˊdí。

  〈大目乾連冥間救母變文〉裡,夜叉王對尋母的目乾連說:「青提夫人欲似有,影響不能全指的」,「影響」是「音信」,「影響不能全指的」就是「信息已無法確切指明了」,「指的」即「確切指明」,國語讀作ㄓˇ ㄉ〡ˊzhǐdí。

戴叔倫(732-789A.D.)〈送車參軍江陵〉詩有:「海上舊山無的信,東門歸路不堪行」,「無的信」就是「沒有確實的消息」,「的信」讀作ㄉ〡ˊ ㄒ〡ㄣˋdíxìn。

白居易(772-846A.D.)〈送鶴與裴相臨別贈詩〉詩:「穩上青雲莫迴顧,的應勝在白家時」;王安石(1021-1086A.D.)〈上西垣舍人〉詩:「賦擬相如真復似,詩看子建的應親」;這些「的應」都是「確實應當」之義,都讀作ㄉ〡ˊ 〡ㄥdíyīng。

白居易〈百日假滿〉詩有:「但拂衣行莫回顧,的無官職趁人來」,「的無」是「確實沒有」之義;李贄(1527-1602A.D.)的〈西征奏議後語〉中說:「彼桀驁者遂欲以招撫狃我,謂我于招撫之外,的無別智略可為彼制,不亦謬乎」,「的無」也是「確實沒有」的意思國語讀作ㄉ〡ˊㄨˊdíwú

齊己(863-937A.D.俗家名胡德生)〈寄南岳諸道友〉詩有:「謾為楚客蹉跎過,卻是邊鴻的當來」;蘇洵(1009-1066A.D.)在〈上歐陽內翰書〉裡說:「陸贄之文,遺言措意,切近的當,有執事之實」;秦觀(1049-1100 A.D.)〈秋興擬白樂天〉詩:「不因霜葉辭林去,的當山翁未覺秋」;這些「的當」都是「確實」之義,國語都讀作ㄉ〡ˊ ㄉㄤˋdídàng。

蘇軾(1037-1101A.D.)〈光祿庵〉詩之二:「城中太守的何人,林下先生非我身」,「的何人」就是「究竟、到底是什麼人」,國語音ㄉ〡ˊ ㄏㄜˊ ㄖㄣˊdíhé rén。

賀鑄(1052-1125A.D.)〈點絳脣.一幅霜綃〉詞:「掩妝無語,的是銷凝處」,「的是」就是「確實是、實在是」,國語讀作ㄉ〡ˊ ㄕˋdíshì。

白樸(1226-1306A.D.)的《牆頭馬上》第二折有一段正旦唱的「罵玉郎」:「這的擔著利害,把你那小性格且寧奈」,「的擔著」就是「確實擔著」,「的」為「確實」之義,國語讀作ㄉ〡ˊdí。

劉獻廷(1648-1695A.D.)《廣陽雜記》卷二載:「耒陽有杜陵祠,祠後有冢,以爲公墓,…余聞岳州更有公墓,但未知的在何許」,「的在何許」是墳墓「確實在哪裡」,「的在」國語讀作ㄉ〡ˊ ㄗㄞˋdízài

其他還有「的保、的筆、的便、的對、的論、的句、的款、的耗、的見、的據、的切、的確、的知、的旨、的著、的正、的證、的意、的音、」,這些「的」都已經引申作「確實、肯定,究竟、到底」之義,《廣韻》雖仍讀入聲「都歷切」,國語卻都必須轉音讀作陽平ㄉ〡ˊdí。

( 知識學習語言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jangjnan&aid=120492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