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的」字之音義(二)
2018/11/25 10:19:47瀏覽184|回應0|推薦5

「的」字之音義(二)          

二、「的」由「明」引申作「白色」仍讀ㄉ〡ˋdì

  文字運用常會推演、發展而產生其他意義,這就是引申,產生的新意義就是引申義。「的」字由「明」引申作「白色」之義仍讀ㄉ〡ˋdì;古籍所記的動物有「的顙、的盧、的脰烏、的尾」,詩人用語有「鬢的霜」。

 

  1.「的顙」音ㄉ〡ˋ ㄙㄤˇdìsǎng

  《易經.說卦傳.第十一章》:「震為雷、為龍…其於馬也,為善鳴、為馵足,為的顙。」「的顙」就是「白額頭」,白額頭的馬通稱「載星馬」,「的」由「明」引申作「白色」;對於「載星馬」的珍愛,以賭馬聞名的香港馬圈至今還有「頭上一粒星,肯定是精英」之說,或許是馬頭有白點容易識別吧!如果找到左後腳呈現白色皮毛又有「白額頭」的馬,就可稱作「的顙」。

  2.「的盧」音ㄉ〡ˋ ㄌㄨˊdìlú

  劉備在「馬躍檀溪」故事裡騎著「的盧」,唐人胡曾(約840-?A.D.)詠史詩〈檀溪〉篇說:「的盧何處埋龍骨,流水依前繞大堤」;辛棄疾(1140-1207A.D.)的〈破陣子‧爲陳同父賦壯語以寄〉中說:「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兩人都是用「馬躍檀溪」的典故。記載「的盧」長相的資料,見於劉義慶(403-444 A.D.)《世說新語.德行》第31則:「庾公乘馬有的盧,或語令賣去。」劉孝標(462-521A.D.)注「伯樂(原名孫陽,約680-610B.C.)《相馬經》曰:『馬白額入口至齒者,名曰榆雁,一名的盧;奴乘客死,主乘棄市,凶馬也』」。庾公即庾亮,《晉書.庾亮傳》亦載此事,字作「的顱」。「的顱、的盧」的「的」都由「明」引申作「白色」。從《相馬經》我們知道「的盧」長得「白額入口至齒」;這樣的馬也許比「的顙」多,我從古哥(google)圖片裡看到不少「的盧」馬。

  3.「的脰烏」音ㄉ〡ˋ ㄉㄡˋ ㄨdìdòuwū

  李延壽(貞觀年間官拜崇文館學士,生卒年待考)編纂的《南史•賊臣傳》裡記載侯景(503-552A.D.)之事有一段說:「於時景修飾臺城及朱雀、宣陽等門,童謡曰:『的脰烏,拂朱雀,還興吳』」,「的脰烏」就是白頸鴨;從前在中國的東南沿海和中南半島地區都可看見,所以童謡以牠為開頭。不過據香港觀鳥會報告,目前白頸鴉最大的棲息地(湖北、湖南及安徽三省交界的大別山)只紀錄得450隻,而香港只剩362隻。

 

  4.「的尾」音ㄉ〡ˋ ㄨㄟˇdìwěi

  劉義慶《幽明錄》第86則說:「華隆好弋獵。畜一犬,號曰『的尾』,每將自隨…」。故事也被收入李昉(925-996A.D.)主編的《太平廣記》卷第437畜獸四,題目為〈華隆〉。「的尾」就是白尾巴,「的」由「明」引申作「白色」。在網上可以看到符合「的尾」特徵的名犬。

  5.「鬢的霜」音ㄅ〡ㄣˋ ㄉ〡ˋ ㄕㄨㄤbìndìshuāng

  晚唐福建詩人黃滔(840-911A.D.)的 〈送友人邊游〉詩有:「親咏關山月,歸吟鬢的霜」句;「鬢的霜」就是「鬢髮都變白如霜」,「的」由「明」引申作「白色」。

三、「的」由「明」引申作「靶心」仍讀ㄉ〡ˋdì

  由「明」引申作「靶心」的「的」,不論單音詞「的」或複音詞都讀ㄉ〡ˋdì音。射箭的箭靶以靶心最明顯,古人稱「靶心」為「的」是「的」字「明」義的引申用法。

《詩‧小雅‧賓之初筵》說:「大侯既抗,…發彼有的,以祈爾爵」,「大侯」是射箭的大靶子,「的」就是箭靶上最明顯的「靶心」;韓非(約281-233B.C.)的《韓非子‧內用人》有:「發矢中的,賞罰當符」,「中的」的「的」就是「靶心」;同書〈內儲說上〉:「李悝為魏文侯上地之守,…令之射的,中之者勝,不中者負」,「令之射的」的「的」也是「靶心」;又同書〈外儲說左上篇〉有:「設五寸之的,引十步之遠,非羿、逢蒙不能必全也」,「的」也是「靶心」;王充(27-97A.D.)《論衡‧超奇》說:「論說之出…,猶矢之中的。」「矢之中的」,「的」仍是「靶心」;曹植(192-232A.D.)〈白馬篇〉說:「宿昔秉良弓,楛矢何參差。控弦破左的,右發摧月支」,「破左的」的「的」就是練習射箭的「靶心」;劉勰(465-521A.D.)的《文心雕龍‧議對》說:「對策者…譬射侯中的」,「的」就是「靶心」。這些「的」字都由本義「明」引申作「靶心」之義音ㄉ〡ˋdì。

  荀子(約316-237B.C.)的《荀子‧勸學》裡說:「是故質的張而弓矢至焉」,據《周禮‧天官‧司裘》「皆設其鵠」鄭玄注:「…四寸曰質」,「質」是四寸的小箭靶,「的」是「靶心」,「質的」構成複音詞成為箭靶的通稱音ㄓˊ ㄉ〡ˋzhídì。

  韓愈〈國子助教河東薛君墓誌銘〉有:「九月九日大會射,設標的高出百數十尺」,「標的」就是設在高處的「箭靶」,讀作ㄅ〡ㄠ ㄉ〡ˋbiāodì。

  《戰國策.齊策五》蘇秦(約337-284B.C.)說齊〈兵後起則諸侯可趨役〉中說:「今夫鵠的,非咎罪於人也」,「鵠的」就是「箭靶」,讀作ㄍㄨˇ ㄉ〡ˋgǔdì。

 

四、「的」引申作「目標、標準」音ㄉ〡ˋdì

「的」字從「靶心」之義抽象化,就引申作行為的「目標」或事物的「標準」,這是ㄉ〡ˋdì音目前最常見的字義。它除作單音詞,也可以因應文氣之需要構成複音詞。

《韓非子‧外儲說左上》:「人主之聽言也,不以功用為的,則說者多棘刺、白馬之說」,「以功用為的」就是「把功效作為目標」,「的」字已從「靶心」之義抽象化作「目標」了;柳宗元在〈陸文通先生墓表〉裡說:「其道以生人為主,以堯舜為的」,就是說「陸文通先生的道統,以一般百姓爲主體,以堯舜爲標準」,「的」字也從「靶心」之義抽象化作「標準」。陳亮(1143-1194A.D.)〈春秋比事序〉:「雖其論未能一一中的」,「中的」是「中肯」,「的」字就是「目標」;張居正(1525-1582A.D.)〈答賈春宇計俺酋死言邊事〉:「奉翰示,料度虜情,一一中的」,「中的」的「的」也是「目標」;這些抽象化作「目標、標準」的「的」都讀作ㄉ〡ˋdì。

《韓非子•問辯》:「今聽言觀行,不以功用為之的彀」,就是「現在聽取言論、觀察行為,不把功用作為它的目的」,「的」本為「靶心」,「彀」字義是「拉滿弓」,組成複音詞「的彀」由「射箭的靶心」引申為「做某事的目標、目的」之義,讀作ㄉ〡ˋ ㄍㄡˋdìgòu。

高誘(205A.D.出任東郡濮陽令)在〈呂氏春秋序〉說:「然此書所尚,以道德為標的,以無為為綱紀」,「標的」的本義是「設在高處的箭靶」,在這裡抽象化作為「標準、準則」;司馬光(1019-1086A.D.)〈李僕射穆謚文恭議〉:「夫事親盡誠,與人不欺,行有標的」,「標的」就是「準則」;《宋史.卷四三五.儒林傳五.胡安國傳》:「安國彊學力行,以聖人為標的」,「標的」就是「標準」。這些抽象化作為「標準、準則」的「標的」都讀作ㄅ〡ㄠ ㄉ〡ˋbiāodì。

劉勰《文心雕龍.史傳》:「按春秋經傳,舉例發凡;自史漢以下,莫有準的」;鍾嶸(468-518A.D.)〈詩品序〉:「王公縉紳之士,…準的無依」;顏之推(531-591A.D.)《顏氏家訓.文章》:「邢子才、魏收俱有重名,時俗準的,以為師匠」;這些「準的」都由具體的「靶心」抽象化作「標準」讀作ㄓㄨㄣˇㄉ〡ˋzhǔndì。

劉知幾(661-721A.D.)《史通‧疑古》:「凡有遊談專對獻策上書者,莫不引為端緒,歸其的準」;《史通‧六家》:「其所著書,或謂之春秋,或謂之紀,或謂之略…大抵皆依《左傳》以為的準焉」;兩處「的準」都同「準的」一樣從「靶心」引申作「標準」之義,都讀作ㄉ〡ˋ ㄓㄨㄣˇdìzhǔn。

現代語「不達目的絕不終止」;「人生以服務為目的」;「目的」從「靶心」引申作「目標」之義音ㄇㄨˋ ㄉ〡ˋmùdì。

 

五、「的」引申作「婦女的花鈿、面靨、丹注」音ㄉ〡ˋdì。

古代婦女面部裝飾的花鈿或面靨,都「美化」得很明顯,統稱為「的」,《廣韻》作入聲「都歷切」,國語音ㄉ〡ˋdì。

左思在〈嬌女詩〉描寫她女兒說:「舉觶擬京兆,立的成復易」,意思是「操筆學張敞在臉上裝飾塗抹,剛剛畫好又抹掉重來」,「立的」的「的」是泛指眉間的花鈿與雙頰的面靨,讀作ㄉ〡ˋdì。

徐渭(1521-1593A.D.)〈畫紅梅〉詩:「無由飄一的,嬌殺壽陽眉」,「飄一的」的「的」從婦女面部裝飾的紅點再引申作「紅色花瓣」,讀作ㄉ〡ˋdì。

《史記•五宗世家•程姬注索隱》所引「的,以丹注面」;《藝林彚考服飾篇》《五雜組》等筆記所引:「施華的結羽釵」、「點雙的以發姿」、「以丹注面曰的」,也都讀作ㄉ〡ˋdì。


六、「的」引申作「山峰」音ㄉ〡ˋdì

  山嶺是高起的地貌,其間以尖聳的山峰最明顯,所以稱尖聳的山峰為「的」,《廣韻》音「都歷切」,國語音ㄉ〡ˋdì。

  梁宣帝(名蕭詧519-562A.D.)的〈游七山寺賦〉:「神篢岩岩而獨立,仙的皎皎而孤臨」,「仙的」的「的」就是神仙之山的「尖峰」。王志堅(1576-1633A.D.)在《表異錄‧山川》裡說:「壑之凸凹者曰囂,峰之尖射者曰的」,明確地把「的」解釋為「峰之尖射者」。「的」由「明顯」引申轉指「尖聳的山峰」讀作ㄉ〡ˋdì。


( 知識學習語言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jangjnan&aid=1204584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