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4/11/22 01:27:38瀏覽1426|回應6|推薦80 | |
布加勒斯特市區著名的觀光景點政治意味太濃,教人的心情也跟著沉重, 還是換一景到郊區的國立農村博物館(National Village Museum)看看。 農村博物館始建於1936年,位於赫拉斯淘湖畔(Lake Herastrau), 是歐洲最大的露天博物館。這裡有許多小木屋,教堂和水車,全是從 羅馬尼亞各地精挑細選,拆了以後搬來,然後按照原樣重新復原的。 農村博物館是羅馬尼亞民俗學的寶庫,建築物的結構及庶民生活、文化, 因地方不同而有差異。這裡所重現的是18-19世紀,各地代表性的樣式。 此農舍雖然不大,而且還非常簡陋,但貼近自然、充滿綠意, 能讓人釋放負面情緒,身心都覺得平和、舒暢。 三步之遙五步之遠就有一座教堂,心靈的歸屬也輕忽不得。 半穴居的住宅可感受到當時當地農民生活的艱辛 殷實的農家院內堆著柴薪,院外放著牧草,粉白牆上的藍窗也另有一番巧思。 路邊的臨時住宅用來暫避雨雪 羅馬尼亞許多房子在屋頂加開氣窗,就像一對守望家園的眼睛。 有綠樹、圍籬,小巧的木屋,這樣的居住環境,是我嚮往的家園。 房子雖然小,廊前種了小花,溫馨又雅緻。 鄉村的教堂規模不需太大,能安我心就好。 來自北部與烏克蘭交界處的古老教堂,有超斜的 屋頂,以便隆冬的積雪快速滑落。 有水車的作坊 造型獨特的大門比圍籬高出2倍,有木雕、拱型的門框, 頂部還有兩個十字架,這可能是神職人員的居所。 農村博物館有豐厚的農村文化底蘊,在這裡走一圈好像逛遍了羅馬尼亞的 村鎮,雖然房舍都是百年以上的樣式,但古樸、簡單,與大自然融為一體。 我喜歡這裡不參雜質的鄉村氣息,看著一片綠、聽著天籟,還有木屋的觸 感與芳香,大概是厭煩了都市的喧囂,內心深處有一種回歸自然的渴望, 和齊奧賽斯庫所建的豪華議會宮比起來,我覺得還是舊舊的農舍更深得我心。 我們在布加勒斯特先後待了2晚,都住同一家飯店。第一次僅是過境, 在四川飯店享用晚餐;第二次則準備賦歸,領隊帶我們去一間很小的 餐廳吃風味餐,這裡沒有樂師演奏,當然也沒有歌舞; 倒是牆上、天花板的壁畫以及掛鐘很耐人尋味。 這是聖經故事嗎?有點兒像摩西過紅海?其他的則猜不透。 牆上的掛鐘除了阿拉伯數字反寫,其排列到底有甚麼邏輯? 晚餐後大家依慣例四處逛逛,我們經過世貿廣場、自由新聞大廈, 然後到赫洛斯淘公園(Herestrau Park),這是布加勒斯特最大的 公園,鄉村博物館就在裡面,可惜晚上黑黑的,什麼也看不清, 只聽到遠處傳來廣播及嘈雜的聲響,原來公園裡正在舉行活動, 許多年輕人從四面八方簇擁而去,好不熱鬧! 我們避開人群沿著赫洛斯淘湖濱散步,因為湖泊太大了,走了好久 才繞出公園。這是在巴爾幹的最後一夜,時間過得好快,還沒玩夠 就已21天了,想當初我單槍匹馬到旅行社報名,到機場時只認識 一面之緣的領隊,玩了3星期後,和眾家姊妹變得很熟識, 和室友也相處得非常融洽。 這次旅行對我來說是一個很棒的體驗, 一個人出門,竟遇到很好的遊伴,天時地利人和無懈可擊, 一趟豐富之旅不但開拓了心胸、增廣了見聞,而且還為自己打氣、 充電、注入活力。巴爾幹對我來說不再神秘,也不覺得它是 火藥庫,反倒是複雜多樣的人文,讓我深感興趣,也挖到不少寶藏。 小小的布加勒斯特機場 經芬蘭、香港轉機,然後飛回台灣。 參考資料:
1. 洪茂雄著《南斯拉夫史巴爾幹國家的合與分》三民書局 2 .馬克‧馬左爾〈Mark Mazower〉著《巴爾幹——被誤解的歐洲火藥庫》 譯者:劉會梁 左岸文化 3. 張桂越著《追獵藍色巴爾幹》英屬蓋曼群島商網路與書股份有限公司台灣分公司出版, 大塊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發行 4. 《東歐》Mook墨刻出版 5. 巴爾幹各地旅遊導覽 6. 維基百科全書及網路資料
|
|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