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4/11/14 23:23:45瀏覽2160|回應4|推薦154 | |
離開希奈亞,我們的旅程進入尾聲,最後一站是瓦拉幾亞平原中央的 布加勒斯特(Bucureşti)。 布加勒斯特是羅馬尼亞首都,城市發展已 500多年;15世紀時弗拉德三世(吸血鬼原型)在這裡建要塞, 17世紀時瓦拉幾亞公國以此地為首都。 布加勒斯特在羅馬尼亞語為“歡樂之城”。相傳十三世紀時,有一個名叫 布庫爾(Bucur)的牧羊人,從邊區趕著羊群來到此地;他發現這裡水草豐美, 氣候溫和,因而定居下來;此後移住的人越來越多,逐漸發展為城鎮。 (上圖為布加勒斯特大學) 近代羅馬尼亞曾受鄂圖曼土耳其、沙俄等列強控制。俄國於克里米亞戰爭 失敗後,法國為防堵沙皇進一步染指君士坦丁堡,極力鼓吹,讓瓦拉幾亞 公國和摩達維亞公國合併,1859年一個嶄新的“羅馬尼亞”國誕生了, 從1862年起,布加勒斯特就扮演國都的腳色。 因為感念法國及對法國 文化的崇拜,當時許多人都想把布加勒斯特打造成「巴爾幹半島的 小巴黎」,因此今天走在街頭仍可看到一些巴黎的影子。 凱旋門初建於1922年,當時是紀念羅馬尼亞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的 勝利及陣亡將士,今日所見是1936年重修的。 喬治•埃內斯庫博物館(George Enescu Museum)收藏了許多羅馬尼亞音樂家 喬治•埃內斯庫的文件,其《羅馬尼亞狂想曲》為其贏得國內外聲譽。 1900年建成的國家儲蓄銀行 議會大道中間隔著美麗的綠地及造型各異的噴水池 馬路分隔島中精雕細琢的噴水柱,有夠講究! 上面的照片都是從遊覽車上往外拍的,所以角度和清晰度都無法要求。 上圖中的龐然大物是布加勒斯特的地標──議會宮(Palace of Parliament) 尼古拉•齊奧塞斯庫(Nicolae Ceausescu)1965~1989年任羅馬尼亞 共產黨總書記,1967年至1989年兼任羅馬尼亞社會主義共和國國家元首。 在他統治的第二個十年,專制、獨裁又好大喜功,議會宮(共黨時期稱為 人民宮)就是他罪證的紀念碑。 議會宮占地33萬平方公尺,是僅次於 美國五角大廈的政府建築,1984年開始興建,當時羅馬尼亞經濟蕭條, 人民生活困苦,國力非常薄弱,而且還有許多外債,但齊奧賽斯庫 執意要建,要把它當作總統官邸、共產黨中央黨部及各行政部門…等。 為了修此建築,事前拆遷了幾座教堂、幾千棟民宅…。舉全國人力物力, 用了七百名建築師及2萬名工人,日夜三班不停地工作,到1989年羅馬尼亞 革命爆發時,議會宮僅築完七成。議會宮地上12層,地下4層,有1000 多個房間,整座建築估計至少花費40億歐元,也就是1700多億新台幣! 很可惜我們的行程並未入內參觀,但從羅馬尼亞旅遊導覽及網路上, 可知宮內使用許多水晶吊燈、大理石、金箔…等極盡奢華。 布加勒斯特中央大學(Central University )圖書館,在羅馬尼亞 共黨統治時,是惡名昭彰的秘密警察聚集之地。 大學圖書館旁的革命廣場(Piata Revolutiei)為1989年 民主槍戰的舞台,亦為布加勒斯特地區最著名的景點。 一把利劍穿破黑色的鳥巢,革命廣場上的方尖碑是 紀念革命成功、羅馬尼亞再造。 前共產黨總部 有小巴黎之稱的布加勒斯特在20世紀末,也上演了一齣羅馬尼亞版的 法國大革命。因元首奢華、獨裁、暴虐無道引發人民暴動。獨裁者齊奧塞 斯庫(Nicolae Ceausescu)1989年12月21日在前共產黨總部陽台做最後 演講,群眾高呼「打倒齊奧塞斯庫」、「打倒殺人犯」,局勢逐漸失控。 隔天早上原本支持他的軍隊也開始倒戈,並撤出布加勒斯特市中心,剩下的 防暴警察無法控制局面。齊奧塞斯庫緊急調來直升機,和妻子由屋頂搭機 逃亡,但不久即被逮捕並遭槍決,共產政權很戲劇化的一夕垮台。 前共產黨總部前之雕像 革命廣場對面的紅磚教堂,前面的半身雕像是紀念羅馬尼亞著名反齊奧塞 斯庫的良心犯人,他被監禁十多年,死前獲法國政府頒發人權傑出貢獻獎。 新古典主義的軍事俱樂部是官方宴會的場所 新舊合體,好奇怪的建築! 布加勒斯特寬敞的馬路及民眾 布加勒斯特有多瑙河支流流貫,綠樹成蔭,公園湖泊很多,是一個很美的城市。 上圖中的白色尖塔是自由新聞大廈,也是共產時代典型的史達林式建築,波蘭 華沙的科學文化宮,就長得和它一樣,聽說莫斯科同款式的建築有7~8座。 自由新聞大廈前伏臥的雕像,其意涵各位看官自己去想! |
|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