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8/07/29 01:49:09瀏覽8115|回應1|推薦32 | |
少年時代,第一位啟蒙我的作家是赫曼赫塞,那年我十六歲,是個即頑固又悲傷的少女,老是和自己做對,且不明白這世界到底是怎麼回事,那些年赫塞安慰著我,讓我知道: 人世如此不盡美好,而追尋自我的道路又如斯孤單。或許因為他已明白揭櫫過那條道路的路標,或許,爾後,我才覺得發生在我身上的一切都那麼正常與自然。 赫塞告訴我的是:追求自我實現是必然之事,但卻又是多麼的不容易。或許,赫塞替我打了預防針,悲觀的我再怎麼沮喪,自始至終一直堅持走在自我之路,沒有退縮或妥協。就像他說的,每一件事情的開始都是個魔術,它會保護我們,幫助我們活下去。還有,神讓我們陷入絕境,並非要毀滅我們,而是要讓我們去發現新希望。 我第一本讀的是「徬徨少年時」(Demian),那舊書我到現在仍保留著,有時還會拿出來翻閱,看著以前用筆的加線和加注,回味自己的年少。如果沒有赫塞,我一定更頑固及更悲傷,對人世更不解。 後來,我讀了赫塞其他的作品,我發現,赫塞的作品一直有自己的自傳成分,不管是「徬徨少年時」的德密安或「流浪者之歌」裡的悉達多王子或「鄉愁」的培德.卡門沁特,其實都是同一個人,也是赫塞他自己。 等到我自己開始寫作後,我也才知道,無論寫什麼故事,我其實也都是在寫自己。但是要像赫塞那樣完全沒有保留地把自己人生或成長過程中的各種挑戰和質疑寫成一個他人求道的故事,在這一點上,他是絕無僅有的作家,文學史上也只有他,選擇直接面對自我(作家本人)的人生命題,並且為題下作,寫那麼多書。 我常憶及,他的年少是多麼不幸,敏感纖細的他被父母逼迫去唸神學院那些日子是怎麼過的?為什麼他那時有自殺傾向,把買教科書錢拿去買了一把槍?後來他果真自殺了,所幸,槍枝恰好事先不巧走火,救了赫塞一命,赫塞後來把「人世」(die welt)二字書寫於牆上,從此再也不想自殺了。 人世二字成為解救他的救贖。 那時他宣稱「不是詩人,便什麼都不是」,已經寫了許多詩,實際上,他早在十三歲時便寫,從來沒斷念,廿七歲那一年,他寫了這本「鄉愁」,從此一夕成名,躋身暢銷作家行列,年少的赫塞便能以優美的德文寫作,還好他沒死,後來不但本本作品洛陽紙貴,他甚至還得了諾貝爾文學獎。 赫塞在二次大戰前後一度被歐洲文藝青年視為精神導師,作品暢銷無數國家,在五零年代,也是各地嬉皮的圭臬,那是拜他崇尚自然和遵守和平主義之故,時到今日,他仍然是世界各地青年最常閱讀的作家,網路上到處都截取他的文字和思想。 而我想,赫塞是佛教徒,他是東方的,中國文化思想深深影響著他。否則怎麼可能寫出像悉達多王子那樣的故事?不然便是繪畫救了他,我看過許多他的水彩畫,安靜,簡潔,明亮,繪畫投射他靈魂的正面,讓他忘記負面。那些年,他和第三任妻子妮儂住在瑞士盧加諾湖,他熱愛南國山水風光,有一陣子整天在做畫,那些顏色和線條組合緩和了他晚年的情緒,那些繪畫中的風景正是他內在的生活秩序:他渴望回歸大自然。 除了崇尚大自然和熱愛藝術,赫塞一直有宗教家的氣息,在許多書中,他強調友情和博愛精神以及承擔社會責任,他仰慕苦行僧聖芳濟,從小對學院教育不適應,但一直對手工藝深感興趣,還一度當過工人,長大後喜歡旅行,尤其去義大利。 上述這些人生面向在他的第一本書「鄉愁」中幾乎己顯現出原型。之後,他在其他作品也充分讓這個原型繼續發展。 此外,他母親的早逝及父親對他嚴厲的處罰也造成他人格極大的陰影,這些在很多作品中也都可讀到,在「郷愁」中,母親更早便死了,而培德卡門沁特仍然有自殺傾向,與父親終成陌路人。在寫「徬徨少年時」前,赫塞和榮格的學生楊格做了很長的心理分析,終於把童年惡夢托盤而出。他原來是榮格忠實信徒,但後來他揚棄榮格接近佛洛依德的理論。 赫塞的創作主題是自我追尋,他雖認為個人化是必然的,但個人不必與社會對立,他寬容地對待社會,甚至強調團體之間的責任和義務,強調友情和博愛,赫塞的博愛精神從第一本書「鄉愁」起到最後一本傑作「玻璃珠遊戲」全都表露無遺,諾貝爾文學獎必須頒給他。 誰最推崇赫塞?德國作家湯瑪斯曼及法國作家羅曼羅蘭。兩位恰巧也都是諾貝爾文學獎得主,那些年,赫塞被納粹列入黑名單,他的反戰立場激怒了許多民族主義思想的德國人,大半輩子都流亡瑞士,後來乾脆放棄德籍歸化瑞士,那些年,那二位好友經常通信鼓勵他。湯瑪斯曼極度推崇的作品是赫塞當年以主人翁辛克萊之名發展的「徬徨少年時」,他認為那書直追喬哀思的「優里西斯」和紀德「背德者」的重要性。 赫塞的反戰和平思想到今天還影響無數西方年青人,尤其是德國人,他們從小便必須在課堂上讀他,許多德國作家的寫作受到他的啟發,許多人也因為他而接觸東方或佛教文化,赫塞作品的自覺與自省態度深深改變了德國民族的內在靈魂。 在重新閱讀鄉愁這本書時,我跟隨著赫塞到了瑞士,去了我也摰愛的義大利,看到他如何在文學中獨自學步,如何陷入無望之愛,如何酗酒度日,又如何在友情中找回歡笑,重讀這本書,必須驚嘆:此書竟然出自一位廿七歲的作家,而這位少年作家已有多少的人生智慧! 我再度對赫塞的郷愁充滿郷愁。 ps:本文為遠流新版鄉愁而寫,該書已在台北上市。 SCRIPT language=JavaScript src=http://act.udn.com/ACT/U2U/u2uh_b2b.jsp?cid=8001&uid=jadechen123&style=uh_gray></SCRIPT
|
|
( 不分類|不分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