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台灣文化流
2019/02/24 15:53:22瀏覽343|回應0|推薦6

基督城文化節行之有年,今年躬逢其盛,重溫舊夢看新痕。

    「綠色出行」零排放有益環境,當今最時髦。我是騎著借來的單車來的,丟臉吧!連車都沒有。別的地方還在交通工具上較勁,在豪宅拚比。這裡的文化不來這個,有錢是你家的事,人不會遇錢矮三分,也不會見錢眼開,大家活得輕鬆自在。

     人最難得的是輕鬆自在,這裡的生活文化就是自在。懂得吃穿要三代人,新富往往表現出新貧,強國人剛嘗到經濟上的甜頭,學不來也不屑!「要強、要贏、要爭」就是要攀比似乎成了當今的舉國文化。

     文化靠交流融合, DNA的聯結跟毛利人親近了,紐西蘭也把台灣親切了。現在他們也喝珍珠奶茶。文化節少不了要把美食攤出來,台灣推出割包、煎餃廣受歡迎。華興協會以阿美族服飾代表台灣多年,只是達悟族的丁字褲在可以脫的國度,不達悟沒人敢穿。

     文化出行韓國搖頭晃腦甩飄帶有喜感,泰國佛舞以手掩靈活取勝,印度的服裝鮮豔,捷克的舞蹈優美、南美的音樂熱情洋溢。日本棄能劇、劍流用擊鼓表演也振奮人心。中國的醒獅拋桔與群眾互動、美人遮扇舞秀出女性恬靜優雅的美感。台灣山地舞動作整齊,十一位資深美女在頭目帶領下大動作的載歌載舞,相當不易。

      台灣和大陸臍帶很難割斷,撇開中華文化台灣找不到獨特的文化。近年紅不讓的三太子也叫囝仔仙,原型是中國的神仙小說「商周列國全傳」俗稱封神演義、封神榜中的哪吒。當朝仙多當朝並不知,三百六十五位神仙是在明朝才因書坐實,這些亙古八卦傳到現在根深蒂固,這就形成了文化。

     文化就像一條河河道不會永遠不變,隨著時代的進步種族的融合它也在流動著台灣文化以中華與本土流派為主要,但本土流的媽祖、佛主、地基主、恩主公、玉皇大帝加伯公老土地沒有一個是本土,為什麼台灣人信仰?文化是根,根刨了,祖宗找不到了,誰能答應!

       最近接觸多位台灣的年輕人來打工,兩個月找不到工作,昨天三位相伴上北島,另一位一周後也要去會合;另一對屋友來三年都在做工,收入也只夠生活,拿身份雅思要6.5想過比登天難,公簽再熬兩年滿五年有分,也怕到時當局改政策。不安定感使得婚嫁不敢確定,等通過立馬生孩子不然晚了,談笑之間盡是辛酸。這本是LOW經濟城市好住不好生活。並不是來到西方一切就變得美好。

 

    來自台灣談文化難免尷尬。台灣的文化在感傷的旋律、悲情的歌謠,台灣人謙讓和善難以表達。靠政府,當今在朝但謀權錢,民間自我野放,但走出國際一樣茫然。就像我們這些異鄉遊走的孩子,都跟他們的爸媽道平安說很好!這是我們對父母報喜不報憂的文化,但我們教的、生養的孩子心裡頭的苦誰來幫他。

     我把罵改成問:把孩子逼到海外成這樣!「執政者!妳們到底有沒有文化。」 

                                     2019/2/23深夜 寫於基督城 破老南遊記之七

( 創作散文 )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jack666&aid=124993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