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1/01/15 06:36:11瀏覽1844|回應8|推薦100 | |
我評陳若曦的小說,這樣寫著:
「 陳若曦晶晶的生日寫來爐火純青,非常喜歡及欣賞的短篇,可惜,最後結尾部份是它敗筆,使之不能跳脫主觀論述,使之變弱成了像似篇散文,要是去掉尾端就好了,原來讀者沈浸在小說塑造的氛圍裡(己作成虛構的實体),最後卻被拉回現實。明明可以是篇了不得的圓融文學想像的創作,只要去除主觀評述那就是篇就會是最完美的意像的呈現。」 會這樣寫,是認定既是寫小說,作者就該跳脫個人情感,是運用 想像重組自己的記憶。他是在進行一個彫塑, 創造一件藝術品,一個獨立於自己之外之作品。 這是我的小說觀,格友常會把小說牽拖到個人經歷上去認同,我想像的小說不是這樣,即使取材來自經驗,但寫成小說,就希望它是虛構的,希望它與自己分離,希望它獨立起來成為一個不是自我的個体;讀卡夫卡的小說我最有這種認同,不論他故事裡的「我」或是某「K」都是獨立的個体或人格,明知是作者,但也不是作者,那個K焦慮的東跑西跑,四處碰壁。我們不會為作者難受,那是小說裡的我是個虛構的人物,不論他曾如何貼近我,那不會是我,而是一個不相干的人 ── 幾乎可以說是「他」了。 小說只要有意識去塑造成為一篇虛構的成品,它就與作者分離,太多自我認同的寫作,我以為是散文,散文是與作者一体的,是作者在追述自己經歷。小說對我而言是現在式,是故事裡的人(角色)的個人遭逢,作為分離意識的作者不會在意苦難或不幸或者幸,創作裡的人物諸種遭遇與作並無直接撞擊,甚或是無干的,是作者創造的人物。作者可以冷靜,甚或冷淡的處理他創造人物的一切事故,不論如何投入與作者個人感受並不那麼相連或相干。 莫大UDN賣書 莫大FB賣書 |
|
( 創作|散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