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4/09/13 12:05:26瀏覽2442|回應3|推薦53 | |
閩江之珠(四)~東犬燈塔 東犬燈塔每天夜裡固定閃爍著一長兩短的燈號,默默地佇立在東莒島東北角,守護往來船隻130餘年。燈塔始建於清同治11年(西元1872年),同治13年(1874年)落成,創建年代僅次於金門東碇島燈塔(1871年),排名第二。
東犬即清光緒時東莒島的簡稱,東犬燈塔又名東莒燈塔,清朝鴉片戰爭失利,與英國簽訂南京條約開放五口通商後,因為福建沿海港澳曲折,礁石密佈,亟需新式的助航設施,以便於辨別福州方位。 當時的海關總稅務司英國人羅伯特·赫德倡議興建,原計畫設立於西莒,由於島上居民以閃光燈破壞風水為由堅決反對,且西莒地形坡度較陡,乃擇定東莒現址,東犬燈塔於焉誕生,也成為東莒的地標。
漫步在福正聚落,東犬燈塔常不經意在視線中出現。
從山坡上俯視福正灣澳,潮水一波波往岸上撲來,漁船靜靜的停泊在堤防內,山水相連,海天一線。
燈塔北側可遠眺壯闊的東海。
東犬燈塔於1988年被內政部評定為台閩地區第二級古蹟。塔高約19.5公尺,塔體厚99公分,由塔身、燈塔、塔頂三部分所構成。 光源經過蚌型水晶透鏡折射後,光程可遠達16.7海浬(約31公里),是國內第一座使用花崗岩建造的洋式燈塔,可以想像當年建造燈塔的困難。
東犬燈塔由英籍工程師韓得善設計,伯明罕強斯兄弟燈塔工程建造有限公司興建,耗時三年完成,矗立於燈塔山的山巔。
雄霸海濱隙地開花的濱當歸開在燈塔山野地裡,散景中的燈塔,只在黃昏後大放光明。 1956年臺海緊張之際,守軍曾將靠閩江口一邊的燈罩塗黑,以防共軍夜襲。1958年的“823砲戰”期間更全面停燈,直到1992年馬祖結束戰地政務始復燈,熄燈期長達34年。這段停止發光的期間,燈塔房舍一直由國軍管理,閒人勿近,就連當地居民也不得其門而入。
東莒燈塔設立的年代正是洋人操控中國海關進入正規化時期,沿海燈塔幾乎皆由洋人設計、洋匠督造、燈器及其他設備亦全由洋人購辦,外國進口。守塔事務則由華、洋共管,而這幾間宿舍即為往昔洋人駐守住宿之地。
將生命和歲月奉獻給海洋及船隻的守燈人稱為「燈塔守」,東犬燈塔展示館原為燈塔守辦公室,2008年6月開放,展示館內館收藏豐富的燈塔文物,增添了燈塔旅遊的豐富性,是不容錯過的遊覽景點。
東犬登塔最具特色之處,就是在連接燈塔與辦公室的草地上,築有一道長約30公尺的白色防風矮牆。因東犬燈塔位處高地,風勢強勁,每隔大約50分鐘,燈塔守必須登上燈塔轉動一次,為免手上的煤油燈被風吹襲,方便夜晚行走,於是築起了這道矮牆,連接燈塔守宿舍與燈塔,因而成了東犬燈塔的特殊景觀。
東犬燈塔內部的燈器過去採用二燈蕊多孔油燈,後來改為白熱石油氣燈,座頂疊澀出檐,上設工作平台,外圍鑄鐵欄杆,塔頂安圓拱形鑄鐵燈罩以及風標。
白雲下白塔、老松、矮牆、綠地構成一幅美麗圖像。
矮牆兩旁迎風松與瓊麻花遙遙相對。
花崗岩鋪成的石板路,刻畫著守燈人盡忠職守的歷程。
馬祖春天霧大,當海面霧濃時,塔燈照射距離不足時,就需要「霧砲」來協助。 「霧砲」是甚麼呢?霧砲通常是成對的,一左一右設置在燈塔附近,面對海面,每處燈塔的霧砲使用方式不盡相同。東犬燈塔的霧砲是在船隻鳴放「霧笛」時再配合鳴炮回應,讓船隻藉以判斷距離。
燈塔附近有處『8吋榴砲陣地』,馬祖各處的碉堡都似一間間海景屋,砲口面向大海,海上美景享用不盡。
增強二號這座碉堡曾是駐軍機動指揮所,「天下沒有打不敗之敵人,天下沒有完不成之事業。」對聯意氣風發,但是最大的贏家還是時間。
山坡上到處可見廢棄的據點,但已逐漸淹沒於蔓草中。
遠方海面看似平靜,山崖下的礁岩旁卻是波濤洶湧,拍打岸上礁石隆隆作響。
五結芒的彼端,犀牛嶼靜靜橫臥海上,破雲而出的陽光所散發出來的,是馬祖獨具的靜謐之美。
陽光從雲層間隙穿射而下,戰地裡國旗矗立在東犬登塔園區裡,一股國家認同感油然而生。
近晚時分,陽光將遠處海平面上的天空染黃。
入夜後再遊燈塔,滑動的雲朵將明月半掩,滿天的星斗像極了撒在黑絲絨上的鑽石般耀眼。
夜色掩映下的東犬燈塔,規律閃動著的光柱,在每個夜裡依舊準時投向黝黑的海洋,指引航行船隻的方向。隨著衛星定位等航海設備的普及,燈塔對夜航的重要性已漸趨式微,然而,它在航海史中的地位,卻永遠無法為人所遺忘。
閩江之珠六部曲: |
|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