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4/08/16 22:14:09瀏覽2924|回應6|推薦64 | |
閩江之珠(一)~南竿卡蹓
馬祖,這錯落在閩江口外的一串珍珠,隨著解除戰地政務的管制,她神秘的面紗,被一波又一波的觀光客揭開,有別於臺灣的閩東風情,方逐漸為人們所熟悉。 班機在南竿機場跑道降落,轉入航站前停妥,映入眼簾的是藍天綠地,很難想像這裡曾是國共對峙時期,充滿肅殺氣息的戰地前哨。 這裏是全臺灣地區唯一以福州話為主要語言的縣市,當地人多稱為「平話」或「馬祖話」。1992年戰地政務解除,
馬祖為福建省連江縣政府所管轄,下設南竿、北竿、東引及大坵四鄉。其地名的由來,由於年代久遠,老成凋零,部分已不可考。連江縣誌認為是宋朝福建莆田湄州島林默娘負父屍飄流至南竿,後人興建媽祖廟,並因此以「馬祖」作為列島總名。至於「媽祖」如何變成「馬祖」,普遍有兩種說法,一說是為避媽祖名諱,乃改為「馬祖」,另一說則是軍管時期,軍方認為「媽祖」無法突顯出戰地前線精神,故去「女」字邊,增加剛猛之氣。
7月7日到訪,馬祖日報博奕新聞在上頭,這引起正反雙方激烈辯論的議題如果成真,馬祖究將變成何種風貌,無人能知。
南竿島是馬祖交通最便捷的地區,舊稱「下竿塘」、「南竿塘」,面積約10.64平方公里,為馬祖列島中的第一大島,是馬祖海空交通、政治經濟、教育文化之中心。 福建省連江縣居民看中馬祖列島豐富的漁產資源,陸續移居至此。民國初年另一波移民自福建長樂縣渡海定居,為便於捕漁作業,以灣澳為原點,發展出一澳一村的聚落模式,也為島上帶來閩東文化及信仰。
「開罈香百里,洗甕醉千家。」馬祖酒廠位於牛角村口,使用甘美清冽的泉水,所釀出的佳釀盛名遠播,尤其以大麴、高梁、陳年老酒最為得名。馬祖人常感嘆,明明他們的酒相較於金門高梁,毫不遜色,而其名氣卻差了一大截。
展覽櫃上展出馬祖酒廠歷代出產的紀念酒、已絕版的藥酒等珍貴酒類,遊客還能透過影片介紹、實物展示的方式,來了解馬祖酒廠的過往今昔。
八八坑道位於酒廠斜前方不遠處,施工期歷時約10年,於1974年完工,當時司令官夏超為慶祝蔣公88歲誕辰,因此命名為「八八坑道」。 坑道主體由花崗岩構成,相傳是先民躲避海盜的藏身山洞。國軍進駐馬祖後,加以鑿高、挖深與強固,改闢為戰車坑道,全長
將進酒 李白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迴。 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
坑道內酒香四溢,置身其中不禁令人微醺,主通道為罈裝老酒存放區,次通道則為高粱酒系酒槽區。
八八坑道一度曾為中華電信的機房,至1992年冬,軍方才正式移交馬祖酒廠使用。馬祖酒廠接收後,改為儲酒用,不僅是馬酒的一大特色,八八坑道相關商品的上市,更一舉打響它的名氣。 花崗岩的石牆,不時滲出泉水,維持了酒窖裡的低溫及濕度,長年溫度約15
南竿鄉介壽村是目前連江縣政府所在地,大樓林立,繁榮的景致,看不出是這兒是距離臺灣114海浬遠的偏遠離島。
四維村的科蹄澳白馬文武大王廟,其山牆曲線造型仿火焰燃燒般之「封火山牆」,是最大特色,其功能與意像均有防火祈安之意。 馬祖境內守土大王是各村莊的地頭神,村民往生時家人要前往大王廟報亡的,具有城隍功能,但又不同於土地公(福德正神)。馬祖地區「白馬尊王」、「白馬大王」、「文武白馬大王」來源不同,都被當作「白馬王」來崇拜,但不影響他們虔敬的心。
清水濕地,早年為自然形成的沙灘,近年來因防波堤的興建及海砂的挖取,乃成為現今的泥灘、砂岸、水泥岸等景觀。再加上山坡地的地下水源滲出及家庭污水所帶來的有機質營養源,造成了清水濕地生態蓬勃的風貌。2005年間地方政府為了興建公園、停車場,計畫填平清水澳,經地方人士、學者及保育團體的努力,始於2006年經內政部營建署列為國家級濕地,免除一場生態浩劫。 馬祖國家風景區遊客中心設在仁愛村,找來了黑嘴端鳳頭燕鷗(神話之鳥)代言,它們可是被世界鳥類紅皮書列為瀕臨滅絕等級的珍貴海鳥喔。馬祖列島中有些不適人居的島嶼在沒有人為干擾的狀況下,成為海鳥繁殖的最佳處所。
仁愛村在南竿鄉的南側,舊稱鐵板,因為澳口退潮時潮線後退到最低處的海床,有塊黑色堅硬的沉積岩平躺於沙灘上,居民稱其為「鐵板」。仁愛村的建築正被現代化的水泥所取代。村中花崗岩印石建築已成了少數,岸邊傾頹的房舍,見證歷史的滄桑。 一澳一村的聚落模式,使得馬祖各地聚落相似度甚高,回臺灣覽照片時,還真有點分不清是哪個澳口哪個村。
鐵板天后宮旁搭建了一座鐵板燒塔裝置藝術,目前在馬祖鐵板社區,每年中秋節都會舉辦燒塔活動。 據說早年因為物資缺乏,棺材板、茅廁板之類的器具不能當柴火燒。當這些東西廢棄不用時,就選在中秋燒塔時燒毀,表示惜福、尊敬,並有除舊送厄之意。現代雖然沒有這類古早廢棄物,但是在生活壓力下,人們內心卻充滿夢魘和陰影,因此,當地社區協會設計「除穢卡」,讓民眾寫下恐懼,透過塔的燃燒而遠離,進而充滿勇氣面對未來,燒塔成了當地節慶特色活動。
穿梭在仁愛村巷弄間,感受在地風情。
南竿島四面環海,聚落皆靠海依山順勢而建,村內巷弄起伏曲折,從屋宇間隨意望去,碧海藍天,風情萬種。
從傾圮到只剩一面牆的老屋小窗望去,依然是一棟人去樓空的老宅。馬祖人口外流嚴重,開放觀光後,遊客反比當地人多。
馬祖海風強勁,民居通常於屋頂鋪設板瓦,板瓦不施灰漿,僅採磚石壓瓦,既防止狂風掀瓦,也便於修補更換,壓瓦石既有平整的磚石,也有不規則的亂石。瓦縫可透風,成為所謂的「會呼吸的房子」,為建築上之最大特色。
津沙位於南竿西南隅,是馬祖列島極西點,也是馬祖最多原籍大陸連江縣移民的漁村聚落。因擁有如金砂般細緻的沙灘,故名金沙,後寫作津沙,是賞夕陽、踏沙灘的好去處。經劃定為聚落保存區後,政府出資修繕倒榻破敗的古厝,由地方人士集資裝璜與經營民宿,這曾經被人們遺忘的南竿後花園,開始邁向休閒旅遊的嶄新未來。
防空洞上的馬賽克瓷磚貼圖,貼出聚落村景,村內閒置空間的再生與活化,讓津沙成為了馬祖的魅力小莊。
花崗岩牆下擱置廢棄漁船、漁具,簡單的造景訴說著早年興盛的漁業。
津沙也以老酒聞名,來自村中甘甜的泉水,釀造出好酒,常見酒甕裝飾的圍牆出現在聚落中。
津沙村的信仰中心是天后宮,據說是馬祖唯一供奉黑面媽祖的地方。
在聚落中漫步,木製門板上刻著花瓶,寶瓶保平安,門旁裝飾的中音號則不知是否暗示著屋主的身分。
屋簷排水口常見魚形雕飾,通常兩側各一,形成「雙鯉吐水」的景象,既有美化的作用,兼具祥瑞之寓意。
隨著漁場枯竭,人口外移嚴重,聚落內隨處可見荒廢的宅院。
整修過的傳統建築,屋主在門口的擺設,頗具巧思。
日漸增多的遊客,吸引了許多馬祖人返鄉修繕故居,轉型為民宿,投入旅遊業,為已經沒落的傳統漁村注入新生命。
曾是漁船滿澳口的沙灘,只剩潮水仍不斷起落,和從大陸閩江口順著海潮帶來的垃圾。
隨著兩岸逐漸和解,劍拔弩張的氛圍,早已沖淡在時光洪流中。回顧馬祖的興衰,雖然蕭瑟滄桑,大量外移的人口,卻遺留下來了充滿古僕美感的馬祖建築,建築美學精華盡在於此。 這趟離島之旅,將陸續推文,南竿卡蹓、戰地風情、東莒慢遊、東犬燈塔、大坵印象以及芹定北竿,細細品味馬祖這遺世而立的閩江之珠。
閩江之珠六部曲: |
|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