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4/09/01 08:22:03瀏覽3415|回應0|推薦48 | |
閩江之珠(二)~戰地風情 1949年國軍撤守至馬祖,使得原本寧靜的馬祖小島,頓時成了軍人島。尤其當時國共對峙,兩岸局勢劍拔弩張氣氛緊張,全島軍民人人皆兵,一切的建設都以「反攻大陸」為考量。
南竿福澳港映入眼簾這幅照片,曾多次出現在教科書上,這座大紅色的「枕戈待旦」巨型照壁,是象徵馬祖戰地精神的代表之作,巍巍聳立在南竿福清嶺上。先總統蔣公於民國47年7月蒞臨馬祖巡視防務時,為嘉勉馬祖軍民不忘復國之志而親筆所題,也是歷史時代的一種具體標誌,其價值也在戰地文化景觀的脈絡下得以彰顯。
從海面上看,岩壁上的碉堡是86據點,連江縣政府財政局統計四鄉五島的防空避難設施,初步估計有256座,包括了防空洞與兩用碉堡、地下化工事及坑道等,遍布馬祖各地,有學者指出,馬祖是世界坑道最密集的島嶼。
前往梅石大砲連路上,兩旁有相思樹遮陽,馬祖海風強勁,大樹不多見。
大砲連中仍在服役的240雷霆巨砲,美軍協防提供給臺灣的防衛利器,也是國軍現役武器中口徑最大的火砲,在戰況激烈的年代,它可是馬祖人的守護神。 雖然仍在服役,但已有10多年未曾試射,除了不增加兩岸對立的氣氛外,巨砲射擊時的聲響太過於驚天動地,也是它無用武之地的原因。10年前最後一次試射,震碎了不少民宅玻璃屋瓦,馬防部賠償所費不貲,240大砲從此「偃旗息鼓」,只做靜態操演,現在此門砲象徵的歷史意義,大於實質的作用。
勝利水庫位於清水村西南方的臨海峽谷,是馬祖最大的水庫,利用天然山谷地形築堤攔水而成,並於其內飼養淡水魚,為混凝土重力壩。
位於勝利水庫旁的勝利山莊,為開鑿花崗岩山壁而建成,現為軍方所管轄,原用來接待總統或貴賓作為參訪馬祖時的招待所之用,在 近黃昏時,科蹄澳海面波光粼粼。
從廢棄碉堡往窗外看,靜止的海面感受不到絲毫的戰地氣息,窗台上的龍葵(黑仔菜)長的還真健壯,既開花又結果的。
很欣賞這條有智慧的津板路,因為戰地水泥有限,為求鋪設更長的道路,戰備道路變成如此模樣,踏實又平穩。
晨曦照射在中華民國陸軍
雄壯威武的海龍蛙兵雕塑立在入口牌坊前,關於水鬼們傳奇的英勇事蹟,常在士兵間繪聲繪影轉述,每一則皆充滿傳神色彩。
鐵板西邊海上有一座獨立的岩礁,由於地形險要,曾被闢為軍事據點,長期由防區最精銳的兩棲蛙人部隊一班兵力日夜戍守,故稱為鐵堡(51據點)。
俯瞰鐵堡,漲潮時將更顯出小島的獨立性。 鐵堡岩礁內部已鑿空,上面覆以水泥掩體,粉刷迷彩漆料,並設置草綠色防護網架,堡內有地下石室、坑道、射口、砲台、房間、廁所及廚房等空間,麻雀雖小,五臟俱全,是海防上的要塞,展現出「鐵血剽悍、海上堡壘」的氣魄。
這個角度望出去,三面環海,地勢險要,若無當年一群日以繼夜在此守護的戰士,何來臺灣本島免於戰火蹂躪的安寧?
島上隨處可見瓊麻,原來是當年刻意分配種植,瓊麻劍形葉片肥厚,頂端具紅褐粗硬刺,適合抵禦敵人,海岸防衛用。
窗外一方是對岸、一方是漁船進進出出的仁愛村漁港,現今戰火硝煙已遠離,鐵堡經過整修後,以另一種風貌呈現,成為一處體驗戰地風情的熱門景點。
津沙港邊有一青天白日徽章的軍事碉堡,取名為津沙鐵血碉堡(56據點),門口寫有「反共抗俄、殺朱拔毛」的精神標語。入口窄小僅容一人進出,目前改建成可參觀的社區小型藝廊。至於碉堡右側建築物則已改建成觀光公廁,又稱碉堡便利屋。
大漢據點(43據點)是突出於鐵板沙灘與北海坑道之間一座岬角,位於南竿南方的鐵板海岸線上,於1976 隨著兩岸情勢和緩,因具有觀光發展的價值,國軍便將大漢據點移交給馬祖國家風景區管理處管理,並於2006年整修完成開放參觀。
走入據點內,每一處槍口、砲口均面向海洋,充滿肅殺氣息。 大漢據點所面對的並不是中國大陸而是南竿的東南方,控制南竿到莒光的水道,體現了國軍當年「緊扼海疆、大漢天威」之勢。
90高砲是砲兵主力之一,專門對付敵方艦艇及登入車輛,是屬於多用途的火砲,防空、殺傷人員、反坦等等皆可勝任,在外島之90高砲後期都駐防在據點內服役。
砲台牆上畫有中共船艦的識別圖,這小抄在我這沒到外島當過兵的死老百姓眼裡,看起來都很像,只不過可以體會當年的駐軍還真用心。
大漢內據點共分3層,最上層為軍方連部,第2層設有生活圈及預備機槍陣地,最下層設有4座90高砲陣地、簡報室、中山室、庫房、儲藏室等空間。
坑道寬約1.5公尺,高約2公尺,主坑道長150公尺,支坑道長為80公尺,合計230公尺。透過牆上昏黃的燈光,當年槍林彈雨、砲聲隆隆的情境只能意會了。
中山室牆上對聯「大丈夫效命疆場、小女子獻身報國」,是梅石831的寫照。 831軍妓館是馬祖特約茶室的簡稱,1952年設立,當時以犯重罪之女性或向831軍妓館借錢賣身還債者為主,一般以3~5年一期,已於1992年裁撤。
順著大漢據點臨海的山勢稜線看去,海岸邊坡上有一座如印地安人的頭形側影,或有人說像是黑金剛、大猩猩頭。此處岬角邊坡長年受到海浪與風力的刻蝕,造型唯妙唯肖,讓人驚奇,充分滿足了各自的想像力。
位於大漢據點附近,旁有步道經過的安全士官室(44據點),是一機槍據點,建物完好,含衛兵哨、彈藥庫,機槍堡等。現已改作為觀光用途。安全士官室外牆入口上題有「養天地正氣、法古今完人」;內牆出口上題有「我不殺匪、匪必殺我」,這標語挺嚇人的,才幾年光景,當年的「匪」,如今也來臺觀光了,而且就在你、我身邊。
可別以為這草叢中的雷區是假的,馬祖列島還有些雷區未清除,告示、標示不准進入的地區,就別拿性命開玩笑啦,畢竟它還是最靠近敵方的前線。
物盡其用,路檔用廢棄砲彈頭串連,此景或許只有戰地才有。
北海坑道(42據點又稱午沙北海坑道)是到馬祖必遊的景點,1968年時為戰略需要而開始的「北海計畫」在馬祖地區開鑿了不少「地下碼頭」,專供游擊戰艇停泊使用,如今在軍方釋出之後,成為馬祖地區特殊的戰地景觀,若未造訪北海坑道,便如同沒來過馬祖。 北海坑道位處鐵板海岸線,為一深入山腹,貫穿岩壁,堪稱鬼斧神工之作,坑道內為「井」字形交錯的水道,內部可以停泊120艘小艇。水道高
入口處還有圖片展示,歷史的足跡供後人憑弔。
「海中懸日月,洞裡擁乾坤」,坑道內兜售各種船隻供遊客選擇,價位不等,來到此地,當然要一探究竟。
坑道內別有洞天,小舟在水道中慢慢划著,雖然僅有六百餘公尺,感覺還蠻壯觀。
坑道山壁兩旁的人行步道被潮水淹沒到只剩下欄杆,深邃的坑道中,雄偉壯闊的岩壁、幽暗浮動的倒影,都讓遊客不自覺地發出陣陣讚嘆聲。
北海坑道內設有照明燈具,開燈時間為上午08:30至下午17:00,在有色光源的照射下,更顯出色。
走出坑道,鐵絲網另一方,國旗在營區內飄揚,前線戰地的氣息雖已淡去,在歷史與時空交錯中,馬祖留下的除了獨特的閩東風情之外,還有大量的軍事遺產,值得你來細細品味。
|
|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