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水道水傳奇-自來水博物館
2014/11/06 21:38:19瀏覽3633|回應3|推薦57

水道水傳奇-自來水博物館

水霧中圓仔花開的正燦爛,這裡是自來水博物館(臺北水道水源地喞筒室,位址就在思源街1)水源地苗圃草本花卉區,飲水思源當思來處不易。自來水是用水道來輸送,日文即以「水道」來稱呼,今天的臺語,也還稱自來水為「水道水」,因為有水,我們擁有的幸福才得以延續下去。

西元1885年,清代首任巡撫劉銘傳,力行新政且重視飲水衛生,於臺北北門街(今衡陽路)、石坊街(今博愛路)、西門街等處,開鑿深井供水,此為臺北公共給水之開始。

1908年給水蓋的房子,至今已百餘年歷史。紅色吹氣大章魚下面白色造型的大花盆,其實是所謂的排氣孔,抽水機運轉時產生的熱空氣由此排出。

18968月臺灣總督府特別聘請英國人威廉巴爾頓(William K. Burton)來臺,並派遣總督府技師濱野彌四郎協助,進行全臺衛生工程及臺北自來水建設之調查工作。

1907年,依巴爾頓先生之建議,在公館觀音山腳下新店溪畔建取水口,以引取原水;在觀音山麓設淨水場,進行淨水處理,再將處理過之清水,以抽水機抽送至觀音山上之配水池,再自然流下,供應住戶日常用水。

1908年取水口、唧筒室建築與設備裝置完成,1909年輸配水管、淨水場及配水池全面完工,淨水場開始供水,日出水量20,000噸,可供應用水人口12萬人,從此臺北自來水開始邁入現代化之供水系統。

自來水博物館外型融合古希臘神殿、羅馬及巴洛克等建築風格,建築品味特殊,建築兩端的翼屋是主要出入口,上方有羅馬式的半球體銅質屋頂,圓頂四周有四根尖角裝飾,裝飾華麗典雅。

入口拱形綠色門顯得亮眼。

1977年唧筒室結束「抽取原水、輸送淨水」之歷史使命,功成身退。19936月被內政部列為三級古蹟,這道長廊如今已成為好攝者及婚紗拍照者的最愛。

地上銘版刻劃著自來水博物館的標誌。

迴廊上數目高達54面之矩形窗,窗格以鐵件鑄造,整排外開式的綠色木窗櫺,正三角形窗框設計有耐震度及美觀的考量。

正面大量的柱子採希臘愛歐尼克式(Ionic)柱式,向下的羊角窩卷裝飾,有別於羊角向上的柯林斯式及沒有裝飾的多立克式徽章飾,勳章飾的山牆,與花草牆飾等,歐洲風味濃厚。

步入唧筒室見一面開放式高壓電源配電用配電盤,具有堅固及絕緣性佳等特性,面板上設有油斷路器、電壓及電流表等,為國內少見之大理石配電盤。

大理石牆面上鑲嵌的是水表,很多人直覺這大理石該是從花蓮來的,但百餘年前當地的大理石尚未開採,實際上這些石板是從義大利坐船來的。

把大理石當做配電板有兩個主要原因,第一:它比較堅固,第二:它不會導電。

唧筒室內部設有原水抽水機及清水抽水機組,取水流程利用原水抽水機自然引水方式導新店溪原水,送至觀音山麓慢濾場進行淨水處理,再由清水抽水機將處理過之淨水,抽送至觀音山上之蓄水池,藉重力自然流方式輸送至市區供用戶用水,為降低與原水之高度差,內部地板低於地面3.5公尺。

好大一個功成身退的巨型馬達。

完成使命後壓力表指針也隨著時間靜止。

抽水機所需之電源就是由這三組配電變壓器供應,將電壓由2000V轉換成220V

這是清水抽水機配電盤,木盤面上之開關、儀表等,用於操作清水抽水機之啟動及停止,並顯示運轉中電壓、電流狀況。

裝在透明木箱展示的是水池水位計,用以監視觀音山蓄水池水位高低及時間之指示計,使用多年後因零件缺乏而被淘汰。

唧筒室裡大型機組高高低低,專注瀏覽時可得小心碰撞。

機房裡當然得有避雷器,遇線路過電壓時可保護設備,適時將雷擊、開關突波等異常高電壓放電,以避免機電設備遭受破壞。

往地下二層的階梯巧妙的使用雕塑作品裝飾,柔化建築中的刻板印象。

由於地形關係,唧筒室之三面屬於地下室高度,抽水機運轉時會產生高溫,利用對流原理將高溫空氣經排氣通道,由設置於地面上之排氣孔排出,也就是地面建物前花圃中的白色造型大花盆。

從排氣通道窗戶往唧筒室窗戶看,想必一牆之隔,當時機具運轉時呈一動一靜兩個不同情境空間。

自來水博物館弧形外觀近似文藝復興時期的劇院型建築風格,令觀賞者徹底忘卻工廠建築慣有的方正生硬感,特別的是迴廊中間的大門僅是裝飾用而已。

輸送管依水往低處流設計穿插進唧筒室地下室,留下的這截輸送管,寫下水的流程,瞧,鐵欄杆也有水波紋哪。

粗壯的鑄鐵輸送管就像身體上的血管般,原水、清水就這樣流經百年歷史,肩負重大責任。

「輸配水器材展示區」展示各式口徑自來水直管,讓原本埋在道路下的各種口徑大小水管重見天日,更讓大家知道自來水是經由它們輸送的,是功不可沒的無名英雄,據說現在最大口徑的水管內部還可以開一部汽車呢!

這是喞筒井,一般喞筒井會與喞筒室配置在一起,喞筒井的功能是將取水口所輸送的水,加壓送至分水井中,再由分水井分配至各池井。水道取水口的地勢比水源地較低時,無法利用高低差送水,須利用喞筒機具將水加壓,打至高處的水源地。

臺北水道的第一喞筒井是矩形,水源透過喞筒井,及喞筒室內喞筒機具將水送至分水井內,而淨化處理完成之清水則是經過第二喞筒井將水輸送至觀音山上淨水池。

順著榕樹氣根裝置各種飾物,自來水博物館開放到夜晚10點,美麗的燈光,喜歡夜間攝影的朋友千萬別錯過。

四座排成一列的「加藥槽」,建於民國60年間,後因原水口移至青潭堰而閒置。主要功能是作為儲存淨水藥劑之用,為了讓民眾使用的自來水乾淨、衛生,於是在水中加入對人體較無害的藥劑。

加藥槽利用較高地勢將藥劑以重力方式注入原水中,吸附及去除水中的濁度粒子,過濾有害的汙泥、細菌,以達淨化水質的目的,增加自來水使用的安全性。

這座巨大的圓弧型建築物正是消壓塔,興建於1989年,塔身容量11400立方公尺,地面上高7公尺,地下深23公尺。1991年啟用,主要功能為調節尖、離峰用水,並維持公管加壓站的穩定進水。如果發生輸水系統下游管線或加壓站發生水鎚撞及意外事件(水壓突然升高)時,可經由消壓塔之溢流堰排放至新店溪。

這是埋設於原臺中縣豐原市給水場加壓地下輸水幹管,口徑200厘米,厚度為1.8厘米,設計抗拉力41公斤/平方厘米。1999921大地震時,整支鋼管遭強力扯裂,導致如此嚴重變形與扭曲,足見當時地震威力之強大與大自然力量之可畏。

觀音山蓄水池附近這幾棟隱於綠林深處,外牆鮮紅卻又形式典雅的建築物,它們都是「觀音山蓄水池」的一部分,包括消毒室、排氣室與水位量測室等。

20022月臺北市政府將「觀音山蓄水池、量水室古蹟、渾水抽水站」連同自來水博物館,擴大古蹟指定範圍,將臺灣第一個現代化的自來水設施完整保存,並正名為「水道水源地」。

綠色草坪下就是台北自來水最古老蓄水池-觀音山蓄水池,1908年興建完成,長55.6公尺、寬29.7公尺、深3.64公尺,有效蓄水容量5050立方公尺,分二池中間設導流壁,最高水位標高為43.48公尺,當時可提供至大稻埕地區給水,是相當重要的設施,讓古早的台北人享用甘甜的自來水。

觀音山最高處的觀音亭,相傳先民為防禦新店溪上遊的泰雅族人出草,於是商議設亭置鼓警戒,昔稱「鼓亭」,此亦為現今古亭地名的由來。如今最高點已被大樹遮蓋住,成為遊客乘涼好所在。

藍天白雲下,從觀景平台得以觀看百年舊取水口遺跡,紅色拱橋之永福水管橋跨越新店溪,淨水流過了百年路,水的路上千萬里,這是一座生命之橋。

日落後,七彩的橋身光雕相映河面,景緻美不勝收,是駐足觀賞及談心團聚的理想處所。在檢視這段臺灣如何走向文明的歷史的同時,也要飲水思源頭,好好珍惜這得來不易的水資源才是。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irises&aid=18642220

 回應文章

綜合星光娛樂正妹
等級:6
留言加入好友
2015/01/05 19:01
嘿嘿~ OK忠訓, OK忠訓國際, OK忠訓評價, OK忠訓貸款, 波曼妮亞, 波曼妮亞官網, 波曼妮亞好穿嗎, i3fresh愛上新鮮, 愛上新鮮, i3fresh 台北濱江美食網, 台北濱江, 台北濱江市場, 台北濱江網路市場年菜
See iris(irises) 於 2015-01-08 21:19 回覆:

歡迎來賞文


雲大少爺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我上次來~竟然找不到入口耶
2014/11/15 23:48

你拍得很仔細

幫我補上了

 

See iris(irises) 於 2014-11-18 22:26 回覆:

到訪自來水博物館算是無心插柳

當天是假日

戲水區好熱鬧

而博物館卻冷冷清清

一個解說員和一位遊客及到處遊走拍照的我

感覺還真愜意

補不足之處還請包涵


simma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4/11/11 15:26

 

好一篇教學之旅

功成身退的老建築

多了美麗的現代使命

我們這些當代人的福氣

 

See iris(irises) 於 2014-11-12 22:58 回覆:

打開水道水

流出的一滴滴水珠

原來有這麼長長的故事

知福

惜福

無限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