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溫度與亮光
2023/05/07 18:19:19瀏覽1007|回應0|推薦12

<溫度與亮光>

──從潭墘國小談少子化後學校的裁併與轉型

 

   少子化的因素,偏鄉衝擊最大的,就是中小學的裁併。吾鄉彰化,2020年起,有2個小學被廢校,今年8月,又將會有1個被廢校。你或許認為這是全國正常的趨勢,但你若發現這3個小學都位在大城鄉境內,想必心裡會升起一股不太正常的悸動吧。

  這就是偏鄉的困境。少子化,加上人口外流,讓荒涼的景緻更加荒涼。風頭水尾,文化刺激不足、資源短缺;夏季起風時,又得承受濁水溪對岸六輕的空污廢氣,你沒看過也應聽過許震唐的攝影《南風》吧,這是台西村的悲歌;更由於六輕攔截了大部分的水源,偏鄉農作與養殖又不得不抽取地下水使用,這讓原本地層下陷更嚴重……種種不利條件似乎集中於此,不耍廢都難。

  只是,再怎麼耍廢,也不應由小孩來承擔後果。有些永光國小的學生,廢校後被安置在鄰村頂庄國小,沒想到隔年,頂庄又被廢校,這些學生面臨兩次被迫轉學;你說,學童的心裡,會不會有創傷?那種被大人連續拋棄的創傷。生命無法重來,我們這些教育決策者,這樣做事會不會太過粗糙一點?只在意那些冰冷的廢校指標SOP流程是否跑得順暢,卻不願思慮周詳些,有個長遠且適當的處置規劃。

  每年的出生與就學人口以及入學率,官方都有數據,可輕易算出那些學校面臨裁併的大概時程。報載:永光被廢之後,尚有7所國小學童人數在40人以下,被列入廢校的觀察名單。這證明,教育高層對此瞭若指掌;既然如此,處理過程難道無法更細膩些嗎?還是「別人的囡仔死袂了」的心態在作祟……

  是的,今年8月將被廢校的,輪到潭墘國小。「學校去年申請了經費改建新的圖書室,還大手筆購入許多新書,附近鄉鎮的國小主任和校長幾乎都有來參觀,結果年底蓋好、今年八月要將學校收攤,這真的說不過去。」有村民錯愕地說。這個突然,算偷襲嗎?還是錢太多。

  少子化趨勢,大家皆可理解。但危機就是轉機,大家也都懂。其實,可藉此投注更多的資源資金,彌補長期以來主流價值對偏鄉的虧欠,將中鏢的學校轉型為各種主題的實驗學校,比如生態、藝術、母語等;或華德福學校,公辦公營、公辦民營都行;甚至變成地方特色展館、文化館、藝術村、作家村……讓舊校再生,讓偏鄉有耀眼的驚豔,也讓村民找回一點身為人的尊嚴與光榮感。

  身為台語人的我,近來,關注母語藝文創作與運動,最希望在吾鄉彰化看見的是──第一所「台語學校」在廢棄的舊校舍誕生。這樣,我就會開始相信官方對母語教育的誠意。

  學校如此華麗翻身、轉型,可行嗎?是的,絕對可行!彰化第一所也是唯一一所公辦公營華德福──民權國中小學,就是廢校轉型範例與證明。

  因此,潭墘國小,有百分百的理由不必廢校,據此轉型為實驗學校或華德福。「我們希望留住這個學校,推廣更多元的食農教育,這裡的家長有務農有畜牧有水產養殖,農作物種類高達十餘種,運用學校資源協助家長來為孩子們上課,讓孩子以父母的職業為傲,認同父母、認同基礎產業、認同生活的社區,這個社區才有活路不會繼續凋零,這些孩子長大之後可能會因認同而選擇回到村子接續家族的事業,成為知識青農,而不是因為在外謀生不易被迫返鄉的遊子。」位於濁水溪岸的潭墘,村民其實早有未來美麗的願景。

  食農校教育,結合濁水溪的生態,必可發展出學校的特色,成為彰化的驕傲;也可給還在繼續填鴨的傳統國教一些教育正常化的衝擊與翻身的思考。被廢校遺棄的身分,反而成了教育的新可能與推動教改的火車頭,這樣的逆向思考,是絕對值得投資的亮光。有亮光,必會吸引學生來就讀,也會召喚各方人士來此遊學觀摩;如此,變成良性循環,也能跳脫每年要心驚膽戰、落入被裁併評估的輪迴。

  是的,又透南風了。你聽見濁水溪的嗚咽嗎?我常想,若從目前「華英雙語政策」的經費中撥一些些,一些些些就好,就能幫助這些有廢校危機的偏鄉小校轉型;也可在各縣市成立一所全母語學校,這樣,當我們的小孩舌頭再被殖民一次之時,至少,有人會記得土地的溫度。從土地裡長出的語言,才有真實的溫度。就像潭墘村村民辛勞甘甜的農作一樣。

  有溫度的教育,才是教育。我的眼睛如是說。

 

(陳胤/2023/5/5

 

( 創作散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inriver&aid=179167511